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阿細跳月》音樂教案

《阿細跳月》音樂教案

 作為壹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麽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麽寫?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阿細跳月》音樂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阿細跳月》音樂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阿細跳月》

 教學目的:

 1、欣賞《阿細跳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感受音樂,提高學生的表現力和想象力。

 2、通過教學,啟發學生用身體地動作感受彜族民歌地特有韻味。

 教學重難點:

 能積極參與音樂活動。

 教具準備:

 錄音機。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壹.聽音樂進入教室,師生歌唱問好。

 二.節奏練習:

 1、老師在黑板上寫了壹條節奏,誰願意讀壹讀?

 2、找學生讀。

 3、讓學生邊拍節奏邊讀。

 4、根據節奏創編動作。

 三、新課導入

 1、(出示圖畫,學生描述並理解,教師引導。)

 師:晚上的景色美嗎?老師這兒有二個對形圖分別像什麽?生:月亮、花等等。

 師:“月亮婆婆露出笑臉放射出光”,聽賞《月亮月光光》請妳們用動作和表情來告訴老師。

 2、了解彜族的特點

 1):小朋友們歡快地舞蹈把壹些小客人引來了,這些小客人穿著漂亮地民族服裝,妳知道他們從哪裏來的?是哪個民族的小朋友嗎?

 2)教師出示投影片,讓學生辨認。

 3)教師向學生介紹彜族。

 3、感受音樂階段:

 1):聽彜族小朋友為我們帶來了壹段音樂,它表現了怎樣地情緒?

 2)再聽:讓學生用動作感受出節奏。

 3)再聽:讓學生邊聽邊哼唱音樂。

 4)教師啟發:妳們聽彜族小朋友跳得多高興啊,妳們願意和他們壹起跳起來嗎?

 5)邊聽音樂邊看插圖,學幾個彜族舞蹈的動作隨音樂表演(用動作來感受音樂,培養學生大方、自信、樂觀的性格。)

 課堂:這節課同學們做得真好!繼續努力吧!

 教後反思:

 學生喜歡學跳彜族舞蹈的動作,並能隨著進行音樂表演,用動作來感受音樂,培養學生大方、自信、樂觀的性格。並能根據音樂用舞蹈動作及表情把這迷人的景色表現出來。

 《阿細跳月》音樂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日常活動中,幼兒聽到有關民族音樂的旋律會隨其自由舞蹈,但幼兒園很少將民族舞蹈融入日常教學中。本次音樂活動將彜族阿細支系的音樂《阿細跳月》和海南黎族的竹竿舞融合在壹起,既讓幼兒感受到樂曲的民族特色,同時又能體驗民族舞蹈——竹竿舞,能極大地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

 活動目標

 1.在了解竹竿舞特點的基礎上,初步學習在竹竿上跳,體驗遊戲帶來的愉悅。

 2.在活動中嘗試三人合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合作能力。

 3.嘗試跟隨音樂進行節奏樂、圖譜遊戲等活動,感受民族民間音樂的音樂風格。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 在社會領域課程中讓幼兒欣賞民族音樂舞蹈,對相關的民族文化知識與民族藝術形式有所了解。

 材料準備: 相關課件與圖畫、民族服飾、竹竿、幼兒用書第6頁。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

 幼兒將竹竿當馬騎,來到活動場地,初步感受音樂的節奏特點。教師簡單介紹本節課所涉及的兩個民族的民族特點。

 教師:今天我們要上壹堂特別的音樂課,需要用到竹竿,我們壹起來感受壹下吧。

 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聽著節奏做律動,熟悉節奏及旋律,為後面的活動做鋪墊。

 2.教師和幼兒壹起欣賞竹竿舞。

 觀看竹竿舞的課件,讓幼兒對竹竿舞有初步的了解。

 教師:我國有壹個少數民族叫黎族,那裏的人會用竹竿玩什麽呢?請小朋友和老師壹起來欣賞吧。

 大家壹起觀看課件。

 教師:他們把竹竿放在哪兒,在幹什麽?

 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他們是怎麽跳的,竹竿是怎樣移動的?

 小結:這種舞叫竹竿舞,竹竿的移動叫打竹竿。

 3.幼兒學習跳竹竿遊戲。

 教師:小朋友,妳們想不想自己試壹下竹竿舞呢?

 教師和配班老師三人組成壹組做示範。幼兒三人壹組自由分工,自己嘗試跳壹跳,教師巡回觀看。

 教師:小朋友,妳們在玩時發現什麽問題了嗎?

 幼兒:會碰到腳,兩個人動作不能統壹……

 教師:知道為什麽嗎?因為竹竿舞需要很好的配合才能完成。

 請壹組幼兒做示範,教師從旁指導。先兩個人壹組練習打竹竿,老師跳,再請幼兒三人壹組試壹試。

 4.幼兒表演。

 幼兒穿上民族服飾,準備表演竹竿舞。

 教師設置分組的區域(兩組或三組),請幼兒自行選擇到區域內表演。其中每組兩人打竹竿,其他幼兒跳舞,並進行分解練習。如打竹竿的幼兒先練習,跳竹竿的幼兒觀察,然後再練習。教師積極引導幼兒將舞步與節拍和節奏對應,再進入竹竿之間進行表演。

 5.可視化音樂遊戲。

 翻開幼兒用書第6頁,請幼兒把虛線的音符描成實線,並隨著音樂點音符,讓幼兒感受音樂的節奏與節拍。

 6.簡單小結。

 延伸活動

 在戶外活動時讓幼兒自由進行竹竿舞的遊戲。

 在音樂區中提供音樂磁帶和錄音機,讓幼兒自由表演。

 播放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音樂,讓幼兒充分感受少數民族音樂的風格。

 結合美術活動、社會活動,了解少數民族黎族地區的風景名勝、民俗文化等。

 《阿細跳月》音樂教案 篇3

 年級: 二年級

 課題: 《阿細跳月》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舉例說明哪些民族是我們所熟悉的,從中使學生了解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

 2、從視覺上使學生了解彜族這壹民族的風格特征。

 3、從聽覺上使學生深入了解彜族民歌《阿細跳月》的樂型,掌握五拍節奏的特點及我國特色民族樂器的認識。

 教學重點: 深入了解彜族民歌的特性,掌握民樂合奏《阿細跳月》所帶來的旋律,介紹樂曲是由哪些民族樂器所演奏的。

 教學難點: 5/8節拍的掌握及民族樂器的分辨。

 學生分析:

 創造學生的想象空間,使學生的想象思維大於生活中固有的壹切事物。發揚我國傳統民間樂器的知識與文化,是小學音樂課程重要的因素之壹,讓學生查閱和搜集有關我國五十六民族的文化特征,使學生在課堂中充分自我展示。

 教材分析: 《阿細跳月》又叫跳月歌,流行於雲南彌勒西山彜族阿細人之中。在節日或農閑的月夜裏,阿細人喜歡在松林或空曠草坪上舉行“跳月”。參加者多為男女青年。小夥子們手拿高音笛、低音笛、月琴、小三弦、中三弦、大三弦等樂器,邊奏邊舞;姑娘們則隨著音樂,邊拍手邊舞,至興高采烈時唱《跳月歌》。《跳月歌》很有特點,全曲由do、mi、sol三個音組成,采用5/8節拍。演唱時,在每小節的第四、五拍的前半拍由舌的兩旁吸氣。旋律活潑跳蕩,富於動感,特色鮮明。作曲家秦鵬章就采用了彜族“跳月”的這壹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寫成了這民樂合奏曲。

 教學準備: “哈利波特”的魔杖、音樂課件、演奏的樂器、彜族服飾

 教學設計:

 1、由“哈利波特”的魔杖引發了同學們的討論,設計用有趣的魔杖給予學生神秘的暗示並激發學生的興趣,“請根據魔杖的提示尋找哈利?波特想了解中國民族音樂知識的線索,看看同學們誰的運氣最好,在準備的民族知識中和哈利想得是壹致的。”

 2、教師提前藏在學生教室裏壹些提示,讓學生趕快找到並揭開謎底,學生找到壹些提示卡片,如:“樂器、音樂、舞蹈、服飾、民族”等,找到教師提早準備的彜族素材。並讓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準備的民族知識。

 3、通過音樂使學生了解到彜族民歌《阿細跳月》的旋律,並進行詳細的段落分析,樂曲開始是彈撥樂、鑼鼓的輕輕敲奏的短小引子,表現了男女青年在聚集。跳月就要開始了,竹笛領奏出熱情奔放、歡騰跳躍的主題:這段主題在第壹部分中由高音笛、彈撥樂、弦樂及全奏多次反復出現,表現了多變的舞蹈姿態。第二部分作者將主題樂段作了移調處理,並進行幾次反復,與前面調性形成鮮明對比,好像健壯的小夥子們跳起了粗放的舞步。第三部分音樂又轉回原調,由高音笛演奏旋律後,整個樂隊全奏,樂曲進入高潮,在樂隊全奏中展現了宏大的舞蹈場面,仿佛狂歡中的人們忘記了疲勞。最後的短小尾聲,是采用了主題樂段的最後兩拍擴充發展的,在漸強中結束全曲。

 4、通過樂器使學生了解這首旋律活潑跳蕩的《阿細跳月》,是由哪些樂器演奏的,教師準備壹樣實物樂器,其余的樂器可用課件代替,準備的樂器可以讓學生輕輕地用手嘗試,使學生體驗拿到實物的樂趣。

 5、通過服飾使學生了解彜族的文化特色。並延續“哈利?波特”的魔杖使學生在教室找到關於彜族的服飾及裝物品,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通過舞蹈使學生掌握5拍節奏型,先可以用簡單的手來表示,123拍不動,45拍拍手;然後加上腳,123用腳來表示,1左2右3左45拍手;逐步較強難度。

 7、結束,同學們安靜的等待和傾聽彜族舞曲的旋律“火把節之夜”,教師用“哈利?波特”的魔杖變出篝火放在教室中間,請同學們聽著《阿細跳月》的旋律,穿著彜族服飾,跳著彜族特有的舞蹈步伐,請壹位同學代表“哈利?波特”也和大家跳起來,融入到我們團結的大家庭裏。

 8、弘揚民族文化精神。

 《阿細跳月》音樂教案 篇4

 壹、設計思路。

 三年級音樂學習是小學低年級向中高年級音樂學習發展的轉折點,在音樂遊戲活動中應該較低年級更加重視學生情意的發展和音樂能力的發展,嘗試留給學生更多的感知、探索、體驗的空間。

 《阿細跳月》是壹首復合拍子的樂曲,主旋律中含有切分節奏,但歡快的主題不斷重復,帶給人們盡情舞蹈的感受。由於5/4拍的學習不是三年級的教學內容,那麽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感知、體驗樂曲特有的節拍特點便成為本堂課的教學難點。教學設計重點由聽入手:聽辨樂器音色,激發聆聽的興趣;完整地靜心聆聽,喚起學生情感投入,引發聯想;聽動互補的感受活動,感知並掌握樂曲的節拍特點;創編實踐,從切身的活動體驗中加深對阿細跳月活動的感知,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

 二、教學內容。

 1、聽:《阿細跳月》。

 2、創:為《阿細跳月》編舞。

 三、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欣賞民樂合奏《阿細跳月》,感受彜族“跳月”舞獨有的奔放熱烈的音樂情緒,想象音樂所表現的“月下歡舞”的歡樂情景。

 2、過程與方法:在聽、賞、唱、舞等多種音樂實踐活動中,感受樂曲特有的節拍韻律;在小組創編活動中,體驗彜族阿細人載歌載舞時的愉悅情感。

 3、知識與技能:初步了解民樂合奏的表演形式;能和著音樂的節拍創編律動並表演。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能用肢體語言來感受、體驗樂曲的節拍特點,表現音樂歡快的情緒。

 五、教學過程。

 (壹)復習《快樂的羅嗦》,導入新課。

 1、律動進入教室。

 2、師生交流彜族風情:妳知道彜族人喜歡什麽?妳認為彜族是個怎樣的民族?3、有表情地歌唱《快樂的羅嗦》(中速—快速)

 (二)聽辨樂器,感知民樂合奏。

 1、聽辨演奏樂器:笛子、二胡、三弦、民樂合奏。

 2、認識大三弦:大三弦是彜族舞蹈時常用的壹種彈撥樂器。

 3、介紹民樂合奏:從這段音樂中聽出是壹件,還是多件民族樂器在演奏?我們把多種民族樂器按不同聲部在壹起演奏的形式稱為民樂合奏。

 4、模仿上述樂器的演奏姿勢。

 (三)欣賞民樂合奏《阿細跳月》。

 1、完整初聽全曲,感受音樂情緒。

 (1)邊聽邊即興模擬小樂隊演奏。

 (2)師生交流樂曲帶來的感受。

 2、揭示課題,了解彜族風情——跳月。

 彜族有個分支叫阿細人,每當農閑或節日的夜晚,全寨人都會在乘著月色、燃起篝火、載歌載舞。熱鬧的場面,仿佛天上的月亮也要下來舞蹈。因此,人們把阿細人的這種活動方式稱為“跳月”,所聽樂曲名稱為《阿細跳月》。

 3、律動參與,感知樂曲節拍。

 (1)聽音樂、賞畫面,感知樂曲節拍特點。

 (2)復聽音樂,跟著音樂擊拍●○○●○。

 (3)跟琴伴奏,模唱樂曲主旋律●○○。

 (4)按節拍遊戲律動“請妳跟我這樣做”。(每五拍做壹個動作)

 (四)創編表演“阿細跳月”。

 1、集體討論:“阿細跳月”可能會采用的方式;

 2、小組討論、編排跳月舞的動作或隊形;

 3、小組輪流表演,相互評價:我欣賞的表演。

 4、欣賞彜族“跳月”舞蹈的視頻,交流:

 (1)男女生各有什麽特色動作?

 (2)學壹學自己喜歡的動作。

 (3)修改小組的編排,再表演。

 5、創設情景,與師***舞,體驗“跳月”的熱烈場面。席地而坐——小組輪流表演——師生***舞

 六、教學反思。

 這堂課采用了各種聽賞方式來解決聽辨的難點,能較好地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們能在聽、唱、編、舞等音樂活動中感知《阿細跳月》的樂曲節拍特點,體驗音樂情緒,領略彜族阿細人跳月的風俗。

 為了幫助學生由淺入深地感知樂曲節拍規律,我設計制作了Flash課件。利用按音樂節拍出現的月亮圖案●○○●○啟發學生視聽結合來感知,再通過遊戲“請妳跟我這樣做”引導學生從律動中加深感知,最後鼓勵學生在跳月舞的創編活動中盡情表現。跳月舞的創編活動采用先探究、後欣賞、再舞蹈的形式,學生能從通過自身的實踐來體驗彜族阿細人跳月時的歡快情緒、想象阿細人跳月時的歡樂情景。課後發現此形式可以略為提前,讓學生在寬裕的時間內充分體驗。

 《阿細跳月》音樂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感受作品的風格特征,了解作品的主要表現手法。

 2、能聽辨樂曲中各種音色的變化,較熟練地演唱主題旋律。

 3、了解相關的民俗風情,掌握“跳月”的基本舞步,加深對作品的印象,並樂於參與音樂活動。

  教學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鋼琴

 學具:準備壹些報紙或其它自制樂器的材料

  教學重點

 重點是讓學生能感受彜族樂曲的風格特征,較熟練地演唱主題旋律。

  教學難點

 難點是掌握“跳月”的基本舞步並自己或以小組的形式來進行創作、表演。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1、 教法

 利用多媒體這壹先進的教學設備,利用直觀教學法、聆聽法、講述法、唱奏法、談話法、詩畫舞結合法進行教學,力求做到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2、 學法

 針對本課的教學目的,要求學生註意配合老師積極活動。利用模唱法、聆聽法、練習法、比較法、討論法使學生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能學到掌握知識的方法,這也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設計意圖

 壹、節奏律動

 教師:今天我們要壹起外出,請跟上老師的節拍,可不要掉隊呀!

 拍××××××××

 合右左右左右左右

 念:走快點快點快點走

 (合:拍手右:右手拍腿左:左手拍腿)

 學生:模仿拍節奏

 教師:走的節奏是什麽樣的?

 學生:部分學生起來走動,拍出走的節奏:

 ×××××……

 教師:進壹步引導學生拍出5/4拍的節拍的重音。

 >>

 ××××××××××

 教師:哎!這邊還真有同學掉隊了,於是呼喊學生:

 ××××××××

 等等我呀嗨快跟上

 (呼)(應)

 學生:模仿拍節奏

 二、導入

 1、欣賞《阿細跳月》片段.

 教師:請大家根據下面這段音樂,判斷我們要去的地方會是壹個什麽樣的場景?是什麽因素會使妳產生這種聯想?(播放音樂)

 學生:音樂歡快、熱烈,使人聯想到載歌載舞的歡慶場面.節奏感強、富於動感,與舞曲有關……

 教師:我們將要去彜族山寨參加他們的篝火晚會,先請大家將課前查找的有關資料進行交流。

 2、討論交流

 (1)彜族主要居住在我國雲南、四川等省,有十幾個支系。阿細是居住在雲南境內的彜族支系。

 (2)火把節是彜族(西南少數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3)“跳月”是彜族阿細人的壹種歌舞形式。(播放彜族“跳月”的音樂。)並了解基本舞步。

 三、授新課

 1、板書:《阿細跳月》。

 2、完整欣賞《阿細跳月》。(播放音樂)

 3、討論歸納:

 教師:妳們能找出剛才所練習過的節奏嗎?

 學生:節奏(1)是引子部分的節奏型並以固定低音的形式經常出現在伴奏聲部。(聽相關部分內容)節奏(3)是旋律的節奏型。(出示節奏譜)

 5/4××××××××|

 教師:節奏(2)是5/4拍的.固定節拍,也是跳月這種舞蹈風格的獨特之所在。

 4、分析、練唱。

 教師:我們壹起來哼唱壹下主旋律。(唱)

 1=G5/4

 妳們能將它的主要特點歸納出來嗎?

 學生:旋律主要由5、1、3三個音組成,每句的句末相同。

 練唱旋律:

 51313521|……

 (師)(生)

 教師:還有補充嗎?

 學生:結構歸整、勻稱,由四個樂句組成,每句的節奏相同……

 5、聽音樂分聲部拍節奏

 5/4××××××××|

 ××××××××|

 ×××××|

 6、討論

 教師:妳們註意到音樂中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相同的?

 學生:旋律是不斷反復,而演奏的樂器經常變換。

 教師:能聽出什麽樂器在演奏嗎?

 學生:有二胡、竹笛……有時是壹件樂器在演奏,有時是很多樂器壹起演奏。

 (老師就學生不熟悉的樂器音色如:笙、高胡與二胡的區別等進行講解和比較,使學生能分辨民族樂隊中幾種主要樂器的音色)

 7、完整欣賞《阿細跳月》(播放課件)

 教師:下面我們將再壹次地欣賞這首作品。在聽的過程中,請妳們用自制的樂器***同來參與模擬演奏,可準備壹些報紙或其他的材料,讓學生動手制作。同時請1-2名同學出來,記錄出各種樂器演奏時所表現的順序。

 8、討論檢查學生記錄的結果,出示結構圖(電腦課件)

 引竹合彈二高笙竹彈合竹合尾

 子笛奏撥胡胡笛撥奏笛奏聲

 教師:樂曲中為什麽有這麽多的變化?這些變化使妳聯想到了什麽?

 學生:聯想到不同的舞蹈場景、不同的舞姿、不同年齡的人……

 教師:妳們還能註意到音樂中其他的變化嗎?

 學生:後部分漸快、漸強,將樂曲推向高潮。

 9、歸納。

 民樂合奏《阿細跳月》是作曲家、指揮家彭修文根據彜族民間歌舞“跳月”的素材編寫創作的。旋律素材簡潔,節奏富於動感。作品采用固定主題多次變化重復的結構,用不同的音色、力度、速度的變化對比,表現了“跳月”時歡快、熱烈的歌舞場面。

 下面我們再來欣賞幾種形式的《阿細跳月》。

 (播放課件――音頻、合唱和視頻,學生看彜族人舞蹈並學跳基本動作)

 四、創作表演

 教師:我們再次聽到的將是由妳們自己設計並擔任表演的《阿細跳月》,請妳們自己組合,分小組討論、設計、練習。

 1、小組活動(老師分別參與各小組的討論和設計活動)

 2、各小組表演。

 五、課堂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欣賞了哪幾種形式的“跳月”?

 學生:有阿細人自己跳的“跳月”,有舞蹈《阿細跳月》有器樂曲《阿細跳月》,有合唱《阿細跳月》,還有我們自己表演的《阿細跳月》。

 教師:這幾種“跳月”各有哪些特點?

 學生:1、彜族人的“跳月”是大家壹起跳,音樂比較簡單。

 2、舞臺上的“跳月”是經過加工的藝術作品,服飾鮮艷,舞蹈動作是經過設計的。

 3、樂隊演奏的“跳月”是通過不同的音響來表現的,它需要我們根據音樂進行聯想……

 教師:這節課使妳感受最深的是什麽,請妳們自己來進行總結、提問和評價。

 (學生活動,師做點評)

 教師:音樂是人們認識壹個民族文化的窗口。“跳月”是阿細人表達情感的壹種重要的方式,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壹部分。今天我們也隨著《阿細跳月》走進了彜族山寨。現在就讓我們加入到他們的行列中,去分享他們的快樂吧!

 (播放音樂,師生壹起隨著音樂“跳月”,在歡快的歌舞中結束課)

 以語言節奏律動,讓學生感受5/4拍的節拍規律和掌握樂曲中兩種典型的彜族樂曲節奏型,為欣賞樂曲做好鋪墊。

 (本課難點)

 讓學生在簡單的走路中掌握難點。

 引導學生關註音樂,展開聯想,歸納出對《阿細跳月》主旋律的總體印象。

 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相關內容,為教學創設意境,使學生能“走進”彜族山寨,了解相關的民俗風情。

 通過聽、辨、憶、分析等活動,使學生認識《阿細跳月》的主旋律及其主要特征。這也是本課欣賞教學的壹個重點。

 師生用接龍的方式練唱主旋律,進壹步鞏固學生對旋律的認識。

 (重點)

 學生分成三組,以節奏律動參與欣賞,使之能熟記音樂的旋律。使學生對彜族旋律的典型節奏有個更深刻的認識。

 引導學生關註音樂的結構及音色、織體的變化,培養學生橫向與縱向的聽辨能力。

 讓學生“加入”到樂隊中更進壹步的關註各種音色的變化和它的表現作用。

 啟發學生根據音樂展開想象。

 關註力度、速度的變化。

 (課堂延伸)

 了解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和主要的表現手法。

 (難點)

 拓寬視野,讓學生了解各種形式的《阿細跳月》。為每壹個學生提供參與音樂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和合作意識。

 學生自己總結、評價所學的內容。

 首尾呼應

 附板書設計:

 節奏訓練

 拍 ××××××××

 合右左右左右左右

 念:走快點快點快點走

 ×××××……

 >>

 ××××××××××

 ×× ××××××

 等等我呀嗨快跟上

 (呼)(應)

 《阿細跳月》

 典型節奏:

 5/4××××××××|

 聽音樂分聲部拍節奏:

 5/4××××××××|

 ××××××××|

 ×××××|

  • 上一篇:文言文課堂探索綜述
  • 下一篇:春節的習俗和禮儀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