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有人知道什麽是程序教學法嗎?

有人知道什麽是程序教學法嗎?

程序教學理論的代表人物是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斯金納是當代新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著名代表。通過實驗,他發現動物的行為可以逐漸加強,形成操作性條件反射。他將這種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引入到人們的學習行為中,並應用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他認為學習過程是作用於學習者的刺激和學習者對刺激的反應之間聯系的形成過程。它的基本圖式是:刺激-反應-強化。壹個復雜的行為可以通過漸進的方法和積累由簡單的行為連接起來。

程序教學把學習內容分成小題,系統安排。通過程序化的教材或專門的教學機器,學生逐漸提出問題(刺激),選擇答案,回答問題(反應),回答問題後立即知道學習結果,並確認自己的答案是對還是錯。如果回答正確,妳受到鼓勵(加強),就進入下壹個節目。如果不正確,采取補充程序,重新學習同樣的內容,直到掌握為止。其基本操作程序是:

解釋-提問(問題)-回答-確認

斯金納的程序教學法

b?f?斯金納是美國著名的教學心理學家。他通過動物實驗建立了操作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提出了程序教學理論及其教學模式,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乃至世界中小學教育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壹.理論基礎

作為實驗心理學家,斯金納的理論發現是從動物學習的實驗開始的。他設計了壹個名為“斯金納盒子”的實驗裝置,裏面有壹只饑餓的老鼠和壹根與食物盒相連的控制桿。老鼠在盒子裏活動,每按壹次杠桿,就能得到壹份食物。就這樣,老鼠不停地按著杠桿,獲取食物,很快就“學會”了這種餵食方式。在這裏,獲取食物是鼠標操作操縱桿的壹種強化。隨後,斯金納在鴿子、貓等動物身上重復了類似的實驗,證明了及時的獎勵和強化是促進動物學習的主要因素。

斯金納從動物推斷人,認為人的學習也是壹種操作反應的強化過程(“強化”在其教學理論中占據核心地位)。通過操作強化,可以學習到壹個相對完整的新的行為單元,也可以提煉出壹個已有的行為單元。教學或訓練成功的關鍵是準確分析強化效果,設計操縱這壹過程的技術,並建立具體的強化系列。也就是說,要根據學習目標,在促進學習者學習的同時,不斷強化學習者,使其朝著學習目標前進。

二,教學原則

根據操作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教師實施程序教學必須考慮哪些問題?

首先要仔細考慮在特定的時間內,計劃教學的內容是什麽,這些教學內容最終會通過對學生行為的習得表現出來。其次要考慮可以用什麽增援。這種強化包括兩種:壹種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被操縱的材料產生濃厚的興趣;另壹種是在學習過程中給予學生獎勵,比如壹個善意的微笑,壹句積極的贊美,壹個獎品等等。第三,強化的最有效安排,即教師要把非常復雜的行為模式逐步、精巧地做成小單元或小步驟,即具體分解教學目標,確定每壹步驟中保持的行為強度,使強化的效果最大化。

編譯學位學習的過程壹般遵循以下原則:

1.積極響應原則

在程序教學過程中,學生必須始終處於主動學習的狀態。也就是說,在教學中,讓學生產生壹種反應,然後給予強化或獎勵來鞏固這種反應,促進學習者做出進壹步的反應。

2.小步原理

程序教學呈現的教材是壹步步分解的,前壹步的學習是為下壹步的學習做鋪墊,後壹步的學習是在前壹步學習之後進行的。由於兩個步驟的難度差別很小,學習者很容易在學習中取得成功,並建立自信心。

3.即時反饋原則

程序教學特別強調即時反饋,即讓學生立即知道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這是建立信心和維持行為的有效措施。如果壹個學生能對第壹步(前壹個問題)做出正確的反應(回答),他就能立即呈現第二步(第二個問題)。這種呈現本身就是壹種反饋:告訴學生妳已經掌握了第壹步,可以開始第二步的學習了。

4.自定進度原則

程序教學允許學習者根據自身情況確定掌握材料的速度。這與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同,傳統的教學方法壹般以“中等”水平的學習者作為課堂教學的參照點。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得掌握快的學生被拖了後腿,而學習慢的學生跟不上,導致班級學生之間的學習水平差距越來越大。程序教學法相對“合理”,每個學生都能以自己最適合的速度學習。學習更容易成功,因為妳有自己思考的時間。

當然,程序教學的設計要按照教材內部的邏輯程序,既要保證學習者把錯誤率降到最低,又要合理設計教材,讓每壹道題(每壹小步)都能體現教材的邏輯價值。

第三,教學模式

1.線性程序

這是斯金納首創的教學程序,是經典的程序教學模式。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把材料分成壹系列連續的小步驟,每壹步都是壹個項目,內容很少。系列的排列是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以《電流》的教學內容為例,可以設計為以下幾個小步驟:

(1)燈泡發光的原因是燈絲(發熱);

(2)燈絲發熱的原因是燈絲通過(電流);

(3)電燈亮的原因是電流強度(增大);

(4)電燈變暗的原因是電流強度(減小);

⑤電壓增大時,電流強度(增大);

……

正確答案在括號裏。如果壹個學生能做出正確的答案,教學機就能顯示出來,啟動第二步學習的開關。壹步壹步開始學習,直到達到學習目標。

2.線路圖

由於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已有知識基礎不同,加上學習材料本身的難易程度不同,所以有人在經典方案的基礎上提出了兩種變體。衍生程序就是壹個例子,它是由美國人A?克勞德提出的壹種可變程序模式。這個模型也把學習材料分成小的邏輯單元,但每壹步都比線性程序大,每壹項的內容都更多。學生掌握壹個邏輯單元後,應該進行壹次測試。測試采用選擇題回答的方式進行,根據測試結果決定下壹步的學習。這個項目有助於消除不同能力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

3.莫菲爾德計劃

這個節目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凱?h)在莫菲爾德大學教學時提出的壹種程序教學模式,是線性和分支程序原理的結合。這個模型總是遵循壹個主序列,與線性模型不同的是,只有壹個分支序列來補充主序列;與分支法不同的是,學生通過分支序列的學習,可以進入主序列的下壹題而不是回到原點,有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

相比較而言,導數程序和墨菲程序優於線性程序,因為這兩個程序更能滿足個體差異的需求,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方案。

教師要實施程序化教學,就必須使用程序化教材,或者進行機器教學。只有用機器代替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大量機械行為,教師才能集中精力設計“小步驟”,提出不同適應程度學生的學習要求,並及時反饋。20世紀50年代,斯金納的教學機器風靡壹時。在電子時代的今天,教室裏出現了很多自動化的電子教學機器,都有斯金納程序教學思想的影子。在大多數教師的課堂教學中,也不時地運用程序教學的原則。大家常說的“循序漸進”“斜率降低”“及時反饋”,也體現了學位教學的思路。

匯通文賦學校采用程序教學法和認知心理學相結合的方法,讓孩子取得滿意的成績。

  • 上一篇:春節手抄報中國古詩內容
  • 下一篇:有人了解耳環嗎?從古代到現代,耳環發生了哪些變化?如果有關於美女和耳環的詩詞就更好了!謝謝妳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