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道德經》中的教育哲學——雲南之行問教育

《道德經》中的教育哲學——雲南之行問教育

這個暑假我經歷了很多事情,也認識了很多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又是學生了。

在雲南?培訓中,給我們講課的老師都是我望塵莫及的專家教授。什麽人夠不著塵埃,就夠不著塵埃。個人覺得有些教授說的不接地氣,很遙遠,至少對現在的我來說,我現在所處的工作環境是無法實現的。當然不可否認,高度取決於上層建築,也能影響我們的基層建築。其中,楊鵬教授說,“我們教育的挑戰是什麽?”它讓我清醒了。我們的教育今天面臨的挑戰是人機壹體化的時代。人類的很多思想和工作都會被機器人取代,人就沒用了...我為千千幾千代人感到恐懼,但這種恐懼不是第壹次。在去年夏天TFC的培訓中,北師大的壹位教授也談到了人機壹體化的危機。當時除了害怕,還驚訝於自己的無知,覺得被世界拋棄了。這種恐懼的種子已經在我心裏種下,但我還沒有找到確切的答案——在壹個人的智力、知識儲備、勞動力隨時可能被機器人取代的時代,我們該如何理解我們的教育?怎麽教我們的學生?.....楊鵬教授在《道德經》中給了我們答案——“生、沖、和、利”。

“生活”就是創造、創造、生產。這就是我們和機器最大的區別,它包括物質的“生命”和精神的“生命”。我們什麽時候最快樂?當壹個母親孕育了壹個新生命,當壹個人提出了壹個新的想法,當壹個學生解決了壹個難題,當壹個人成功地發明了壹種新產品,當壹個商人贏得了壹份新訂單,當壹個女孩收到了壹份驚喜...人在被創造的時候是最幸福的,這是人的壹種本能的力量。所以作為老師,不僅要傳授知識,解惑,還要提供更多的平臺和機會,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比如詩歌創作、朗誦、繪畫、戲劇表演、科學發明都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在日常課堂中,學生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方法,甚至壹個句子都可以由學生創造。記得初中學習《桃花源記》的時候,語文老師問:“桃花源記是真的嗎?有什麽疑問嗎?”我腦洞大開,卻不敢開口。最後我在前後同桌的強推下舉手:“他們生活的時間那麽長,語言應該是不通的……”當時老師沈默了很久才鼓掌,臉上寫滿了最佩服的表情...我高興得飛了起來...答案參考書裏也有,但我沒看,是我創作的;可能當時別人的回答比我好,但我只記得我的,多年後我還記得,因為那是我的“命”。

“沖”即競爭有反競爭的力量。壹句話——現在佛教很流行,成為很多無能膽小的人的借口!我對這種“沖”的理解,更多的是偏向於氣勢,而不是競爭。我認為,無論我們是否戰鬥,人都應該有前進的動力,所以每當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會熱淚盈眶——這就是“沖”!但在教育上,“沖”更多體現在競爭上。那麽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是否可以有團隊運動比賽或者運動會來培養孩子的積極性呢?而且我覺得有活力的孩子是最有活力和幹勁的,這是機器人無法替代的。

“還有”?是壹種平衡與和諧,壹種狀態,壹種心境。萬物爭鳴,生物鏈後面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雖然弱肉強食,但生態系統最終會達到平衡。兩者競爭,必有輸贏。勝者不驕,敗者不卑。這才是安心。我們應該讓我們的孩子充滿活力,同時,我們應該教他們調整心態來面對生活的起伏。唉,現實中有幾個成年人能有好的心態去面對人生的起起落落...這是人壹生的必修課!

“利”即公益精神,做有益於他人生活的事情。壹個人的價值不是來自於他得到了什麽,而是來自於他付出了什麽。中國只有0.06%的人做(做)公益,而美國有78%的人做。這讓我感到害怕,甚至超過了人機壹體化的挑戰。現在學生崇拜小鮮肉,天天在Tik Tok直播。都想做網絡名人整容,被奸商抄襲剽竊,靠流量賺粉絲的錢,或者找個富二代生個孩子改變人生。甚至小學生都說長大後的夢想是成為網絡名人...有多少青少年崇拜袁隆平、屠呦呦這樣的人?他們甚至從未聽說過他們,也根本不了解他們。壹個好的社會不應該只充斥著浮躁的欲望。我們首先要做的是不要讓孩子們的價值觀崩塌。告訴他們什麽是價值,什麽是有意義的...除了價值觀的引導,還要讓孩子參與公益活動,感受被需要。比如可以做報紙義賣,玩具義賣,收集舊書捐衣服等宣傳公益活動。其實只要是幫助別人的,都可以稱之為公益活動。去敬老院慰問,小區打掃衛生,邊走邊撿垃圾,幫叔叔阿姨指路,都很有意義。

“生、沖、和、利”是老子的思想哲學,也是楊鵬教授總結的教育哲學。也許在今天這個時代,農村的壹線教師還在疲於應付應試教育,忙於例行考試,不願意為了學生的瑣事放棄壹切...但這種教育理念指向的是未來的生活需要什麽,教師要有面向未來的眼光,用世界的眼光看待我們的教育——教育不就是為了培養能滿足未來社會需要的人嗎?也許,有了這種模式的老師,現在的教育就不會那麽痛苦了。

2018未來教育家李艷峰2065438+2009年8月20日

  • 上一篇:鬥牛比賽作文
  • 下一篇:中國人早在什麽時候就提出了以和為貴的思想?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