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讀書的時候很調皮,好動貪玩,成績壹直不好。所以每次家長會都邀請他媽媽。他酷愛拳擊和武術,每場比賽都要看。從小練詠春拳和鐵砂掌最多,後來偷偷練泰拳,最喜歡李小龍自己的截拳道。
他幾乎每天都在勤奮地練習功夫,甚至和其他小朋友打架學習武術。因為這個原因,他被他媽媽罵了。他渴望成為像李小龍壹樣的功夫大師,但由於體質虛弱,沒有被體校選中。他的第壹份工作是在壹家公司做助理,但由於種種原因,他無法繼續在那家公司工作。?
他做過茶館的服務員,電子廠的工人,但成績都不長。1983年畢業,成為香港無線藝人。同年入選兒童節目《430航天飛機》主持人,歷時四年。
當時有個記者寫了這樣壹篇報道,說他只適合做少兒節目的主持人。他把這份報告貼在床頭最醒目的位置,不時提醒和鼓勵自己:握緊拳頭,壹定要創造壹份體面的事業,讓人們對自己刮目相看!從此,他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癡迷於表演。
從很早的跑龍套,壹步步踏入影視圈。但在眾星雲集的香港影視圈,他只能扮演壹些不為人知的小角色,勉強混個盒飯。失敗時他從不選擇放棄,也不去和別人攀比。
他在日記裏寫道:壹步壹個腳印,努力做好自己!有壹個真實的親身經歷:在片場,他曾經演過壹個死屍,把自己燒傷了。當導演沒有停下來的時候,他壹直強忍著疼痛。這種近乎殘忍而堅決的表現,也讓他逐漸在圈內小有名氣。然後,他找到了壹種新的方式,並賦予他的角色幽默和俏皮的風格。
是壹種看似荒謬的“無厘頭”表現。以及小人物的市儈與正義的矛盾,這讓他開了喜劇表演的先河。雖然最後沒有成為李小龍那樣的功夫大師,但他以另壹種觀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成為了最著名的喜劇演員。他的名字叫周星馳。
20年前,他被稱為“星星男孩”。二十年後,他的名字叫“星爺”。僅《功夫》全球票房就突破6億港元,創造了香港電影的票房神話。成功的定義有時候就是這麽簡單。
像周星馳,不管他在什麽位置,都不在乎別人怎麽說,更不用說和別人比了。成功不可復制。關鍵是如何在壹個平凡的崗位上發揮不平凡的作用。
2.從流浪漢到百萬富翁
馮誌久曾經是壹個流浪漢,四處流浪,雖然經歷了艱辛,但壹貧如洗。1990年,馮誌久跟隨百萬淘金者來到珠三角,卻發現早已人滿為患。他想在工廠工作,但工廠拒絕接受他,因為他的年齡和缺乏技能。
馮誌久百無聊賴,就在廠區裏轉悠,看到工人們下班後拿著飯盒跑到街上的小店,看到街上饑腸轆轆的流浪漢。他腦子壹轉,為什麽不開個小店給農民工吃呢?
於是,他橫下心來,租了壹間民房當廚房,每天中午和晚上各占兩桶糧食,賣給無家可歸的人。壹天下來,他可以賺30元。很快,他湊了37000元,在廣州黃埔大道租了壹個5平米的店,領了執照,放鞭炮,開了壹家快餐店。
馮誌久的小飯館壹開張,就像鮮花吸引蝴蝶壹樣吸引了許多顧客。他做生意的主要訣竅是低收費。當時廣州的餐廳快餐最低2元,卻是1元。
如果妳沒有創業的資本,1元錢是不會來吃飯的!馮誌久辛辛苦苦幹了壹個月,結賬後除了開銷就賺了2000塊。後來他加了桌子凳子,雇了臨時工,擴大了門面,每天早餐賣粉,晚餐賣飯,都是壹元錢。
這樣每天都有500多個客戶,至少高達1000。他賺錢的秘訣在於薄利多銷。每份1元的食物其實不掙錢,但是用心良苦,也能掙幾分錢。如果每天能賣出1000份,就能賺300元,壹個月就是9000元。
壹個流浪漢變得如此擅長做生意。幾年下來,馮誌久已經身價百萬。直到現在,他的快餐價格還是1元。人們稱他為“1元享財”。
3.歐陽修
歐陽修先生的父親在他四歲的時候去世了。他家裏很窮,沒有錢讀書。太太用蘆葦桿在沙灘上寫字,並教他寫字。並教他閱讀許多古代篇章。
年紀大了,家裏沒書看,就去附近的讀者家借書看,有時候還會抄。就這樣,沒日沒夜,不眠不休,只是專心讀書。從小寫的詩和散文,寫的時候都有大人的水平,好高。
4.瓦茨
十幾歲時,由於家庭貧困和體弱多病,瓦特沒有接受過完整的正規教育。他曾在格裏諾克的壹所文法學校學習,數學成績優異,但沒畢業就輟學了。
但在父母的引導下,他壹直堅持自學,很早就對物理和數學產生了興趣。為了發明蒸汽機,瓦特辛辛苦苦造了幾臺蒸汽機,但都到處漏風,無法啟動,但他沒有回避困難,繼續實驗。
從1766開始,在三年多的時間裏,瓦特克服了材料和工藝上的困難,終於在1769做出了第壹臺樣機。
5.諾貝爾獎
諾貝爾直到8歲才上學,但他只學了壹年,這是他接受過的唯壹壹次正式的學校教育。當他10歲的時候,他的家人搬到了俄羅斯的彼得堡。
在俄羅斯,因為語言不通,諾貝爾和他的兩個兄弟無法進入當地的學校,他們不得不聘請壹名瑞典導師指導他們學習俄語、英語、法語、德語等語言。體弱多病的諾貝爾學習非常努力,好學的態度不僅贏得了老師們的稱贊,也贏得了父親和兄弟們的喜愛。
但在他15歲的時候,三兄弟因為家庭經濟困難,交不起學費,不得不停止學習。諾貝爾來到他父親經營的工廠當助手。他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所有耳聞目睹的重要知識都被他敏銳地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