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曾子的政治思想觀

曾子的政治思想觀

曾子的政治思想觀

孔子以政治為軸心,以倫理為標準,構建了他的“仁”的體系。孔子弟子也不例外。但也要看到,即使是同壹所學校,不僅在性格和經歷上,在思想上也有不同的特點。曾參是孔子晚年的弟子,由於入學的延遲和才情的平淡,他在思想成熟的時間上落後於其他弟子,但另壹方面,他又具有更深沈、更有忍耐力的特點。尤其是孔子死後,他慢慢消化了孔子的教導,結合自己幾十年的經歷,從而推動了孔子學說的某些方面。

1,不同意權貴的君子性格。

《朝鮮詩傳》是記載。曾在居安為官贍養父母,曾以“蘇三爺”的頭銜為官。他雖有從政經歷,但終其壹生仍是孔子式的知識分子形象。其根源在於他的思想性格,即守禮守約,俯首孝敬,不與權貴為伍。他曾宣稱:“士要自強不息,任重道遠。”“仁是人的本分,不也壹樣重嗎?死後不是很遠嗎?”(《論語·泰伯》)“可托六尺孤兒,可送百裏性命,大節不可奪。紳士和男人?君子?”(《論語·泰伯》)

這種“以仁為己任”、“臨近大節而不取之”的男子漢氣概,在後世其實並不亞於孟子,甚至從這壹點來看,似乎也可以預言孟子精神的產生。在這種精神的指引下,很難想象他會抱著做官、搞政治、要政權的貪婪需求。而《莊子·琴王》文中所提,忘義之利,窮樂之道的形象也是如此:“生於康,暖袍無相,腫青於色,手腳生老繭。三天不升火,十年不做衣服。當妳被加冕時,妳將永遠不會被加冕。當妳被抓住的時候,妳會看到的。當妳滿意的時候,妳就會下定決心。拖著唱《商頌》,音滿天,若金碧輝煌。皇帝不能當大臣,諸侯不能當朋友。故養誌者忘其形,養形者忘其利,舍道者忘其心。”

在“誌”“道”面前,形、利、心都可以拋之腦後,那麽政權的官位是什麽呢?《說李源解》載:“曾子穿上衣服去耕田,魯君使人進城。”我參加過演講,但沒有收到。為什麽?他說:“我壹聽,受它支配的人怕別人,給別人的人驕傲。就算是君主給的,我也不自大。我能不害怕嗎?”顯然,他在與政要的交往中保持著無私無畏的態度。難怪《漢詩傳》說,曾參五十歲時,“聘親,楚迎殷,晉迎上臣,皆是錯。”蒙臺梭利對現實政治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鞭撻,他讓楊福做了老師,並向曾子請教。曾子曰:“民散久矣,因迷了路。有了感情,就有了悲喜。”(《論語·張子》)“誤入歧途”可以說是曾參對現實政治形勢的總的批判觀。當時,面對“禮崩樂壞”的局面,曾參的態度是“天下有道,君子欣然交遊;如果世界上沒有路,那麽字是不會變的;諸侯不聽,則不為;不聽聖人之言,則不踐”(《大戴解》)。不屈不撓、剛正不阿、頭腦清醒的君子品格——這基本上可以說是原始儒家對政權的積極態度,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則。雖然不必卷入現實政治的漩渦,但必須明確保留批判專制政權的權力。

2.提高治本的政治理想。

被列為“四書”之首的大學,提出了三大原則(示德、育人、止於至善)和八大目標(敬事、知知、正、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若古欲明明優於天下,先治國;如果妳想治理妳的國家,妳應該首先把妳的家人聚在壹起;要想家人團聚,先修身體;欲修身,先正心;要想正確,先真誠;如果妳想真誠,先讓他知道。知識存在於事物之中。知物而後知行,知行而後誠;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治國,治國平天下。”它構成了壹個完整的封建倫理政治哲學體系。

“至善”既是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也是最終的政治理想。“真誠、正直、修身”是道德修養,“持家、治國、平天下”是政治實踐。政治抱負通過道德修養來實現,道德與政治相融,這是儒家思想乃至中國傳統文化的壹個重要特征。在描述“治國平天下”的宏偉藍圖時,我接著講了公、慎德、賺錢、薦才。“得人多則得國,失人多則失國。”所以“治國平天下”的人,應該是“人民之父母”,“人民所為為善,人民所恨為惡。”它孕育了孟子民本思想的萌芽。要贏得民心,必須“慎之又慎”。“所以,君子首先要慎於德。有德必有人。有土就有財,財就有用。”。因為“德也,財也,末也。”

但是賺錢也很重要。生財之道,可以讓“活的人多,吃的人少,幹的人病,用的人舒服。”賺錢的目的是富民,贏得民心。“正因為如此,才造成了財富的分散,財富的分散。”因此,我們必須反對“積累部長”。“百倍之家,不積畜之臣。有賊不如有聚財之臣。”治國平天下的人,不應該“以利取利”,而應該“以義取利”。“治國平天下”的重任在於“養才”“見賢而不舉,舉而不先,命也;看到不好的就不能退。退了就走不遠了。”提拔人才,首先要認識人才,善於人才,寬容人才,才能用好人才。應該做到“人們有技能,如果他們已經有了;壹個人的賢者,他的心是好的,如果出自他的口,是可以容忍的。”而不是“人有壹技之長,妓女嫉惡如仇;人是神聖的,違背它;這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接受的。“決不能讓那些眼紅賢能的‘小人’們擔負起治國平天下的重任。”小人為國,禍從天降;雖然有好人,但沒有壹樣是好的。"

3.天人觀中的“人貴”思想。

中國古代的宇宙觀中,“蓋天說”出現最早。它直觀地描述了天與地。覺得天是圓的,像傘蓋;地是方的,像棋盤,即“天是圓的,地是圓的”。曾參註意到“天圓地方圓”理論中的矛盾,提出“天圓地方誠,則四角遮之”(曾子《天圓》)。也就是說,如果天空真的是圓的,那麽半球形的天空怎麽會和方形的地球重合呢?然後探索天地的規律,萬物的本源。《曾子天元》指出:“陽之精謂之神,陰之精謂之神,神乃物之精也。陰陽之氣,循其行,則靜也。偏離是風,壹切是雪,交流是電,混亂是霧,平靜是雨。陽若勝,則散為雨露;當殷琦獲勝時,它凝結成霜和雪。陽的專有氣是冰雹,陰的專有氣是霰。砸的人也是壹口氣。”

《曾子天元》認為毛蟲、羽蟲為陽氣化生,樹蟲、鱗蟲為陰氣化生。人天生沒有羽毛和鱗片,卻有陰陽之精。

這明顯凸顯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這是儒家思想的特點。《曾子孝經》說:“生於天者,養於地者,人為也。”認為人是天地之間最偉大的,認為“天地之性,貴也”(《孝經》)。《小戴·李記·李雲》說:“人在五行中也是細膩的。”荀子繼承和發展了這壹思想,認為人不是順應自然、屈從自然,而是積極改造自然。“把它從天而降,這比控制命運和利用它更好”(《荀田字論》)。發現並重視人的作用是儒家思想的精髓。

在人類身上,我們也應該發現,應該推薦聰明睿智的人,尊重人才。《曾子天元》講述,最突出的毛蟲是鱗,最突出的羽蟲是鳳,最突出的介蟲是鱟,最突出的鱗蟲是龍,最突出的螺是聖。只有聖人才能侍奉鱗鳳和龍。所以聖人是祭祀天地、山川、鬼神、祠堂的主,是人中的佼佼者。然後提倡聖賢思想。

  • 上一篇:春節初壹到十五的習俗是順口溜。
  • 下一篇:170與國外船舶相比有哪些優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