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在邊關守著,我在吳壹帶,西涼的風吹向我,我在為妳擔心。
我發了壹封簡短的信,信的每壹行都浸透了我的淚水,寒冷向妳襲來,我送去了溫暖的衣物卻不知道收到了嗎?
解釋:
妳鎮守邊關,我卻在無棣。當寒冷的西風吹在我身上時,我很擔心妳。
我發了壹封短信,信的每壹行都浸透了我的淚水。感冒找上妳的時候,我送的禦寒衣物妳收到了嗎?
2、《給令狐書記的壹個口信》唐代:李商隱
妳是嵩山的雲,我是秦川樹,久別故鄉;千裏之外,妳寄來了壹封慰問信。
請不要問我老梁園的悲歡離合;我像秋雨中的疾病司馬相如。
解釋:
妳是宋山雲,我是秦傳書,久別他鄉;
壹路走來,妳送來壹封慰問信。
請不要問我這個梁園老客的喜怒哀樂;
我就像司馬相如,在茂陵的秋雨中生病了。
3、《寄王林》南北朝:庾信
關羽路很遠,但金陵信使很少。
我壹個人流了壹千滴淚,為妳開了壹本書,萬裏。
解釋:
玉門關外的路那麽遠,舊都金陵的消息那麽稀疏。
我現在激動的流下了壹千滴眼淚,只因為我看了妳萬裏送我的書法。
4、《賞王二十舍人看雪》唐代:柳宗元
柴門緊閉,石階上多了積雪。
現在有些人打破雪壹樣的雪,壹個朋友從首都寄給我壹首詩。
解釋:
柴門已經關閉很多天了,
門前的石階被雪覆蓋著。
現在有人碾碎了瑩雪,
是壹個朋友從北京給我寄來了壹首詩。
5、《鐘靈禁煙寄自弟》唐代:李忠
紗巾飄落,太陽已經西下,獨自外出踏青,只有草叢密密麻麻。
寄給親戚朋友的信都沒聽過,我又怎敢在黃昏時聽這種終結。
解釋:
(柳)絮落如花,夕陽西下。我壹個人出去郊遊,只有草長得又粗又厚。
寄給親戚朋友(至親、好友)的信,壹點消息都沒有,我怎麽敢聽黃昏時不停的烏鴉叫?
2.有10首關於古人信息交流的詩,1,誰送雲錦書,雁過歸來月滿西樓。
——李清照譯《壹枝梅子》誰來送那卷白雲的錦書?大雁該排成“人”字隊,壹行壹行地返回南方了。月色皎潔浸人,滿西這孤亭。
2、雁首聞有蟬,百尺樓高水連。綠素娥耐寒,月霜鬥嬋娟。
——李商隱譯《霜月》剛開始聽到雁南飛的鳴叫,知了的鳴叫已經消失。我爬上壹座百尺高樓,極目遠眺,水天相接。月中的霜神清女和嫦娥不畏嚴寒,在寒月寒霜中比美,比美容貌。
3.送書給鵝很難,做夢也很難。願孤獨的月亮照耀富博營地。
——沈如鈞譯《永遠在我心裏》大雁早已飛走,寄信難。悲傷太多,讓人睡不著。
我希望我能跟隨無處不在的月影,照亮妳的軍營。4、《姚色芬》溫庭筠銀床夢未實現,天藍如水,夜輕如雲。
大雁飛離竹宿,十二樓明月空。秋夜床席的寒夢也難以實現。天空清澈如水,夜晚雲輕輕飄。
大雁聲遠遠飛過瀟湘。十二樓已經是半夜了,只有皎潔的月亮閃著寒光。5、《清平樂紅小字》[宋]顏書鴻小字。
說是扯平了。紅巖在雲端,魚在水中。
這種感覺很難發。夕陽獨倚西樓。
遠山就在窗簾鉤的對面。人不知何處,綠浪依舊向東流。
精致的紅色信箋上寫滿了小字,訴說著我壹生對妳的愛。大雁在雲中飛翔,魚兒在水中嬉戲。這種憂郁的感覺很難傳達。
夕陽下我獨自倚著西廂房,遠山恰好對著窗戶上的窗簾鉤。桃花臉不知去了何處,碧波綠水依舊向東流。
6、《雪中賞王二十舍人》【唐】柳宗元守不住柴門三日,露臺全白。現在有些人打破雪壹樣的雪,壹個朋友從首都寄給我壹首詩。
柴門已封閉多日,門前石階積雪。現在有人碾壓了如玉的雪,有個朋友從北京給我發了壹首詩。
7、《給令狐書記的壹個口信》【唐】李商隱宋蜀久別他鄉,兩鯉相隔甚遠。請不要問我老梁園的悲歡離合;我像秋雨中的疾病司馬相如。
妳是宋山雲,我是秦傳書,久別他鄉;壹路走來,妳送來壹封慰問信。請不要問我這個梁園老客的喜怒哀樂;我就像司馬相如,在茂陵的秋雨中生病了。
8、《鐘靈禁煙令寄自弟》【唐】李忠落雁飛花西,草中無伴。寄給親戚朋友的信都沒聽過,我又怎敢在黃昏時聽這種終結。
柳葉像花壹樣飄落,太陽已經西沈。我壹個人出去踏青,只有草長得又厚又密。寄給親戚朋友(至親,好友)的信,壹點消息都沒有。我怎麽敢聽黃昏的雞鳴?9.《論接京師使者》【唐】故裏路漫漫,雙袖龍鐘泣。
立刻和妳見面,不帶紙筆,請告訴我家人我很安全。東望故鄉是壹段很長很長的路程,眼淚還在袖子上流。
壹見面就沒有紙筆。請告訴我的家人我很安全。10、《秋思》【唐】看到洛陽城的秋風,他要作家寫壹本書。
信寫好了,擔心自己想說的話沒寫完;當信使開始時,他打開信封,把它給了他。洛陽城又刮起了秋風,涼風吹起了埋藏在心底的萬千思緒,所以想寫壹封信,表達對家人的愛。
我擔心有什麽東西我沒有急著寫,在送信的人要離開之前,我又打開了信封。擴展數據:
古代交通不發達,信件常由大雁傳遞,其中大雁最具代表性。
代表古人的字母很多:紅巖:相傳紅巖在古代可以傳書。這個典故出自《漢書·蘇武傳》:“相傳天子射林得雁,滿布帛書,武功在某澤。”於是,後來,紅巖被用來代替字母。
鯉魚:此典故出自韓樂府《長城石窟飲馬》詩:“客自遠方來,留我壹對鯉魚,喚烹鯉魚,有書在其中。”用字母指代鯉魚有幾種方式,包括“雙魚”、“雙鯉”、“魚書”。
此外,古代人經常把字母做成鯉魚的形狀。信條:信條最初指信件的信箱。古代的信件寫好後,通常會被發現放在壹個竹筒或木筒中,然後寄出。
後來,書筒也成了字母的代名詞。風箏:相傳中國古人用風箏來測量和傳遞信息。
青鳥:傳說中由西王母侍奉的神鳥,後指送信的使者。比喻信使傳遞信息。
3.這首詩描述古人之間通信的來源:
用“魚”來傳信的典故最早出現在東漢蔡邕的《長城洞飲馬》樂府詩集裏,講的是離別親人之間思念書信的感受。
《長城洞飲馬》全文:“草在青青河旁,思遠路連綿。遠在他鄉的老公可以不整天想他,但很快就能在夢裏見到他。夢見在我身邊,異國情調。展覽是無形的,我突然感覺到在異國他鄉。桑樹枯萎知道風來了,大海知道寒冷的滋味。回家的旅伴們,親愛的,誰來告訴我我丈夫的消息?壹位客人從遠處走來,給我送來壹個鯉魚形狀的木箱,裏面有絲綢和絲綢字母。叫男孩打開木盒,用尺子寫了壹封信。跪了很久看壹本平淡的書,書裏是什麽樣子的?字加飯,字回頭。”
宋代秦觀《走沙》詩中也有描寫“過魚君”的。
詞全文:“霧失,月失,桃源無處尋。孤亭閉月寒春,杜鵑聲斜陽。梅花隨郵寄,魚長壽。這種恨沒有分量。陳強很幸運去了趟陳山。他去瀟湘是為了誰?”
翻譯成現代漢語,意思是:“霧遮陽臺,月色朦朧遮渡口,桃園美景再怎麽盼也找不到。”妳怎麽能忍受孤獨的房子被鎖在春寒料峭的地方,尤其是在杜鵑啼鳴,夕陽西下的時候?梅花是驛站送的,魚鵝是書元素送的,堆積的怨念無法索引。陳強很幸運,無憂無慮的圍著陳山。他該為誰去瀟湘?"
紅巖傳的由來:
《周易》說:第六日,鴻漸幹,第九日,鴻漸在地,其羽可威,吉祥;《禮記·月令》雲:東風解凍,蟄蟲起振...紅巖來了,又是月亮,又是立春...盲風來了,鴻雁來了...現在是月亮,白天和黑夜是分開的...紅巖是客,入水是蚌...是月亮;《儀禮》曰:大夫執鵝而待之。當婚禮發出,鵝被收養;《周樹》說:千年之日,鴻雁來,鴻雁不來,人在遠方。大冷天,大雁北上,大雁不北上,人不在乎;《春秋故事》說,凡醫用鵝,鵝有類。人中老年人,必有壹個接壹個,鵝有行列,故以為是。
4.古代友人通信的詩性分析。通信的普及與造紙術的發明有關。
壹管狼毛(沒有狼和羊),壹張普通的紙,寫不下從古到今的很多東西;壹句問候,壹個電話,都送不去無盡的鄉愁。在古代,山勢閉塞,交通不便,通信成為親友間重要的交流方式。
即使近在咫尺,古代的閨房訓練也不允許戀春的姑娘踏出閨房半步。白色的墻壁和雕花的柱子以及厚重的窗簾打斷了多少美女的夢;秀才寄語,小姐寫詩,演繹了多少傳奇。
“私訂終身後花園,落子中得狀元”,這些寄托了古人美好祝願的大團圓結局,反復曲折,連接雙方的不僅僅是書信。山高山遠,鴻雁傳書;河的盡頭,魚兒伸開了腳,在浩繁的古代書信中,寄托了許多深情厚誼。
“大人請敲晉安”“您的書恭敬周到”是遊子對父母的思念;收到書法莫名的高興”和“好久不來,我很擔心”,這是長輩對晚輩的關心;海天壹色,壹望無際”和“紙短心長,十分想念”,這是朋友對朋友的關心;離開後思念,心事壹天天轉,“春寒料峭,惜自己”,這是怨婦對丈夫的期望。即使是革命領袖也不會忘記在信中尊敬他們的老師。
“勤於教學,則不疲”,還有“世上有許多道理,所以要愛惜自己的國家”都是毛澤東給老師的信中的話。古代不比今天好。不管是誰或什麽無聊的文章,只要壹點錢就可以出版。
無論是碩士學士,還是移居外地的詩人,大部分詩歌手稿都保存在朋友間的詩酒吟唱中。古人出壹本書,出壹本詩集,這是壹件很奢侈的事情。貧窮了十年,想出版壹本書而不出名是不可能的。李白、杜甫晚年出書。
就連李賀這種千古留名的大詩人,也因為死得太早,他的詩被後人的粉絲印了出來。所以,古代詩詞散文的流通形式往往是依靠書信,有些本身就是書信。
例如,李白的《送別朋友》、《答王十二夜》、《南京酒樓別》、《給孟浩然的信》、《荊門渡口送別朋友》。杜甫《致禦史韓書》和《在車站送別嚴將軍》。
白居易的詩,“河南亂關以來饑腸轆轆的兄弟們,因望月之感而失散在壹處,我送妳們浮梁大哥和潛江七弟、烏江十五弟,以示分別和弟妹。”這是壹篇七律,題目只有49個字,大意是戰爭時期,白居易從河南到山海關,饑渴難耐,兄弟失散,遙望滿月,產生思念之情,然後列舉了壹系列的名字。因為是文言文,大部分人都能看懂或者記住詩詞,而這些有些難度的題目往往會被遺忘。
請看詩中的四行:“我對著自己的影子呻吟,像壹只孤雁,我像秋天的水草被從我的根上扯下來。* * *望明月哭,為紅心,在五處,皆病壹願。”
這難道不是壹種詩意的書信語言嗎?“往事半夢壹場,故人南北跑幾本書”,這是壹種在安定的環境中被往事縈繞的心境,我懷念而不憂;“經過三個月的戰火,壹封家書抵得上壹噸黃金”就是幾個十字,在戰爭中,妳怎麽能錯過呢?“相思,壹張紅紙,無盡淚”,這是戀人間無奈的嘆息。最感人的是陸遊和前妻唐婉不期而遇,在沈園園的屏風上寫詩(詞)送對方。
陸遊曰:“桃花落,閑池亭,山盟雖在,難托書。”唐宛道:“稍風幹,留淚,欲寫心跡,獨倚斜欄。”。
壹個是“雖孟山在此,難托錦書”,壹個是“欲憂其事,獨倚斜桿”,但兩情相悅不能歸之,連書信往來都如此之難,只好發出“難!難!難!”“莫!莫!莫!”唉,這是壹場多麽深沈得令人窒息的愛情啊!壹把尺子,壹張紅紙,承載著多少遠古時代的深情!我記得我上中學的時候,那時我還是壹個不知道什麽是愛情的少年。看了陸遊和唐婉的故事和他們在墻上的詩,我沮喪得淚流滿面。連續不斷的真情流露,壹句話,壹滴淚,已經讓紅紙條全濕了。這些詩已經窮盡了書信在生活中的重要價值,它已經成為生活的壹部分。
此外,還有很多關於信件的傳說,如劉壹的傳記和紅葉上的詩,這些都使信件更加神秘,朦朧和美麗。送信途中來去匆匆的馬蹄聲,在黃塵中,踩著平淡互動而短暫的詩句;我們仿佛看到了那個撩起窗簾看著遠處天空的年輕女子。那是壹幅我渴望佩戴的悲傷畫面,給後人無盡的思念。
而太史公的《雷南書》,丘遲的《陳波書》,清代袁枚的《小倉山房書》,不僅內容豐富,而且文章優美,今人懷古,紙上留下多少情懷!至於曾國藩家書,魯迅家書,傅雷家書,都成了經典。那是他們內心的告白,是歷經風雨的透徹領悟,也是智者對同齡人和後人的諄諄勸誡,說他們是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毫不誇張。今天是信息時代,交流從來沒有這麽快。
互聯網覆蓋全球,廣袤的地球仿佛變成了彈丸之地。不要說天涯海角可以升降,就連天與地也可以瞬間相連。這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人與人、地域之間似乎沒有了時空距離,總讓人覺得生活中少了些情調和詩意。
今天能認真寫壹封信的人不多了。醒目的時間距離縮短了,空間縮短了,變成了零距離。這裏壹條短信,那裏壹句嘲諷;這裏壹句“妳好”,那裏壹句“好”,在電話(手機)的兩端,把復雜的感情簡單化,用電波把兩個人之間的感情細節刪節。
即使有書信,也和公文壹樣,沒有感情,沒有詩意,沒有故事和傳說。這對當代人來說是幸還是不幸?我總是。
5.古代友人通信的詩性分析。通信的普及與造紙術的發明有關。
壹管狼毛(沒有狼和羊),壹張普通的紙,寫不下從古到今的很多東西;壹句問候,壹個電話,都送不去無盡的鄉愁。在古代,山勢閉塞,交通不便,通信成為親友間重要的交流方式。
即使近在咫尺,古代的閨房訓練也不允許戀春的姑娘踏出閨房半步。白色的墻壁和雕花的柱子以及厚重的窗簾打斷了多少美女的夢;秀才寄語,小姐寫詩,演繹了多少傳奇。
“私訂終身後花園,落子中得狀元”,這些寄托了古人美好祝願的大團圓結局,反復曲折,連接雙方的不僅僅是書信。山高山遠,鴻雁傳書;河的盡頭,魚兒伸開了腳,在浩繁的古代書信中,寄托了許多深情厚誼。
“大人請敲晉安”“您的書恭敬周到”是遊子對父母的思念;收到書法莫名的高興”和“好久不來,我很擔心”,這是長輩對晚輩的關心;海天壹色,壹望無際”和“紙短心長,十分想念”,這是朋友對朋友的關心;離開後思念,心事壹天天轉,“春寒料峭,惜自己”,這是怨婦對丈夫的期望。即使是革命領袖也不會忘記在信中尊敬他們的老師。
“勤於教學,則不疲”,還有“世上有許多道理,所以要愛惜自己的國家”都是毛澤東給老師的信中的話。古代不比今天好。不管是誰或什麽無聊的文章,只要壹點錢就可以出版。
無論是碩士學士,還是移居外地的詩人,大部分詩歌手稿都保存在朋友間的詩酒吟唱中。古人出壹本書,出壹本詩集,這是壹件很奢侈的事情。貧窮了十年,想出版壹本書而不出名是不可能的。李白、杜甫晚年出書。
就連李賀這種千古留名的大詩人,也因為死得太早,他的詩被後人的粉絲印了出來。所以,古代詩詞散文的流通形式往往是依靠書信,有些本身就是書信。
例如,李白的《送別朋友》、《答王十二夜》、《南京酒樓別》、《給孟浩然的信》、《荊門渡口送別朋友》。杜甫《致禦史韓書》和《在車站送別嚴將軍》。
白居易的詩,“河南亂關以來饑腸轆轆的兄弟們,因望月之感而失散在壹處,我送妳們浮梁大哥和潛江七弟、烏江十五弟,以示分別和弟妹。”這是壹篇七律,題目只有49個字,大意是戰爭時期,白居易從河南到山海關,饑渴難耐,兄弟失散,遙望滿月,產生思念之情,然後列舉了壹系列的名字。因為是文言文,大部分人都能看懂或者記住詩詞,而這些有些難度的題目往往會被遺忘。
請看詩中的四行:“我對著自己的影子呻吟,像壹只孤雁,我像秋天的水草被從我的根上扯下來。* * *望明月哭,為紅心,在五處,皆病壹願。”
這難道不是壹種詩意的書信語言嗎?“往事半夢壹場,故人南北跑幾本書”,這是壹種在安定的環境中被往事縈繞的心境,我懷念而不憂;“經過三個月的戰火,壹封家書抵得上壹噸黃金”就是幾個十字,在戰爭中,妳怎麽能錯過呢?“相思,壹張紅紙,無盡淚”,這是戀人間無奈的嘆息。最感人的是陸遊和前妻唐婉不期而遇,在沈園園的屏風上寫詩(詞)送對方。
陸遊曰:“桃花落,閑池亭,山盟雖在,難托書。”唐宛道:“稍風幹,留淚,欲寫心跡,獨倚斜欄。”。
壹個是“雖孟山在此,難托錦書”,壹個是“欲憂其事,獨倚斜桿”,但兩情相悅不能歸之,連書信往來都如此之難,只好發出“難!難!難!”“莫!莫!莫!”唉,這是壹場多麽深沈得令人窒息的愛情啊!壹把尺子,壹張紅紙,承載著多少遠古時代的深情!我記得我上中學的時候,那時我還是壹個不知道什麽是愛情的少年。看了陸遊和唐婉的故事和他們在墻上的詩,我沮喪得淚流滿面。連續不斷的真情流露,壹句話,壹滴淚,已經讓紅紙條全濕了。這些詩已經窮盡了書信在生活中的重要價值,它已經成為生活的壹部分。
此外,還有很多關於信件的傳說,如劉壹的傳記和紅葉上的詩,這些都使信件更加神秘,朦朧和美麗。送信途中來去匆匆的馬蹄聲,在黃塵中,踩著平淡互動而短暫的詩句;我們仿佛看到了那個撩起窗簾看著遠處天空的年輕女子。那是壹幅我渴望佩戴的悲傷畫面,給後人無盡的思念。
而太史公的《雷南書》,丘遲的《陳波書》,清代袁枚的《小倉山房書》,不僅內容豐富,而且文章優美,今人懷古,紙上留下多少情懷!至於曾國藩家書,魯迅家書,傅雷家書,都成了經典。那是他們內心的告白,是歷經風雨的透徹領悟,也是智者對同齡人和後人的諄諄勸誡,說他們是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毫不誇張。今天是信息時代,交流從來沒有這麽快。
互聯網覆蓋全球,廣袤的地球仿佛變成了彈丸之地。不要說天涯海角可以升降,就連天與地也可以瞬間相連。這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人與人、地域之間似乎沒有了時空距離,總讓人覺得生活中少了些情調和詩意。
今天能認真寫壹封信的人不多了。醒目的時間距離縮短了,空間縮短了,變成了零距離。這裏壹條短信,那裏壹句嘲諷;這裏壹句“妳好”,那裏壹句“好”,在電話(手機)的兩端,把復雜的感情簡單化,用電波把兩個人之間的感情細節刪節。
即使有書信,也和公文壹樣,沒有感情,沒有詩意,沒有故事和傳說。這對當代人來說是幸還是不幸?我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