第壹,教師角色的轉變首先體現在教學語言的使用上。
1.從命令性語言到協商性語言。
社會賦予語文教師的角色是完美的,“壹日為師,終身為父”,甚至與“天地關系”相提並論。我們根據自己的模式,推導出壹成不變的教學模式,站在統治者的位置上高高地發出命令:“今天我們要學第三課”“某某要讀第二段”。現在的課上,老師說:“我們壹起上遊覽車去金華旅遊好嗎?”“把課文中妳最喜歡的部分讀得很美,分享給大家?”“誰能讀得比他更美?”換壹種說法,老師用咨詢的口吻與學生交流,讓學生產生親近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沒有盲從的習慣,發展思維能力。
2.從教條式語言向暗示性語言轉變。
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是有壹定差異的,所以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是不壹樣的。事實上,語文閱讀材料中很多問題都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所以我們不能規定或認定壹個死答案,並以此作為衡量學生答案的標準。如果我們經常對學生說“不,沒錯”“答案是這樣的”,那麽長此以往,學生的個性就會被抹殺,就會變成墨守成規的人,甚至會讓學生產生惰性,只是等待老師說出答案,停止積極思考。
而如果老師說“妳通過自己的思考有了新的感悟”“我想妳多讀幾遍就會發現新的東西”,不僅能激發學生積極思考,還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3.將灌輸語言轉化為引導語言。
以前只註重讓學生獲取知識,讓學生機械地掌握書本內容。新課改後,不再使用灌輸性語言,而是使用引導性語言,如“妳從課文中發現了什麽”、“妳最喜歡誰”、“妳想對小宇說什麽”、“妳這輩子遇到過這樣的事嗎”等引導學生思考。這樣可以讓學生慢慢被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引導,讓學生自覺學習討論,教學效果會更好。
二是教師角色的轉變,其次是促進和引導課堂教學。
新課改要求師生探索新知識,註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拓寬學生學習和應用的領域,結合生活和其他學科進行研究和探索,創造“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新模式,使學生獲得社會所需的語文能力。如果說語文教學的過程是壹場戲劇,那麽學生就應該是戲劇中的“演員”而不是觀眾。教師還要為學生創造自我教育的環境,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指導學生的自我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我激勵能力。
1.學生是懂得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教師首先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營造保護學生作為對話者的主體地位的課程氛圍。教師也要明白,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復制”知識,而是讓知識成為學生的主要能力,用知識去改造和創新客觀事物。比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分析不應該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應該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比如學了九色鹿之後,我讓同學們說說自己對九色鹿的理解。壹個孩子說:“她有白雪公主的美麗和唐僧的善良。”雖然和我們預期的答案有偏差,但是多麽有創意。肯定學生的答案,承認學生本身就是在發展學生的主體性,讓知識成為學生的主觀能力,讓學生用知識去改造和創新客觀事物。
2.激發學生巨大的學習潛力。
全面發展學生的情感和智力要素,必須努力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從而完善學生的能力體系和人格體系。老師也要註意開發學生的潛力,讓學生在課本的基礎上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潛力。比如剛開始閱讀時,學生只是簡單的積累幾個單詞,離真正的積累相差甚遠,但他們的精神是值得稱道的。所以我鼓勵他們說,“真令人驚訝!這是妳自己發現的嗎?我太高興了!多好的字啊!積累下來的好詞好句,能讓大家說出更美的話。”從那以後,學生們更加積極地積累名詞短語。漸漸地,壹些學生開始在作文中使用這些積累的單詞,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創造和發揮語文教師的特長。
這說明教師要創造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興趣。其中,設置情境,示範朗讀,尤其是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可以讓學生面對課文,與課文對話。這樣做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動機,又能使學生得到升華,積極、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主學習中去。另外,把班級新聞、實時動態、優秀作文等資源拿出來討論、張貼展覽、收集裝訂也是可行的,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能力。這就需要老師擺正自己的位置,讓學生知道,學生可以信任老師,尊重知識,但不能迷信書本和權威。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可以激發他們巨大而強烈的興趣,進而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接受和創新,從而提高課堂質量,使學生熱愛並富有創造性,成為勇於創新的新壹代。
第三,教師從靜態的知識擁有者轉變為研究者。
新課改下,教師應摒棄“壹桶水”的傳統模式,轉變為源源不斷的“流水”學習者和專業問題的探索者。教師要反思、研究和改進自己的教學,實現自我發展和提高。在實際工作中,教師要研究語文閱讀與素質教育的整合,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闡述問題,得出結論,建構行為策略。在研究的同時,教師要努力成為現代教師,更新觀念,豐富知識結構,不斷提高實踐能力,以壹個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學情境中,以壹個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理論和實踐中的問題,反思、探索和總結,形成規律性的認識。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們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為目標,突破傳統教育規律的束縛。新的課堂教學呼喚語文教師角色的轉變,即現代意義上的平等對話,重塑課程,鼓勵創新主體的發展變化,改變自己的課堂語言,自己的角色和行為,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創新新的教育理念,進入學生廣闊的四維空間,讓學生民主平等地進入課堂。
(編輯張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