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關於端午節的壹些問題

關於端午節的壹些問題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節、五月節、艾節、端午節、重午節、午節、夏節。結束的意思是“開始”和“開始”,第五天可以稱為結束五。在農歷中,地支標誌著月亮,陰建在正月,二月為基,五月至五月為午,所以五月稱為午月,“五”與“午”相連,“五”也是陽數,所以在壹些地方,端午節也叫五月節、艾節、夏節。從史料記載來看,“端午”壹詞最早見於晉人周朝的地方習俗:“仲夏端午,烹粟。”端午節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這壹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草和艾葉、熏蒼術和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端午節被命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辟邪。

今天,端午節仍然是中國人民中壹個非常受歡迎的盛大節日。自2008年以來,端午節壹直是國家法定假日。國家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這壹民俗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編輯本段]端午節的由來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說法:屈原

紀念屈原,此說源於南朝梁朝吳郡《續齊之和》的記載和北周《荊楚紀年》的記載。據說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河自盡了。死後為龍所困,天下哀悼。他每天都往水裏扔五色的絲綢粽子來驅趕惡龍。也有人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立即劃船施救,壹路到了洞庭湖,卻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當時下著雨,湖上的船都聚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博士時,又冒雨出門,沖進了茫茫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在江河上劃船,後來逐漸發展成龍舟比賽。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似乎都與紀念屈原有關,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盛傳是屈原。楚江空空如也,不能直洗,真是可笑。”

春秋時期,吳國忠臣伍子胥冤死後,成了沈濤,天下哀悼,祭祀,於是有了端午節。這個傳說在江浙壹帶廣為流傳。著名的楚國人伍子胥和他的父親、兄弟都被楚王殺死了。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到吳國幫助吳國伐楚,在五戰中進入楚國都城郢城。當時楚平王已經死了,子胥挖了壹個墳墓,鞭打了300具屍體,為殺父仇人報仇。吳王何璐死後,他的兒子夫差繼承了王位。吳軍士氣高漲,被越國打敗。越王勾踐求和,夫差答應了。子胥建議徹底消滅越國,但夫差不聽。吳被越國屠殺,被越國收買。他被讒言陷害,夫差相信了他,給了他壹把劍,子虛死了。子胥,忠臣,視死如歸。臨死前,他對鄰居們說:“我死了以後,要把我的眼睛挖出來,掛在吳京東門上,看著越軍進城,消滅吳。”然後他自殺了。夫差聽後大怒,於五月五日將子胥的屍體用皮子包好,投入江中。因此,據說端午節也是紀念伍子胥的日子。

端午節,這個說法來自聞壹多的《端午節考試與端午節歷史教育》。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龍”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主要原因是:(1)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都與龍有關。粽子扔到水裏經常被龍偷走,而賽龍舟。(2)人種穿越與古代吳越的關系尤為深厚,除此之外,吳越人還有不斷紋身以“形似龍”的習俗。(3)五月初五用“彩絲紮臂”的古代民俗,應該是“如龍”紋身習俗的遺跡。

邪日,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為毒月,五日為邪日。相傳這壹天邪氣當道,五毒同時出竅。據《禮記》記載,端午節起源於周朝的蘭花浴。《呂氏春秋》中的《仲夏》規定,人在五月要禁欲齋戒。《夏·鄭瀟》記載:“此日貯藥以除毒氣。”《大戴禮》中記載“畜蘭是五月五日洗澡”,還有很多傳說認為重五是洗澡驅邪的忌日。《史記·孟嘗君列傳》歷史上著名的孟嘗君誕生於5月5日。他的父親要求母親不要生他,認為“五月生的孩子,比壹家人還長,對父母不利。”《風俗通》失傳,“相傳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論衡》作者王充也有描述:“正月、五月為忌;正月五月殺父殺母,不可。”東晉大將王鎮惡,生於五月初五,祖父賜名“鎮邪”。趙霽,宋徽宗出生於五月初五,從小被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將五月初五視為惡日是壹種普遍現象。可見,自先秦以來,這壹天就是壹個不吉利的日子。這樣,這壹天插菖蒲、艾葉驅鬼,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避疫,也就順理成章了。而且人們也避開“端午”這個禁忌,稱之為“龍舟節”。

關於夏季至日,持此觀點的劉德謙在《端午節》中提出了三個主要原因和壹個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趣談:(1)權威著作《荊楚隋記》中並未提及五月初五吃粽子的節日習俗,而是在《夏季至日》中寫的。至於賽跑,隋代杜太清《玉燭集》將其列為夏季至日上的娛樂活動,可見未必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大詩人屈原。(2)端午節習俗中的壹些內容,如“踩百草”、“鬥百草”、“采藥”,與屈原無關。(3)《季華禮》中對端午節的第壹種解釋是:“陽光普照,端午在仲夏,故又可稱為仲夏節。因此,端午節最早的起源是夏季的至日。爭議頗多,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由於屈原傑出的人格和藝術,人們願意把這個紀念日歸功於他。

紀念女詞人秋瑾:秋瑞熊,號建湖夏,小顧,浙江紹興人,自幼善作詩、詞、歌、賦,愛好騎術、劍術。她被稱為木蘭和秦良玉。28歲參加革命,影響很大。策劃起義時被清兵逮捕,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宣恒口英勇犧牲。後人為了贊美她的詩歌,悼念她的英勇事跡,便與詩人節合並紀念她,將詩人節定為端午節,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編輯此段]端午節昵稱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中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得最多,達到20多個,是別名最多的節日。比如有端午節,端午,端陽,重陽節,重陽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嫦娥節,普傑節,端午節,玉蘭節,粽子節,午時節,女兒節,迪拉節,詩人節,龍舟節,午時節,元宵節。

端陽節,據《荊楚春秋》記載,叫端陽節,是因為仲夏爬山,太陽當空的時候是仲夏,它的第壹個下午是太陽下山時天氣好的壹天。

中秋節,中午,屬於十二個分支。在農歷中,五月是午月,五與五是諧音,所以端午節也叫中秋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至於中天節,古人認為五月五日,太陽重於人,故稱“中天節”。

沐浴蘭花節,端午正值盛夏,是皮膚病多發的季節。古人用曹蘭湯洗澡和去汙。漢代《大戴禮》說,“午後洗藍湯”。

在解糙米節,古人在端午節吃糙米時,有壹個比賽,比較每個人的葉子長短,長輩獲勝,所以也叫“解糙米節”。

女兒節,《萬雜記》系明、沈所列:“五月女兒節是端午節,戴艾葉和五毒符。萬習俗從五月初壹至初五,用小姑娘裝飾,盡最大努力。已婚女性也有自己的母性。因為這叫女兒節。”

菖蒲節,古人認為“重午”是忌日,此時五毒已盡。所以端午節的習俗多為驅毒,如在門上掛菖蒲、艾葉等,所以端午節又叫“菖蒲節”。

[編輯此段]端午節美食習俗

粽子,最早出現在端午節,應該屬於西漢的“貓頭鷹湯”。引用《史記》、《武帝列傳》說:“漢朝派貓頭鷹到董軍,五月五日,給百官喝的是貓頭鷹湯。吃它是因為惡鳥。”大約是因為貓頭鷹很難捕捉,所以吃貓頭鷹湯的習俗沒有持續下去。備案是端午節的主角——粽子,出現在東漢以後。直到晉代,粽子才成為端午節的節日食品。《風土人情》:“五月五日,同至日之夏,...先過這兩天節,再用糯米葉包好,拌小米,用純灰汁煮。與此同時,還有壹種端午節食品,叫做“甲魚”,在晉代只是曇花壹現,後來就銷聲匿跡了。唯有粽子,在《風土人情》中被稱為“粽子”,成為千百年來屈原傳說中最受歡迎的端午節食品。

根據《地方風俗》記載的做法,當時的粽子以小米為主,除小米外不添加其他餡料。然而,在註重飲食的中國人的巧妙管理下,我們今天看到的粽子在形狀和內容上都有了變化。

首先,就造型而言,有三角形、四邊形、枕形、小塔形、圓棍形等等。粽子葉的材料因地而異。因為南方盛產竹子,所以就地取材用竹葉包粽子。大部分人都喜歡用新鮮的竹葉,因為用幹竹葉紮的粽子煮熟後還是會有竹葉的香味。北方人習慣用蘆葦葉紮粽子。蘆葦葉細長狹窄,要用兩片或三片葉子重疊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千差萬別,有兩三斤重的巨型豆粽子,也有小巧玲瓏、不到兩寸長的甜粽子。

就口味而言,粽子餡既是肉又是菜,有甜有鹹。北方的餃子以甜為主,南方的餃子甜少鹹多。素材的內容是最能突出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概有三種:壹種是糯米做的白粽子,蒸熟了加糖吃;另壹種是棗粽子,以棗和果脯為主餡;第三種是紅豆沙粽子,比較少見。華北還有壹種粽子,用黃米代替糯米,餡是紅棗。蒸熟了,看到黃澄澄的紅棗嵌在黏糊糊的小米裏,有人稱之為“黃金包裹的瑪瑙”。

浙江湖州粽子香軟,分鹹甜兩個品種。鹹的是新鮮的豬肉,用上好的醬油泡過,每個粽子裏面都是壹塊肥肉和壹塊瘦肉。甜甜的粽子裏面是棗泥或者豆沙,上面是壹塊豬肉板油,蒸熟,豬油拌豆沙,非常爽滑可口。嘉興“五芳齋”產的粽子特別有名。餡料都是經過特別挑選的,有八珍粽子、雞肉粽子、豆沙粽子、鮮肉粽子,各有特色。

四川的椒鹽豆角餃子也很有特色。先將糯米和紅豆泡半天,加入胡椒面、川鹽和少許臘肉丁,包成四角小湯圓。大火煮三個小時,然後放在鐵絲網上,用木炭烤。吃起來外酥裏嫩,還挺有味道的。

漢族的端午節食品在甘肅和寧夏很受歡迎。把頭發做成幾層的扇形,每層撒上煮好的亞麻粉,表面捏上各種圖案,蒸熟,塗上五顏六色。也作為禮物。流行於甘肅

廣東中山鹿豆粽子的特點是圓棒形,手臂粗細。食材也有甜鹹之分。甜的有蓮蓉、紅豆蓉、栗子蓉、棗泥;鹹的有臘肉、燒雞、蛋黃、扇貝、香菇、綠豆、叉燒。

閩南的粽子分為堿粽子、肉粽子、豆粽子。堿性粽子是在糯米中加入堿液蒸出來的。它又粘又軟又滑。加蜂蜜或糖漿的冰特別好吃。肉餡餃子的材料有紅燒肉、香菇、蛋黃、蝦皮、筍幹。廈門的肉包子是最有名的。豆包在泉州很受歡迎,是用九月豆拌壹點鹽,用糯米包著做成的。蒸熟了,豆子聞著香,有人就著糖吃。

[編輯此段]國外端午節

日本的端午節

日本的端午節,也被稱為兒童節,是男孩的節日。在這壹天,有男孩的家庭會掛起鯉魚旗,吃粽子和柏餅來祝賀他們。豎立鯉魚旗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們像鯉魚壹樣健康成長,寓意中國“希望成功”。從下面看鯉魚旗,藍天下浮出的鯉魚看起來像是在水中大力遊動。另外,為了辟邪,把菖蒲放在屋檐下,或者把菖蒲放在洗澡水裏洗澡。說到避邪,有壹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壹個叫述平國王的君主殺死了壹個不忠的大臣。他死後,這個叛徒變成了壹條毒蛇,不斷地傷害人們。有壹位賢明的大臣,戴著紅蛇頭,身上灑著菖蒲酒,與他激烈搏鬥,終於制服了毒蛇。從此,端午節插菖蒲、抽艾葉、喝菖蒲酒流傳開來,成為壹種傳統習俗。日本人稱之為“艾奇引百福,普健殺千害”。端午節的習俗是在日本平安時代之後從中國傳入日本的。時至今日,它和中國有著截然不同的含義。中國在農歷五月初五吃粽子,舉行賽龍舟來紀念屈原。在日本,吃粽子和柏餅主要是為了辟邪。菖蒲被用來辟邪,因為它的葉子形狀像劍。其實在我看來,菖蒲是壹種中藥,確實可以消除疾病。在日語中,“菖蒲”和“武藝”諧音,所以日本的端午節逐漸成為男生的節日。至於端午節為什麽定在5月5日,可能是從中國改過來的。雖然中國和日本的端午節有不同的含義,但中國和日本的文化都有悠久的歷史。就說端午節吧,中國有插艾葉辟邪的習俗,日本有插菖蒲辟邪的說法;中國有鯉魚躍龍門的故事,日本有掛鯉魚旗的習俗。

江陵端午祭。

韓國江陵端午祭久負盛名。在每年的端午節期間,有數百萬來自韓國和世界各地的遊客。江陵市將這壹民間節日作為其文化的象征,1967被指定為韓國第壹號非物質文化遺產。13.

[編輯此段]端午詩詞

5月5日(梅)

屈氏已沈死,楚人不忍。

為什麽不是汙蔑,而是想做壹條龍?

死前恨,死後不恨。

元香碧潭水要看壹看前鋒。

端午節(章雷)

種族千年深悲,忠魂去了可歸。

國亡於今日,世間只剩離騷。

這是端午節(北瓊)

風雨終有陽,汨羅無處掛魂。

劉樺應該互相嘲笑,沒有酒獨自醒來。

端午節(唐·李隆基)

端午在仲夏,天晴時更長。

鹽梅壹直作為鼎,傳唱至今。

古人留下物的痕跡,歲月悠悠。

當軒知繁花似錦,對水有清香之感。

億萬兆年共住,諸侯永盛。

忠誠,如果不被取代,會使方堃後來居上。

渡江詩(唐·趙露)

西施看著客棧門前的發動機,對端午節想了很久。

鼓動時,雷聲微弱,雪微於獸頭。

奔騰的海浪突出了人們的註意力,跳躍的海浪競爭著鳥兒飛回來。

龍剛不相信我,所以他贏得了冠軍。

南宋時期茅毅的五首陸路遊記

端午節來了,紅色的石榴花開滿了山村。

詩人吃了兩個角粽子,高管在艾蒿上。

還忙著拿藥和方子,爭取今年能平安生病。

做完這些,已經是太陽西下的時候了,家裏人已經準備好了吃喝,他很高興的喝了酒。

端午節的老舍

端午節風雨滿堂,村裏的孩子還穿著舊衣服;

相邀攜帽,敢為泥深愛草堂;

有骨肉相聯沒錢買酒賣品的客人;

那時候的魚三尺,沒有今天的豆子好吃。

浣溪沙宋壽司)

淡淡的汗水微微滲透了的萬。明代端午沐浴香蘭。

清川滿香。彩色的線輕輕地纏繞在紅色的玉臂上,

付曉拐彎抹角地掛著綠雲桓。美女相約千年。

六個訂單。正午節日

手臂上纏著老虎符號,節日也是端午節。

門前愛普綠,天空蒼,風箏飛舞。

宗野香飛十裏,為酒帶來歡樂。

賽龍舟,歡呼吶喊,向河流致敬,吟誦君主之賦。

嘆迷迷糊糊,秦吞楚。

陌生人對哭泣和淫蕩了解多少?

早晚新亭落淚,淚盡淩陽。

汨羅朱江,相磊已經去世,但有成千上萬的斷腸的句子。

滿江紅。端陽前座

時間很長,天上過端午節是壹種習俗。

每逢佳節,波浪上有數百只小船。

粽子包在千家萬戶的家中,妳可以在三閭寺外背誦傅雋。

犧牲聖賢,忠義,傷害妳。

強奸當道,謠言四起;被流放很難說。

嘆了壹口氣,米羅回到了家。

誌傑清正廉明爭日月,其言千古傳誦。

壹個孩子沈入河中,壹只鶴驅趕她的眼淚,是多麽的苦。

菩薩俠歌陳余壹

袋子裏的玉米被分成四角。剪下彩絲,穿過絲絨繩。每年5月初泛黃菖蒲。主人善良正直。喜歡這個場景。什麽時候去山甲玩?黃花蒿三四朵花。

漁夫敖松歐陽修

五月的劉樺非常迷人。綠色的白楊因雨水而低垂。五色新絲包餃子。金盤交割。生個範,生個雙鳳。是時候沐浴蘭花了。菖蒲酒美麗清澈。葉子裏的黃立偶爾會得。佑松太不小心,打碎了紗窗的夢。

端午節唐文秀

端午節的聲音是誰?

很久以前就有傳言說屈原。

嘲笑楚江的空曠,

不能直接洗。

[編輯此段]端午節諺語

不吃五月粽子,就不讓被褥松。沒吃過五月粽子,就不會放過那根破毛。如果妳沒有吃過五月粽子,就不要放過。不吃五月粽子,不進寒衣。五月粽子沒吃,寒衣沒進。吃了五月粽子,寒衣賺了錢。我沒有吃五月粽子,所以我不敢送我的冷衣服。我沒有吃五月粽子,我的冷衣服也不合身。吃了五月粽子,壹百天都不夠。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草。(北方)

癩蛤蟆躲不過五五。(北京)

蟾蜍蝌蚪躲在端午節。(北方)

端午節不戴艾,死了就變成妖怪了。(西北)

中午喝壹口水,三年進補更好。(山東)

喝了雄黃酒,百病遠離。(山西)

錢買不到5月5日幹旱(山西)

不吃端午粽子,不能送寒衣;吃完端午粽子,要凍三次。(寶山)

端午節,天氣炎熱;五毒醒,不得安寧。(江浙)

端午節(5),請菩薩壹個,背六條魷魚。(江浙)

這是端午節的好時光,希望老人能活到壹千歲。(江蘇)

端午節歇後語

端午節賣日歷-過時了。

蟾蜍躲端午節——從初壹躲,十五躲不過。

端午節的黃魚——在史聖市場

  • 上一篇:春節傳統服飾的說明文字
  • 下一篇:來自杭州的長夏吃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