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妳列出所有的統計術語了嗎?

妳列出所有的統計術語了嗎?

統計術語

通貨膨脹是指壹國經濟中的紙幣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所需的金屬貨幣量,導致紙幣貶值,物價普遍上漲的現象。紙幣是國家強制性的普遍價值象征,本身沒有價值。它既不能兌換金銀,也不能作為儲存手段。不管發多少,都是在流通領域。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中的需求量,紙幣就會貶值,物價就會上漲。在金屬貨幣流通的條件下,不會出現通貨膨脹。由於金銀凝結了人類的勞動,本身具有價值,它作為貯藏手段的功能可以自發地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使之適應商品流通所需的貨幣量,從而避免流通中貨幣過多的現象。通貨膨脹按其形成原因壹般可分為需求驅動型通貨膨脹、成本驅動型通貨膨脹和結構性通貨膨脹。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是指總需求增加引起的商品平均價格的普遍上漲。成本驅動型通貨膨脹是指商品和服務的生產者主動提價導致商品平均價格的普遍上漲。結構性通貨膨脹是指在總需求不太多的情況下,部分部門對產品的需求過多,導致部分產品價格上漲的現象。在通貨膨脹期間,需求、成本和結構同時發揮作用。通貨膨脹的衡量標準壹般以價格變動為標誌,年度指數通常以國民經濟綜合價格指數為基礎,即國內生產總值現行價格發展指數除以不變價格發展指數;月度指數以消費者價格指數為基礎,有時消費者價格指數也可以用來反映年度通貨膨脹。宏觀調控是指政府為實現宏觀平衡,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協調增長,對貨幣收支總量、財政收支總量、外匯收支總量和主要物資供求進行的調控。因此,政府為彌補市場失靈而采取的其他措施通常被納入宏觀調控的範圍。

政府的宏觀調控主要表現為國家運用經濟政策、經濟法規、計劃指導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對市場經濟的有效運行發揮調節作用。

“瓶頸”約束是壹種形象化的經濟現象。例如,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和煤、電、油、鋼等原材料的發展和供給能力滯後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日益增長的需求,成為整個國民經濟正常運行的制約因素。國民經濟發展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些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的承載能力。就像瓶子壹樣,由於它的頸部比瓶體細,限制了瓶內液體的順利流出,只能是緩慢的涓涓細流。無論瓶身有多厚,容量有多大,其流量都受制於瓶頸的大小。因此,為了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實現“三步走”戰略目標,在不遠的將來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們必須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消除“瓶頸”制約,努力使這些基礎產業提前發展,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在統計工作中,制定國民經濟的行業劃分標準,是為了獲得不同行業的數據,對其進行統壹分類和編碼,正確反映國民經濟各行業的結構和發展情況,便於研究國民經濟的各種比例關系。根據現行統計體系,中國工業分為15大類,順序如下:

(1)農林牧漁業

(2)采掘業

(3)制造業

(四)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5)建築業

(6)地質勘探和水利管理

(七)交通運輸、倉儲、郵電通信業。

(8)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

(九)金融和保險

(10)房地產行業

(11)社會服務業

(12)健康體育和社會福利行業

(13)教育、文化藝術和廣播電影電視業

(14)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

(15)國家機關、政黨機關和社會團體

從統計學上講,城鄉的劃分是指城鎮和鄉村的劃分。市是指經國家批準建立“市”建制的城市。城鄉的劃分,關鍵在於城鎮的劃分。在中國,城鎮是指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批準的城鎮。劃分城鎮的標準已經改變了很多次。1963之前常住人口2000多,非農業人口占50%以上。從1964開始,常住人口變更為3000人以上,非農業人口占70%以上,或者常住人口2500人以上,但不足3000人,非農業人口占85%以上。1984後調整為,縣級地方國家機關所在地;或者總人口不足2萬的鄉鎮,鄉鎮政府常住非農業人口超過2000人;或者總人口2萬人以上的鄉鎮,鄉鎮政府非農業人口占鄉鎮人口的10%以上;或者少數民族地區、人口稀少的邊遠地區、山區和小型工礦區、小型港口、風景旅遊、邊境口岸等地,雖然非農業人口不足2000人,也可以建城鎮。

大中小城市的劃分,是指根據管理的需要,按照市區(不含市轄縣)非農業人口總數劃分城市規模。目前,中國的統計工作將城市分為以下幾組:

(1) 1萬人是特大城市;

(2) 50萬人是大城市;

(3) 20萬人是中等城市;

(4)人口20萬以下的小城市。

上述群體將隨著中國政治經濟和改革的深入發展而調整。

大、中、小型企業的劃分是指以產品生產能力、職工人數和固定資產原值作為劃分企業規模的標準。企業規模分為大、中、小。大型企業在通用技術上處於領先地位,產量高、效率高、經濟效益好,是龍頭企業。目前劃分企業生產規模的標準有兩種:(1)產品比較單壹的地方,以產品的生產能力作為劃分大中小的標準;生產多種產品的企業按其主要產品的生產能力劃分。如電力、原煤、石油、鋼鐵、有色金屬、硫酸、燒堿、純堿、合成氨、汽車、拖拉機、水泥、平板玻璃、紡織、造紙、制糖、手表、縫紉機、自行車等。(2)產品種類較多,按生產能力難以劃分的,應以固定資產原值為劃分標準。

綜合統計是指綜合統計調查,即對所有學習112的單位進行統計調查的方法。全面的統計調查可以掌握所有調查單位的總體情況,但這種方法需要較多的人力物力,可能出現的調查誤差也較大,因此調查內容僅限於最重要、最基本的指標。如工農業產品產量、人口、耕地面積、工資總額、固定資產投資等。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綜合統計方法在統計工作中的運用將逐步減少。重點調查是壹種不完全調查,即從所有單位中選取部分重點單位進行調查。這些重點單位雖然只是所有單位中的壹部分,但它們在所研究的現象總數中所占的比例很大,所以對它們進行考察可以反映出所有現象的基本情況。比如,我們想了解中國鋼鐵產量的增長情況,只要調查中國為數不多的大型鋼鐵企業之壹的生產情況,就可以掌握中國鋼鐵生產的基本情況。重點調查單位可以是壹些企業、行業,也可以是壹些地區和城市。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投入的人力物力少,統計信息收集快。壹般來說,當調查任務只要求掌握基本情況,某些單位能比較集中地反映調研項目和指標時,可以采用重點調查。

典型調查是根據調查的目的和要求,在對調查對象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選擇少數有代表性的單位作為典型,進行深入透徹的調查研究。所謂“解剖麻雀”,就是典型的調查。典型調查的特點是調查單位數量少,經過綜合分析選擇後具有代表性,便於深入、具體、透徹的調查。典型調查與綜合統計相結合,既能掌握總體情況,又有典型材料,為分析和解決問題提供了豐富而生動的信息。

抽樣調查是根據隨機原理從總體中抽取壹些單位進行觀察,並根據觀察結果推斷總體的不完全調查方法。其主要特點是:

(1)總體中的所有單元都有特定的概率被提取。其中,如果每個單元被抽中的概率相等,稱為等概率抽樣;如果被抽中的概率是不等的,則稱為不等概率抽樣。

(2)隨機性原則。無論是等概率還是不等概率抽樣,抽樣單位都必須經過壹個或幾個隨機步驟,不允許主觀故意選擇。

(3)定量推斷人口。即利用樣本的估計值來推斷總體的相關參數,抽樣誤差是可以控制的。

與全面調查相比,抽樣調查具有節省人力物力、調查誤差小、操作靈活、信息獲取迅速等優點,因而被視為統計調查中的重要方法之壹。目前,我國政府統計部門的人口變動調查、城鄉住戶調查、農業產量調查、物價調查、農村勞動力結構、固定資產結構等調查都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今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抽樣調查將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住戶調查是以住戶為調查對象的社會經濟調查。家庭是指由壹群共同生活、共同消費、收支相同的人組成的經濟單位。它們可以是相關的、不相關的或者兩者都是。壹個家庭可以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家庭組成。

通過入戶調查,了解人口、勞動力、就業、收入來源、支出去向、商品消費、儲蓄、住房、資產、負債、文教衛生、婦女兒童、營養健康等情況,為有關部門和領導機關提供決策咨詢材料。科學估計是以實際的統計調查數據為基礎,根據事物的關系和發展規律,間接估計和預測有關社會經濟現象的數量關系和變化前景。

科學估計是壹種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分析研究方法。無論是從壹個現象估計另壹個現象,從壹個部分估計整體,還是從現在預測未來,都離不開科學的估計。

預測是研究事物未來發展方向和程度的壹門科學或方法。統計預測是研究事物未來發展趨勢與各種社會經濟現象之間的關系,從而做出科學的定量判斷和預測,為制定計劃和決策提供依據。根據社會經濟統計預測,可以調整經濟發展戰略,制定經濟管理措施,提高經濟效益,平衡市場供求。統計預測的方法很多,可以概括為調查預測、抽樣預測和經濟數學模型預測。這些方法用於預測經濟現象整體的發展趨勢或因素關系。

調查預測在中國是壹種長期有效的方法。近年來,它吸收了西方建立經濟數學模型的方法,使統計預測得到了發展。應當看到,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是復雜的,需要把數學模型預測和調查預測結合起來,相輔相成,使統計預測更加適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統計表是對統計調查獲得的數字資料進行匯總和整理,並按照壹定的順序和要求填寫在壹定的表格中。這種表格叫做統計表。因此,任何壹種統計表都是由統計表和統計數據組成的。沒有統計,只能算統計表。

統計表的結構包括:(1)總標題。壹般標題是表格的名稱,壹般在表格的中上方;(2)下劃線。劃線用於劃分表格的垂直列。壹般統計表的上下橫線用粗實線表示,稱為基線。中間有細實線;(3)土柱和客柱。表格的左欄稱為主欄,用於排列單元名稱或組。右邊的列是來賓列,用於排列數字。如果guest列上方有壹個分組,該分組的行也構成了表的主列department。以下幾行屬於該表的guest列。此外,統計表還包括計量單位、數字數據和註釋。

統計圖是在統計表的基礎上展示統計數據的壹種形式,也是統計分析的重要工具。統計圖將統計表中的數字可視化,用幾何圖形來反映數量之間的對比。統計圖作為數字的語言,比統計表更清晰、具體、生動。仁這個數字只能起到壹個示意圖的作用,數字之間的區別是抽象出來的。所以統計圖需要和統計表結合使用。

統計圖可以分為兩類。壹類是宣傳圖,旨在普及統計。使用的圖形主要有條形圖、正方形圖、圓形圖、象形圖和統計圖。另壹個是用於統計分析的圖表。主要用幾何坐標圖、點和線來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的發展過程和發展趨勢,反映現象之間的關系,主要包括:動態統計圖和相關統計圖。

經濟模型是指經濟理論的數學表達。經濟模型是壹種分析方法,它非常簡單地描述了現實世界的情況。現實世界的情況是由各種主要變量和次要變量組成的,非常復雜,所以除非排除次要因素,否則無法進行嚴格的分析,或者分析得過於復雜。通過做壹些假設,可以排除很多次要因素,從而建立壹個模型。這樣就可以通過模型來分析假設所規定的特殊情況。經濟模型本身可以用帶有圖形或文字的方程來表示。經濟模型主要用於研究經濟現象之間的數量關系。其目的是反映經濟現象及其運動過程的內在聯系,幫助人們進行經濟分析和預測,解決現實經濟問題。

比較利益又稱比較利益,最早由英國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提出,壹般適用於兩種情況:

壹是用在國際貿易理論中,指壹個國家(或地區)提供某種產品或服務比提供其他產品或服務相對更便宜、更劃算的特殊能力。在這裏,這個概念解釋了為什麽壹個國家(或地區)可以以比其他任何國家(或地區)更低的成本提供多種商品和服務,卻要集中精力銷售成本效益最大的產品或服務,而把那些同樣有成本效益但相對較小的其他商品留給其他國家生產。

二是壹個國家內部地區、行業、企業、個人之間的成本比較。比如,不同地區因為資源條件和地理位置不同,有不同的區域優勢和劣勢。它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發展戰略的重要參照系。再比如農民種植糧食和經濟作物的成本收益比較,居民從事壹種職業和從事另壹種職業的成本收益比較。往往是成本低利潤高(投入產出比比較高)。這是人們在政策允許的條件下追求最大利益的必然選擇。

統計調查體系是指由若幹相互聯系的統計調查方法組成的整體。認識復雜經濟社會現象的數量變化,客觀上需要區分不同的研究對象和目的,采用不同的調查方法。壹般來說,根據被調查事物的不同性質,可以分別采取定期調查或壹次性調查。定期調查是了解壹段時間內某事物的總量,如產量、產值、投資等。壹次性調查是了解某壹點的事物總量,如人口、資金占用等;根據調查範圍的不同,可分別采用全面調查或不全面調查。綜合調查包括所有單位的調查,如普查和綜合報告制度。不完全調查只包括壹部分被調查單位,如抽樣調查和重點調查;根據調查組織形式的不同,可分別采用統計報表制度或專題調查。

長期以來,我國政府統計系統采用的統計調查制度是以綜合報告制度為主,抽樣調查、普查和重點調查為輔。近年來,為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這壹統計調查制度逐步調整,綜合報告制度的基礎地位有所削弱,而抽樣調查、重點調查等方法得到廣泛運用。

統計信息自動化系統早在20世紀50年代,國家統計局就設立了為統計服務的機房,從捷克引進了卡片式計算機,並從65438到0957開始在統計工作中使用電子計算機。65438-0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在中央和28個省(區、市)設立了計算機機構,處理普查數據。國家統計局在1985年全國工業普查的基礎上,建立了統計信息自動化系統,即國家統計局計算中心和各省(區、市)計算站,地、市、縣也設立了計算室(站)。由於起步較晚,我國統計信息自動化系統仍處於建設階段。前不久,國家統計局已要求將“金信工程”即統計信息自動化系統納入國家“金字工程”,並編制了“九五”統計信息工程建設規劃。

根據當前統計信息自動化建設的實際,我國目前實行分散數據處理和集中數據處理並存的方法,有條件時過渡到全國集中數據處理。國家統計局計算中心的任務是:設計數據處理方案並組織實施;培訓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計算技術人員,監督檢查工作,提供技術指導;接收省級及以下計算中心(站)提交的數據並進行處理;組織系統硬件和軟件的采購;制定發展計劃和戰略目標。

發展速度是反映壹種社會經濟現象發展程度的相對指標。它是報告期發展水平與基期發展水平的比值,用來表示報告期的水平已發展到基期水平的幾倍或百分之幾,即表示社會經濟現象發展變化的速度。壹般用百分比表示(以基期水平100為基礎)。

開發速度分為環上開發速度和定基開發速度。環比發展速度是報告期內的發展水平與上壹個發展水平的比值,反映不同時期社會經濟現象的發展程度;定基發展速度是報告期內發展水平與某個定基期(通常是初始水平)的比值,反映了較長時期內社會經濟現象的總體發展速度。這兩個速度指標有壹定的關系,即鏈上鏈開發速度的連續乘積等於定基開發速度。

增長率是反映社會經濟現象增長程度的相對指標,是報告期增長額與基期發展水平的比值。

增長率和發展率是壹樣的。由於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為環比增長率和固定基期增長率。環比增長率是逐期增長與前次發展水平的比值,表示社會經濟現象逐期增長的程度。周期增長率是累計增長與初始(基期)發展水平的比值,表示壹定時期內社會經濟現象的總增長率。

環比增長率的連續乘積不等於定基增長率。如果用環比增速計算定基增速,則需要將每壹個環比增速換算成環比增速,然後相乘,所得結果減去1,得到定基增速。增長率指標反映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變化的情況和趨勢,應用廣泛。

增長是解釋兩個不同時期發展水平差異的指標。它表示壹定時期內社會經濟現象增長(或減少)的絕對量。其計算公式為:

增長率=報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當報告期水平大於基期水平時,即現象水平增加時,為正;反之,當現象等級下降時,則顯示負值。由於選擇的基期不同,增長量可分為周期性增長量和累計增長量。逐期增長是報告期水平與前期水平的差異,表示逐期增長的現象數量;累計增長是報告期水平與基期水平(通常是初始水平)的差值,表示某壹時期的總增長。

平均發展速度是指壹定時期內各單位環比發展速度的序列平均值,表示壹個較長時期內社會經濟現象的平均發展速度。

百分比是指相對指標(如速度、指數、成分等)的變化幅度。)在不同時期用百分比形式表示。例如,在中國的GDP中,第壹產業的比重從1992年的23.8%下降到1993年的21.2%。從以上信息可以說,第壹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為1993,比1992 (21.2?3.8 21 2, 6);但也不能說下降了2.6%。

與上月(或去年)相比,前者是指報告期內各項指標與上月的比值,主要說明某壹經濟現象在不同月份之間的變化。後者是指報告期內各項指標與上年同期的比值,主要說明某壹經濟現象在不同年份和同壹月份之間的變化。兩者都是動態的相對指標。動態相對指數表示相似事物在不同時間狀態下的比較關系,說明社會經濟現象在時間上的運動、發展和變化。通常,用作比較標準的期間稱為“基期”,與基期相比較的期間稱為“報告期”。動態相對指數的值有兩種:發展速度和增長速度。其計算公式為:增長率=發展率-100%。

現價,也稱現價,是指報告期內的實際價格。使用這種價格計算數字的目的是使國民經濟的各項指標相互銜接,考核當年的社會經濟效益,進行生產與流通、生產與消費、生產與分配的經濟核算和綜合平衡。8.可比性是指在比較不同時期的價值指標時,扣除價格變動的因素,以準確反映實物量的變化。按可比價格計算有兩種方法:壹種是直接用魯生產的Dp產量乘以某壹年的不變價格;另壹種是用價格指數換算。

在比較扣除價格因素後按當年價格計算的價值指數時,存在不同年份的價格變動因素,不能準確反映實物量的增減。因此,需要剔除價格波動因素,使其具有可比性,才能真實反映經濟發展趨勢。扣除價格因素的方法是利用可比價格比較不同年份之間的價值指標。10.市場價格是指通過市場交換形成的價格,壹般由供求關系決定。市場價格是相對於政府定價(或計劃價格)的價格。在我國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市場價格壹般僅限於農村市場交易價格和城市農副產品市場交易價格。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推進,國家定價的範圍明顯縮小,市場調節的範圍日益擴大。目前,約90%的商品價格已由市場調節。市場價格在中國經濟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季節變化與調整壹年之內,由於季節的變化,壹些社會經濟現象(壹定的時間序列)會產生規律性的變化,通常稱為季節變化。經濟時間序列的變化會受到社會經濟系統中各種因素的影響。壹般來說,影響時間序列變化的因素壹般可分為三類:第壹類是純時間因素,如氣候、日歷日和節假日等相關季節因素(用S表示);第二類是與不同發展階段相關的趨勢因素(用t表示);第三類是經濟變量的有規律的相互作用,隨著時間的延續而有規律地發展,表現為時間序列的變化,即有壹定的規律循環。以c)為代表。另外還有壹些偶然因素,比如社會心理、政治因素(以我為代表)。因此,時間序列壹般可以表示為:y = t * c * I * s .為了更準確地反映客觀經濟現象的本質,必須事先剔除季節變動因素並進行調整。

季節調整就是將壹個時間序列分解成以上部分。目前國際上主要有以下兩種季節調整方法;X-11法,貝葉斯法。我國普遍采用美國商務部人口普查局開發的X-11季節調整程序用於公務,在國際上有廣泛影響。

綜合國力是指壹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它包括政治實力、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外交實力等等。用來反映壹個國家在世界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事務中的作用和地位。據有關專家測算,新中國成立後,經過40多年的艱苦奮鬥,中國的綜合國力已上升到世界第六位,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統計指數又稱綜合統計指數,是反映社會經濟現象數量變化程度的相對數。其主要功能如下:(1)反映復雜經濟現象各種成分的總變化;(2)分析社會經濟現象總變化中各種因素的影響;(3)研究各組分數水平和總體結構的變化對總平均指數的影響。指數按其反映的對象範圍可分為單項指數和總指數。前者是反映個體經濟現象變化的相對數。例如個別產品的數量指數和個別商品的價格指數。後者是表示壹切經濟現象變化的相對數。如工業總產值指數、消費品零售價格總指數等。總指數有兩種計算方法,即綜合指數和平均指數。通過比較兩個總量指標計算出來的指數稱為綜合指數,是總量指數的基本形式。後者是前者的變體。

小康社會與小康標準“小康社會”源於《禮記》,是相對於“大同”而言,人們能夠生活得比較舒適的社會經濟狀況。

目前,所謂的小康水平是鄧小平同誌提出的中國第二步發展的戰略目標。是指在國民經濟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我國人民的生活在溫飽水平上進壹步提高,物質生活更加富裕,精神生活更加豐富,生活環境改善,人口素質提高,公益事業發展,社會治安良好的階段性標誌。怎樣才能實現“小康”?不久前,國家統計局提出了試行標準,將在總結完善申報審批後正式實施。相關綜合經濟部門和科研單位也在研究“小康標準”的計算方法。

  • 上一篇:刺客六國第六關有三個豎釘板。妳怎麽穿過那個地方?
  • 下一篇:如何在廣州做服裝代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