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涅槃後,尊者大乘成為“始祖”,領導廣大佛教弟子。釋迦牟尼死後,阿難繼承了葉佳領導的佛教,成為後來佛陀的“二祖”。
在寺廟裏,阿難和葉佳總是站在佛陀的兩側,並成為佛陀的共同贊助者。
文殊菩薩曾贊阿難莊嚴深刻:“如秋月圓月,眼如紫羅蘭花,佛法如海,流入阿難心中。”
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阿難的記憶力最強,相貌英俊莊嚴,令觀眾心曠神怡。那時候他是僧團裏最年輕的,聰明,有名氣。不僅佛祖喜歡他,他也很受大眾歡迎,尤其受到女性的尊敬。
佛教大媽摩訶婆羅多經阿難再三請求佛陀才獲準出家,於是僧團成立。
阿難對女性有貢獻,所以女性對他有特殊的親和力。他是邪教內外最受女性尊敬的人。有壹次,阿難和尊者釋迦牟尼在比丘尼經過蘭若,比丘尼總是先請阿難,後請釋迦牟尼。因為阿難的善良和仁慈,常常給他的修道帶來許多煩惱和障礙,比如現代女性的誘惑,以至於佛陀經常單獨對年輕的阿難說教,要求他避開女性的困難,遠離愛情,將來做紹隆佛教的傳人。
佛陀選擇阿難做侍者,是因為他看重阿難的善良和細心,懂得進退,不違背他的教誨。當時,舍利弗和穆玉蓮也勸說阿難做佛陀的侍者。為了避免日後不必要的誤會和嘲諷,阿難提出了三點與佛重聚的希望:
第壹,佛祖的衣服,舊的新的,他絕對不能穿。
第二,如果信徒畢恭畢敬地請佛供養家人,他是絕對不會跟去的。
第三,現在不是見佛的時候,佛也不在身邊。
阿難的人品得到了佛陀的高度贊揚,當時阿難才二十多歲。在他為佛服務的二十七年中,他按照佛的意誌行事,到處跟隨他。因為這個因緣,佛法如海,完全流進了阿難的心裏。天天跟佛,阿難的女性困難減少了,也成了佛與僧之間的調解人。
成為侍者的阿難不像舍利弗和穆玉蓮那樣積極進取,但也不像釋迦牟尼那樣保守傳統。他溫和友善的性格,對人的善良,樂於助人的精神,也是他在家出家,甚至是異教徒的時候所激發出來的。他曾經為了愛和世俗,幫助佛陀恢復了挖僧的欲望,鼓勵他修行,使他結出果實;我也調解過僧尼之間的糾紛,讓那些爭執的人得到和解。他曾在花園精舍與沙日富交談;談論巴林城和巴德拉的各種問題;為圭米國的僧侶解釋修道的要點;在東園裏,他代替了佛,應和尚的要求去談話。他贊美穆建蓮的孝順,宣揚福樓納之說。除了教內外,他對人的愛也充分說明他盡到了大弟子的本分。
佛陀快要死的時候,尚未覺悟的阿難比其他弟子更悲傷。佛陀特別教導他無常的道理,並向大眾宣揚阿難溫柔善良的本性,稱贊他聞法而不忘,將來壹定會在人間大放異彩。於是大家推薦阿難向佛做最後的呼籲:
“佛涅槃之後,誰做他的老師?”
“佛陀涅槃之後,他會住在什麽地方?”
“佛涅槃之後,惡人如何降服?”
“佛祖涅槃之後,如何能讓人相信經典集?”
佛陀慈祥地回答:“阿難!妳和大家都要記住,要以戒為師,按照四念去生活,遇到惡人就沈默,先站出來說‘我若聞’才會讓人相信。當妳依法行事時,妳就與佛的法身住在壹起。”於是佛陀進入了涅槃。來自世界各地的信徒前來參觀和拜佛。阿難還允許在家的僧侶和婦女親吻佛陀,他壹直是婦女的同情者。
佛陀涅槃後,大乘舉行了經典集。阿難是聽過很多的,但他還沒有覺悟,所以被排斥在收藏石窟之外。大乘作為長輩,教育阿難,批判阿難的過錯,是為了激勵阿難上進。最後,在集會前的半夜,阿難開悟證果,進入山洞,參加集會。阿難被大眾推到獅子座,開始念誦:“如是,我聞:壹時,佛在。”阿難完整地背誦了記憶中的佛法,在場的所有僧人都深受感動,仿佛又壹次接受了佛陀的教誨。
原始經典《阿迦瑪》就這樣集結起來,在世界上流傳。聽過很多的阿難,對佛教的傳播和貢獻是不可替代的;文汶的隱忍讓人感覺像個春風,這讓後來的佛教弟子總是懷念這位聖人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