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
三教不同,出處相同。婆家之師,靜是真宗,壽是大道。至於啟蒙,在皇帝之前,達到混元之初,並不出名。自我改造,脫離法律。法也,能盜天地之機,窮鬼神,能助國安,濟生死,此乃出於道。道離不開法,法離不開道,道與法壹致,才能濟世。近代學佛的人,不研究道教的源頭,只參與法術。我別無選擇,只好略述九件事,編了壹本叫《九要》的書,對學道入玄門的人起到警示作用。如果他們不陷入昏迷,每個人都會得到道,壹切都會實現。那豈不是很美?瓊山道士白玉蟾序。
先站著
學道的人要帶頭。自慚形穢導致人性泯滅,天天燒香,給太上皇道三寶磕頭。讓我們談談過去,祈禱壹個新的權利。讀經典,廣讀玄學,篩選殺人毀物之心,勤於助人,勤於行善,凡事求真,嚴於焚香,孝順父母,尊敬長輩,行動端莊,有尊嚴地整肅自己,不要有淫念,不要在街上遊蕩,不要靠近屠場,不要親屍。寧靜身心,遠離邪派。先找老師拜訪陶為宜,請大師。這是壹個真正的男子漢的開始,所以我們應該走這條路。
向老師求第二名
壹個學道的人,必須遇到壹個文學家,才能真正理解道;只有遇到真正的老師,才能皈依,才能傳法。必須是前幾天推測它的劃分,任命壹個聰明的管理者,要有明確的淵源,然後才能親近,日積月累,尊重信任。第二遍要香火,發誓斬血飲丹,教道書隱招,玄學經文,拜練。雖然得到了,但是不能放棄。妳總是侍奉妳的主人,到處跟隨。求公式無疑很難,自然是精神上的。有很多人聽說過高古祖的弟子。老師觀察弟子的內心,不願意做的,不真誠的,不願意做的,有病的,有病的,勤快的,懶的,都不願意做。他們中有學徒。如果他們和老師的心是和諧的,氣味是壹樣的,他們就應該隨機應變,拿到學位的人就應該感到羞恥。如果遇到弟子很難考,或者中途沒有如願,不要生氣。怨生怨,師有愧,無虧。所得法中,神將當官,不輔。我不是聽說漢朝的張亮參與了黃石公的泥橋之行,見誠就傳了壹本素書,後來當了老師。求師,要講道理。道家的老師永遠都是壹念之差,弟子也是如此,入道沒有什麽神奇的。俗話說得好,徒弟難從師,但確實是真的。
保持比分第三
天地之間,衣食自然有分,妳要真心實意地去守。妳要時時感到羞恥,不要想到情欲。富人富,窮人窮,都是建立在過去的基礎上,妳不要嫉妒。學習的唯壹途徑是豐衣足食。如果妳不遵守妳的期望,災難就會降臨。所謂燕姿吃喝,在陋巷,人不忍則憂,回去不改其樂。顏回是聖人。如果壹個讀書人從外面拿了他想要的東西,那就混亂了。道不成,法不應。照此修行,佛法在其中。
第四,持戒
持夫之行者,當遵道持戒。妳只有知道單詞的結尾才能做到。先學會受戒和齋戒,神靈自然會輔助。薩真人說:道教對身體不容易,想到禁欲就不寒而栗。千年蘇鐵容易開花,但在杜鋒很難誕生。不知道真人燒了醜惡的廟,他的神跟在左右。12年過去了,真人始終沒有違規,他的神也淪為了助手。如果壹個真實的人打破了戒律,他的上帝會報復的。今天的人不應該持戒,而應該仁者濟貧。從前,涇陽的徐振軍被壹個嗜睡的人困擾,家人對他投懷送抱。妳聽說了疾病的起因,但那是因為貧窮和挫折。真君用錢封了,並祝:此符賜於病人。在家裏,病人通過開醫生辦公室得到錢,讓他焦慮,讓他康復。施舍窮人會積德,而做善事的人會立功,都是出於無心,妳不能看著對方。這不是做不做的問題。如果政績滿滿,升職可期。
明道排名第五。
做道士的人,得九祖之福,自在逍遙之地,玄妙之地,聚則成形,散則成風,玉皇大帝與之交談,不屬五行,超越三界。這是證明虛無的絕妙方法。要想爬上這條路,首先要修煉人性,擺脫妄想,消除所有的六識,明確建立玄奘的根基。妳必須分陰陽分火,如雞抱蛋,出入無門,成功學無所不用其極,身在外,是奇珍異寶,隨意取之,身在玉室金樓,自覺,怒風怒雨,侍奉鬼神,怒能治病,點石能想到。
第六種做事方式
修法者,明陰陽之性,明鬼神之器,呼風喚雷,祈陽光雨露,施符咒水,治病驅邪,積積德,真道,超凡神聖。壹定要先了解真相,了解清楚,不要疑神疑鬼。欲祈陽光救大旱,先擇龍潭江海、碧河深淵、雲龍出沒之地,依法寫印,以鐵鑄之。如果沒有,就把法部的雷神搬過來,定個日期上神壇用。祈求晴天,靠的是誠心打坐,練神,喚出馮異風部之神,掃去陰雲,蕩去陰霾,解救百姓於苦難。如果美德與自然和諧,它應該是現成的。驅邪的方法是先關註自己的內心,不要有妄想,要考察真假。古語有雲,欲減魔,先減己之惡。當妳誠心誠意地呼喚將軍時,把他們趕走。如有異姓後裔,聞法避罪而逃者,送雷神巡行。如果妳要寄壹份特別的禮物,不要寄到杜鋒。如果妳不這樣做,妳可能會陷入困境。小心點。治病的話要仔細檢查它的癥狀和體征,要用伏水治療。人的精氣在三焦和五臟之間。順則健康,逆則成疾。或欲望,或缺乏頭腦。所以邪氣入侵會導致生病,我就用我的真氣去清洗對方的邪氣,用我的真陽去對抗對方的陰。如果患者執迷於異端邪說,可以進行疏導和水療法。救人壹命證明神仙臺,卻是奇果!
首義第七
接近線的人有時無效,不應該叫是什麽原因?初修法者累,士者不如。這是不合法的,因為學者傳播的泛學更多,導致無法純粹,分散鴛鴦。上了神壇,神不統壹,法不生效。沒聽見老子雲:天高雲淡,地平,人靈。今日立誌修行者,必守壹法,自然去天地。我不知道守玄抱壹是最大的努力,但如果沈迷於廣博的學問,是無法純粹的。蓋古先人,雖有壹箱靈書,留其指導諸愚,發展後學。我不知道老師的心有自己的美。不教人所見所聞,鬼神不知機。如果妳使用它,妳會感覺到它。而且法國海豹不多。他們獻給壹個海豹,壹個部門,和壹個將軍。他們依然相安無事,早晚拜香,出入威風,畢恭畢敬,坦誠互祝福,自然有所回應。永遠不要懷疑有沒有,也不要對此壹無所知。必須先用真心守護,才會有效。這是保存壹個的方法。
杜畿第八
學道的人,頭腦清醒,不喜奢華,不嫌清貧,不在塵囂之地,不隨波逐流,淡定自然,無憂無慮,和諧相處。首先,充當治病救人的角色,造福物與人。這樣可以贖沈,去鬼息,先祭祖,後五道。在我的理解中,我感受到了他者的停滯;用我的真實,把對方變成錯誤;用我之陽,煉他者之陰;用我的飽滿來填滿我的饑餓;超漲離,度無限,經濟實惠。
跟隨第九次攻擊
學道教的人,要見壹個大師,傳授秘法,在體內修行,在世間修行。人們欽佩它,並在最後學會皈依。羞愧不是壹件小事。當知天地陰陽之恩,王父母勤養之,師宣講法之利,則天地王父母師不敬。如果妳稍微慢壹點,真理就會失敗,諸神不會保佑妳。道與法皆在身,道成法。可以選人,可以出錢,不能斷道。必須是每日壹磨,能付出的人才能付出。如果不是那個人,就不能掉以輕心,活該。如果妳是別人教的,但根據祖先的起源,妳不能添字或失字,忠孝合壹。不要生出我的心。弟子為師,便是天地之神,明察,無所失。老師是假的,弟子也是。如果沒有人能做到,石盒子就藏在名山和島龍宮裏,受人歡迎,自然就誕生了。給人壹種天地父母生化之恩,師者傳道授業之德的感覺,把自己的收獲寫成九件事,以資借鑒。修身養性,積德功德,身在身心之上,人在人下,道在正道,超凡脫俗。期待妳所看到的,期待妳所看到的。白玉蟾,瓊山道士。
玉蟾神父,大智若愚,明白人在生活中難免會染上壹些惡習。所以,他要用道家的超然境界,為人生樹立壹面幹凈明亮的鏡子,時刻反省自己,及早發現惡習,用道家的鏡子來照這些塵埃,認識到這些惡習妨礙個人修行,從而改掉惡習,撣去灰塵,自立為道。所以這九戒既是諄諄告誡,也是殷切期望。警告是針對壞習慣的,期望是相信道教的修煉可以幫助人們克服這些壞習慣。
做人的首要原則,是壹個道士應該具備的基本品德。這些道理,在不經意間看似很好理解,但當妳冷靜品味時,妳會發現,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是妳以前從未意識到的。所謂“生活中的人性”,就是“我”作為壹個人,在世界萬物之中,在萬物最大化的過程中生成。做人是天經地義的。很多人都覺得理所當然,自覺不自覺。為什麽玉蟾神父會說“羞恥”?有什麽好羞愧的?這裏的樂趣在於,作為壹個不同於植物、動物、鳥類的人,他應該有“我是人”的意識。有了這樣的自覺,就要按照做人的要求來要求自己,不要像草木壹樣無情,不要像鳥獸壹樣本能。那麽,我們就會逐漸認識到做人的道理,明白只有人才有分辨善惡的能力,所以我們要珍惜這種能力,選擇善,遠離惡。所謂“自慚形穢”,就是時時保持這種自我意識,時刻想著壹個人應該達到的要求。按照這樣的自覺意識和要求,人才就會有壹顆向上的心。皈依道家“三寶”,是人生向上心的表達,是意識覺醒後的壹種人生選擇。既然做了這樣的選擇,必然會反思自己過去的行為,讓自己向善的意誌更加明確。有了這種意誌,善生助人、凡事求真、孝順父母、尊師重道等美德就會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成為道德自律,而不是外在的強制他律。
第二個是關於師徒和傳道之間的友誼。理解玉蟾祖師爺的觀點,就是說人就是人,人既包括物質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物質生活屬於父母。從遠處看,是天地教育生成的。近距離來看,是父母生命的延續,要好好珍惜。精神生活是社會文明鑄造的,大的說是人類文明的恩惠,小的說是教師出身的傳承,所以也要珍惜。南宗道學是人類文明的形式之壹,也是陶鑄精神生活的源泉之壹。所以學過南宗道學的弟子,要尊敬老師。從表面上看,尊師和重道有些不同。尊師就是尊重某個人,重視道教就是提倡這種信仰和教導。但從最根本的角度來看,它們是壹回事。老師之所以要受人尊敬,是因為他會傳道授業,豐富弟子的精神生活,而不是因為他處於老師的地位。正是基於這個道理,玉蟾祖師告誡想教道教的弟子“壹定要在幾天前探知其師”,即提前考察和選擇老師。相信並證明他能傳道授業解惑,然後“敬而信之”,堅定不移地向他學習。另壹方面,受教者應該感謝社會文明,尤其是歷代道長,感謝他們在陶鑄的精神生活。因此,要自覺地把傳授佛法作為自己應盡的義務和責任,選擇心靈純凈敏感的求道者,傳授道教的真正目的,既不兼容,也不強求。為了說明這個道理,玉蟾的創始人舉了壹個例子,就是黃石公教張亮兵法《素書》。黃石公在橋下扔了他的鞋子三次。張亮不知道他是壹個有著巨大胸部的奇怪的人,但他仍然壹次又壹次地從橋下把它們撿回來。黃石公試出了張亮純潔的心靈,於是他教了《素書》,這使得張亮成了漢武帝劉邦的老師,也是楚漢戰爭中漢軍的第壹謀士。
第三點,要知足,要守道,不要貪外求。玉蟾神父以孔子的學生顏回為例。孔子曾稱贊顏回說:“妳回去,會得到壹頓飯和壹瓢水。壹條賤巷,人不忍則憂,歸來不改其樂。”顏回過著清貧的生活,住在簡陋的胡同裏,食不果腹。然而,與那些富有而憂慮的人相比,顏回卻常常擁有無盡的快樂。這種快樂,就是窮則思變,享受道的快樂。他的精神世界裏有壹個道。他總是對貧窮生活的衣服和食物心存感激,對世界的生活總是抱著壹種哲學和欣賞的態度,所以他不能為事物高興或為自己悲傷。只要心中有道,就不會抱怨自己的遭遇,也不會嫉妒別人的富貴,這樣妳的內心和妳的精神世界就會更加開放,寬容自信,從容自強。
第四,紀律的最高境界是“出於粗心,不拍照”,即變紀律的他律為道德的自律,在宗教生活中升華自己的精神。南宗後人通常要傳承兩種道學,壹種是內丹功法,壹種是用來祈雨、祛魅、妖魔化的雷法。要鍛煉這兩種方法,首先要齋戒,保持自己的清凈,否則以汙穢的身心面對神靈,只能讓自己受到神靈的譴責。三皈依、五戒等戒律,是南宗後代日常行為的倫理底線;齋戒有兩種形式,壹種是“興齋”,壹種是“心齋”。《行齋》在生活方式上是內斂的,遠離會擾亂人的慈善慈悲之心的東西,從而對靈魂深處的善惡之別保持敏感,避免對善惡之別麻木不仁。“心齋”是壹種保持心理健康的修煉方法,也是壹種讓他律自律的精神升華。這個方法的重點是忘靜,心中無慮,修行濟世利人之道,但不誇功德善,不以功利為目的。從規訓到自律,玉蟬爸爸用了兩個例子來說明。首先,北宋沈嘯派巫師撒手鐧曾怒燒壹座兇廟。兇神跟隨撒手鐧12年,日夜監督。他始終沒有發現撒手鐧超出戒律,所以最後投降了。這是壹個仔細研究戒律的例子。第二,東晉凈明派的創始人許遜,幫助人們貧窮悲慘,既不求回報,也不炫耀自己,是以道德自律堅持道的典範。
第五篇講修煉內丹,驗證真仙果。南宗內丹術,既註重生活,也註重修煉。修身養性就是按照陰陽創造萬物的原理來修身養性。修煉的步驟包括煉氣、煉氣、煉靈歸虛三個階段。這是修命之法,是玉蟾的父親說的。自然的修煉就是在心靈上下功夫,通過修煉凈化人的精神世界,用此生有限的身體去實現永恒無限的道,也就是玉蟾創始人所說的“證明虛無的妙法”。
第六,要誠心誠意地使用魔法,拯救人民的苦難。南宗的魔法主要是雷法。持雷法要以內丹修煉為基礎。理論上認為壹個人的身體在陰陽中運動,這和天地造化的原理是壹樣的。因此,在持雷練習之後,可以由衷地感受到天地陰陽的變化,從而祈求陽光雨露和風雷。玉蟾神父有壹本關於雷法的書,但他更強調修法的道士壹定要以拯救百姓疾苦為宗旨,“德和”,即祈求天地,以赤子之心感動神靈。對於南宗後代來說,持雷既是建立自身功德的壹種方式,也是提高道德修養的壹種方式。
第七講修行要以內心的真誠為基礎,內心的真誠不要被追求博學和炫耀知識所擾亂。太史公司馬談曾說:“道家使人專壹,動而無形,供養萬物。”西方阿森松島經典說:“如果妳能知道壹件事,壹切就都完了。”知壹件事,守壹件事,堅持壹件事,既是道家的精神修養,也是道家駕馭復雜局面的極其光明之道。道家認為,世界上的事物,從現象上看,總是復雜的,瞬息萬變的,但從本質上看,又是統壹的,或者說是單壹的。復雜的現象就像樹的枝葉,而事物的本質就像樹的根和莖,也就是基本面。掌握了事物的根源,就掌握了事物的統壹性或* * *同壹原理,在千變萬化的過程中掌握了永恒之道。知壹件事,守壹件事,持壹件事,就是掌握了道。當然,掌握道不是壹句空話,而是壹種精神境界,壹種理論方法。很多道經都描述了達到這種精神境界的途徑,學習這種理論方法。但正是因為幾千年積累的儒家經典太多,才會分散學習者的註意力,以至於有些學習者貪多求廣,內心的真誠被雜而多面的知識瓦解,所以不是離道越來越近,而是越來越遠。玉蟾父親的訓誡,就是要克服這種流弊,引導南宗後代始終堅持太上老君所著《道德經》中的原訓,以守玄抱壹為最重要的工作。
第八條講助人為樂、助人為樂的功德,也是南宗李宗傳教的目的。南方宗教人士修煉內丹修身養性,導致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他還用雷法咒語為人們祈禱和祝福,從而強身祛邪,在精神世界裏揮霍汙穢。這些道教徒和道士的根本目的是利人利世。
第九,用感恩的心對待天地,父母,老師,朋友,所有的人和事,不要怨天尤人。按照南宗的宗教含義,凡是能傳南宗道教的人,都是有“法緣”的人。這樣的“法律命運”是具體師徒的結果,結論是建立在宇宙和眾生父母的基礎上的。天地之間缺壹物,壹物失其位,則“法命”無法定論。正是因為這個教義,玉蟾的創立者告誡法的後代,凡是遇到大師傳授秘法的,都要感謝天地陰陽的多產,感謝君王父母的辛苦。要用感恩的心對待所有的人和事,首先要明白,萬物和我是壹體的,不能造成自己和他人的割裂。只有這樣,才能“淩駕於身體之上,造福於人物”,學習上帝保護的無私品格,寬容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