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為什麽日本武士刀在明朝那麽受歡迎?原因是?

為什麽日本武士刀在明朝那麽受歡迎?原因是?

日本刀受追捧是有壹定原因的。他們的刀和技術深受中國人的影響。但經過自身的發展,創造了很多原創元素,並在明清時期回歸中國,對中國的兵器界和武術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日本人民是壹個以吸收外來文化而聞名的優秀民族。長期借鑒中國的經驗,結合我們自己的創造性工作,日本的鑄劍技術突飛猛進,最終超越中國,後來居上。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劍,尤其是興起於春秋末年,發展於漢代的鋼花劍,以其無與倫比的鋒利和精美,壹度成為天下第壹。考古發掘的成果,往往埋在地下幾千年,依然鋒利如新,光彩奪目,令中外人士感嘆為奇觀!但由於歷代統治階級的忽視和破壞,這壹先進技術在唐宋以後逐漸衰落。

與此同時,日本的花紋劍異軍突起,大放異彩,“數百年來,在遠東首屈壹指”。從宋代開始,日本的刀劍就開始輸入中國。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口劍的數量越來越多,對中國劍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宋史據?據《日本傳》記載,宋太宗永熙二年(985年),有壹位日本著名高僧P冉,曾經去宋朝求法,在宋朝感謝弟子的禮遇。西音贈送給宋室的物品中,有壹把日本制造的“鐵刀”。事實上,宋代的日本刀壹直通過民間貿易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在中國享有“包道”的美譽。

插圖日本武士舉行山城在14世紀

請看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的《日本刀之歌》:坤逸路漫漫,玉不琢不成器,誰能窮?包道差壹點就出了日本,而賈德越海了。魚皮披香木鞘,黃白夾雜b、銅;百金引入良手,傾慕可使妖兇。詩人說,中國古代傳說中那把能“切玉如泥”的昆吾之劍,早已神出鬼沒,難覓蹤跡,但在壹衣帶水的東方日本,卻創造出了真正當之無愧的寶刀。從詩人的贊美中,我們可以想象,日本刀不僅鍛造精良,而且裝飾非常考究,所以“善舉”們不惜高價購買,競相佩戴,以炫耀自己的利器。“百金”不是壹句空話。據日本書《內集物語》“若以太刀十腰(柄)為質,可借唐人(指宋代中國人)六七千件。”(足見當時的日本刀真的很貴。正因為如此,日本刀終於成為日本對華出口的商品之壹,不僅在宋朝,在元朝也是如此。到了明朝,日本刀的制作極其精細,傳播得更遠,名聲也越來越大。從文獻和保存至今的實物來看,明代的日本刀壹般刀身細長,刀身薄如紙,鋒利無比。揮舞的時候很有手感平衡,確實有破韌的效果。從刀的形制不難看出,日本刀繼承和發展了漢代環首大刀的優點,其尺度和重量更有利於殺人手法的發揮。與唐宋以來造型復雜、刀身厚重的中國短兵器相比,日本刀在外觀和實用價值上確實要高明得多。

日本刀劍在明代大量進入中國,主要通過以下三種途徑。第壹,日本皇室和商人對明廷的貢獻。對於這種供奉,明朝壹般都有增值的“回報”,本質上是朝貢貿易。明初,鑒於日本侵略的罪行和胡與日本的交往,拒絕接受日本提供的壹切東西,實行海禁政策。據日本古書《善鄰之寶》記載,為了恢復日中貿易,明朝文帝三年,日本派出使節,為的是做好樣子,“獻東西”,包括“十劍壹刀”。這把“寶刀”在明朝的詔令中被特別提及。然後永樂元年,日本二次“贈”時,刀數增加到100把。在未來,刀幾乎成為最重要的物品之壹,刀的種類也越來越多。以宣德九年錄為例,壹次性“捐”了兩把金鞘刀、壹百把黑漆刀、壹百把長刀,共計202把。《景泰十年》、《成化十九年》兩篇記載上,獻刀數與宣德九年相同,表示定刀202把。由於缺乏文獻記載,我們無法得知有多少把日本刀以朝貢的名義進入中國。據統計,日本足利皇室贈送給明朝英宗以前皇帝的刀有1200多把。這些高質量的日本武器主要由明朝的“禁軍”使用,至今仍能看到其遺跡。當然,實際數字肯定遠遠大於1200。第二,合並和交易。明初,日本商人常以“朝貢”為名,攜帶私貨進行貿易。“私物”多為刀槍。對此,明朝* * *曾多次明令禁止,要求每次“進貢”攜帶的刀劍不得超過三千把。永樂元年,日本使節攜帶武器,在民間販賣。禮部尚書李誌剛請求封禁,但沒有得到報酬。然而,最先登基的明成祖卻主張以市價正式收購,以示對“仰慕中國”的外國人“朝廷的寬大”。但為了控制中日貿易,區分海盜船和貿易船,明成祖永樂二年正式與日本簽訂貿易條約,規定所有日本商船必須攜帶明朝頒發的《勘驗書》,才能以朝貢的名義進行貿易。規定要有十年進貢,200名人員,兩艘船。顯然,這個配額遠遠不能滿足兩國貿易的實際需要,尤其是日本。宣德初,明朝稍作調整,改為三百人三船,但仍堅持朝貢十年。實際上很難嚴格執行人船定額,勘測貿易的規模和頻率都大於明朝的定額。日本商船照例給明朝“獻東西”,獻上的劍就是上面說的202。另外,船上的“國王附品”和使臣僧人俗人的“自舶之物”,其實也是商品。明朝不允許私藏武器,日本的刀劍壹般都是政府購買,價格也很優。“壹把刀在日本賣800甚至1000,而在明朝的價格是5000,可見當時的利潤是四五倍。”

後來進口數量猛增,質量明顯下降,價格也隨之下跌,但仍有利可圖。因此,劍始終是日船所載王者“附貨”和“自航貨”中的主要物品,且投入量持續上升。據金宮武彥提供的統計,第壹、第二次測量船攜帶的劍只有3000把,第三次飆升到9960把,第四次3萬把,第五次7000把,第六次3萬7千多把!第七次和第八次各7000,第十次24152。這還只是所謂“國王的附屬品”的數量,還不包括使臣“自進之物”的數量。如果加上“自走物”,僅測量船十壹次進口到明朝的刀劍應該不下二十萬把。

第三,走私。刀光劍影的暴利不僅刺激了勘探貿易,也必然會刺激走私活動。整個明代,中日之間除了官方控制的勘探貿易之外,還存在著大規模的沿海走私貿易,這是不爭的事實。明朝禁兵的法律很嚴,但是私藏武器的人很多。尤其是日本的刀劍,因其精美的品質成為人們喜愛的收藏品,這壹點從明人的詩詞中就可以看出來。相信刀劍也會成為走私貿易的主要商品之壹。日本寬永十壹年(1634,明朝崇禎七年),五月以後禁止出口武器。然而,走私活動很難禁止。明末清初的廣東,市場上有賣日本刀的“紅魔”。因為澳門特殊的商埠,在澳門隨處可見日本刀,當然也可以從澳門進入內地。總之,從走私渠道進入中國的日本刀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我們不知道數量而已。明代國家兵器制造機構也仿制日本刀劍,早在洪武皇帝在位時就開始了。在明代制造的各種刀具中,有“日式滾刀”。明朝武東帝年間,朝臣蔣斌命戰局制作“日本腰刀二萬二千把,長柄日本滾刀二千把”嘉靖年間,侵華日軍兇猛入侵。在余、戚繼光等抗日名將的積極推動下,日式長刀、腰刀成為中國軍隊的主要裝備之壹,後被引入北方邊防部隊。如此大量的使用,當然不能完全依靠從日本進口,而主要依靠自己制造。所以,兵器史家周偉曾說,在中國兵器史上,明代矮兵的特點是對日本刀的使用和仿制。這個結論無疑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宋代以後,日本刀劍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中國,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並在明代達到頂峰。明代日本刀刀大量進口,日本海賊的入侵給沿海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於是中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學習日本的熱潮,日本刀刀也成為熱門話題。涉及這個話題的有文學家、軍事家、民間武術家、科學家。壹個外國物品在中國引起如此強烈的反響,涉及範圍如此之廣,這在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 上一篇:文藝理論家徐景熙教授小傳。
  • 下一篇:誰能具體介紹壹下濟南張馬屯-大辛莊遺址?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