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世博會設施;交通;床位;吸引物;配置
2010上海世博會是壹次集會展、商貿、觀光於壹體的盛大國際性活動,除了展館建設、展會招展及展覽布置外,其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旅遊市場促銷、會展服務、觀光遊覽接待等皆與旅遊業息息相關。精彩的世博會離不開上海及“長三角” “世博圈”旅遊業的全力支持與配合。在此,我們主要對服務於世博會旅遊者的相關設施作壹初步探討,為世博會旅遊設施建設提供參考。
壹、旅遊服務設施配置的市場分析
服務設施是為市場而配置,因此,建設世博會旅遊配套設施,應首先分析將來參會的旅遊者情況,尤其要厘清其不同旅遊流向、交通需求、食宿行為,在此基礎上,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服務設施的配置規劃。
經預測,2010上海世博會將有7200萬左右的中外參會遊人覽流。參照國際歷年世博會的市場結構,結合上海近年來的旅遊市場消長規跡及上海周邊地區乃至社會經濟發展趨勢與潛在旅遊人口基數,2010年世博會7200萬遊客的市場空間分布為:上海市1188萬人次,占16.5%;包括南京、揚州、鎮江、南通、常州、無錫、蘇州、嘉興、湖州、杭州、紹興、寧波等市在內的長江三角洲地區2880萬人次,占40%;江蘇、浙江兩省的“長三角”之外地區及安徽省1080萬人次,占15%a;全國其他省市1800萬人次,占25%;根據上海市旅遊委編《上海旅遊統計》,由近幾年上海入境旅遊年增長比例,推算未來7年來滬入境旅遊人數將以年增10%的速度遞增,以2001年200萬境外遊客計,2010年上海入境旅遊者約達到500萬人次,其中50%左右的旅遊者將入世博園參觀遊覽,也即入世博園的境外遊客是250萬次,占整個世博會旅遊市場份額的3.5%.
分析上述市場結構可知,旅遊配套設施的主要服務對象是近6000萬來自外地或境外的旅遊者。這6000萬境內外遊客,他們需要有快捷的旅遊交通,有相應的遊覽空間及與世博園相倫比的旅遊吸引物,有國際化的咨詢、救援服務等。世博會遊客中的大部分將會在上海逗留過夜,只有兩種人不必提供住宿服務,壹是1000萬左右人次的上海市區參觀者,二是“長三角”的部分遊客,由於到時該地區城際軌道交通的開行,壹日遊的實際有效遊覽時間、遊覽內容幾與今日二日遊相等,加上上海為熟遊之地,故40%的“長三角”遊客,約1000萬人次有可能是壹日遊者。因此,世博會所要考慮的是5250萬左右的中外遊客的住宿問題。
二、旅遊交通配置
交通是實現旅遊流空間位移的基礎設施。直面因世博會蜂擁而至的中外遊客,需鐵路、公路、水路各交通部門優化運力資源,提高通達程度,快捷、安全地輸送遊客,確保遊客於世博會期間進得來,出得去,並可真正實現“長三角”旅遊資源與服務設施的有效***享。
1.開行旅遊列車與城際軌道列車
快捷鐵路交通對於吸引中遠距離旅遊者,疏散世博期間高峰人流的食住壓力,***享“長三角”旅遊資源等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因此,上海有關方面應積極組織或參與對鐵路交通硬件實施新壹輪的“改朝換代”,建設滬寧城際軌道、滬杭城際軌道交通及京滬高速鐵路。並於世博會期間增開旅遊列車,提高上海與國內旅遊熱點城市之間的車次數量、行車密度,以實現“長三角”區域內及遠距離遊客來滬旅遊的便利化、快捷化。
2.增開旅遊包機
旅遊包機是解決遠距離規模旅遊人流的重要交通方式。在世博會期間,爭取更多的包機航線,對國內外主要旅遊客源地實行包機旅遊業務,既可以作為對普通航空客運業的補充,又能最大可能地拓展旅遊市場,為世博會帶來更多的旅遊人流。為此,上海應在總結旅遊包機實踐的基礎上,成立旅遊包機公司,做好包機市場的開發與促銷工作,做大旅遊包機市場。
3.增設旅遊專線,改善旅遊交通工具
近年來,上海串聯市區、郊縣及鄰近地區的旅遊專線得到了良好的發展,為上海與鄰近地區互為客源地提供了新的交通保障。為方便世博會遊客到上海周邊地區觀光,也給周邊來滬參觀世博會的遊客以更大便利,上海應在原有基礎上積極發展旅遊專線,確使上海與“長三角”主要景區之間都有旅遊專線車直達。同時,加快旅遊汽車的升級換代,大力發展“大容量、高科技、低排放、舒適化”的新型旅遊車。旅遊車具備符合人體生理的舒適的空間及座位,講究造型、色彩,並能接收移動電視,通過電腦動畫、圖像聲音等動感界面,賦予遊客更多的“人文關懷”。
4.發展遊船旅遊
遊船作為壹種旅遊交通工具,它既是對陸路、空中交通的補充,又能在食宿“峰谷”時起到“削峰”作用。上海臨江傍海,水運交通應是世博會旅遊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要為世博會創造壹個發達的水運交通網絡,壹是充分挖掘內河客運潛能,培育壯大至南京、鎮江、南通、揚州、蕪湖、九江、武漢、宜昌、重慶等地的遊船航線。二是積極開辟海上交通,除了發展至寧波、舟山、溫州、連雲港、青島、秦皇島、大連等近海國內遊船業務外,尤其要重視國際遊船業務,爭取更多的重量級郵輪來往上海。並加快建造北外灘國際客運中心、洋山國際遊船碼頭。
5.實現各類交通線路及其與旅遊點的“無縫對接”
為快速、方便地疏送世博會遊客及其利用周邊地區的旅遊接待資源,應建立完善的上海與“長三角”各城市、主要景區之間的旅遊交通網絡。實現旅遊點與交通幹線,旅遊點與中心城區,旅遊點之間的“壹體化交通”;上海市區則要實現公***交通與世博園、與旅遊景點的“無縫對接”,公交線路與軌道交通的“零距離換乘”,以給世博會遊客壹個便利化、“人性化”的出行環境。
三.飯店食宿設施配置
1.世博會期間床位需求數預測
世博會期間的床位需求數,包括屆時入園參觀的國內遊客住宿數、不入園參觀的國內遊客住宿數、境外遊客住宿數,此外,尚須考慮部分遊客單人租用標準房等因素。用下列公式:
C=[(J×D÷T)+R+R']×(1+B)
其中:C壹世博期間日床位需求數
J壹世博期間境外遊客住宿數。據推測,屆時來滬的境外遊客將達350萬人次(包括不入世博園者)
D-境外遊客在滬逗留天數,約3. 8天/人次
T-180天世博會會期
B-預測將有30%左右的遊客單人租用標準間(雙床間)
R'-約1000萬不入世博園的國內遊客日入住數5.55萬人次
R-國內入園遊客日入住數
國內遊客占到整個世博會過夜者的80%以上,測算不同住宿率下5000萬世博會國內遊客床位需求數至關重要。世博會期以180天計,如果每位參觀者在上海住宿壹夜,則平均每天***需27.7萬張床位,這是客房需求的極低數。根據對歷年來滬國內旅遊者的逗留天數分析,參觀世博會的遊客中肯定有不少會逗留兩晚,因而所需床位要遠遠大於27.7萬張。如果,70%的人住宿壹夜,30%的人住宿兩夜,則平均每天需36.1萬張床位;60%的人住宿壹夜,40%的人住宿兩夜,則平均每天需38.8萬張床位;50%的人住宿壹夜,另有50%的人住宿二夜,則平均每天需41.6萬張床位;40%的人住宿壹夜,60%的人住宿二夜,則平均每天需44.4萬張;30%的人住宿壹夜,70%的人住宿二夜,則平均每天需47.2萬張床位。
事實上,我們不能不考慮旅遊的高峰期,尤其要考慮非公務旅遊者的出行往往會以周末雙休日作為其外出的核心時間。世博會旅遊流也是如此,它將主要集中於6個月會期的周末。這裏,我們根據不同住宿率下的總過夜人數及其周末過夜數所占比例,得出世博會期間每周周末過夜人數。周末以兩天計,對於那些周末在上海逗留兩夜三天者,每個人選擇的具體過夜時間不可能壹致,因而將出現三種錯位過夜模式
如果我們選擇三種較有代表性的國內入園遊客床位需求數:平均每天39.3萬張、周末高峰平均每天63.75萬張、周六次高峰57.29萬張。運用上述公式,可計算出較符合實際的上海於世博會期間的床位日需求總數,分別是:67.9萬張、99.68萬張、91.28萬張。
2.客房供求平衡措施
根據上海市旅遊業發展規劃及上海飯店自然增長規律,到2010年,上海市各類接待設施的總床位數約為40萬張。這僅相當於世博會期間實際市場所需的壹半左右。解決世博期間客房的短缺,成了上海世博會接待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於會期的有限性,上海不宜為壹個時期的高峰旅遊流配足供給資源,在***享並優化配置“長三角” “世博圈”內飯店存量資源的同時,上海對新建飯店應實行總量控制、適度建設的政策,以盡可能地避讓超常規模投資所帶來的風險。綜合各種因素,分析各種條件,我們可采取以下辦法來緩解世博會期間對客房的“過度需求”:
(1)利用滬寧、滬杭城際快速軌道交通,***享“長三角”蘇州、無錫、常州、南通、鎮江、揚州、南京、杭州、嘉興、湖州、寧波、紹興等城市群的飯店接待能力,疏散其中20萬左右的遊客到上述城市住宿;
(2)除了上海飯店自然增長外,適當再增建5-8萬個床位,使2010年上海床位總數達到45-50萬個。新增床位應充分滿足21世紀我國大眾旅遊市場的需求,以中低檔為主,高、中、低檔客房呈現2: 3: 5的比例結構。其中,尤其要充分考慮經濟檔客房的比重。
(3)多渠道開設新的住宿場所,如汽車營地、野營帳篷、汽車影院等壹系列的簡易住宿設施,以盡可能多地妥善安置可能出現的瞬時“井噴”人流。
(4)利用各類遊船、影院、浴室等存量設施,解決部分旅遊者的住宿困難,開創普通消費與住宿消費合二為壹的新模式。
3.餐位需求及配置
根據世博會遊客量及其餐飲消費檔次,可用下列公式計算餐位需求:
C=YL/R
其中:C壹餐位數;
Y壹每天遊客人數(人/天)
L壹到訪遊客的就餐率(%)
R壹平均每餐位接待人數
7200萬人次的世博參觀者中,平均每天人流為40萬左右,預計遊客在世博會及其周邊地區的就餐率為85%,平均每餐位接待1.6人次。由此推算出世博園地區所需配置餐位數21.25萬個。如果按上述每天平均人流來計算,上海各飯店所配置的餐位就已基本能滿足市場需求。但是,我們必須考慮以下三個因素:壹是高峰人流的餐飲供應,二是遊客在世博園內遊覽就近就餐的需求,三是大多數遊客因限於消費水平所需要的快餐盒飯供應。解決辦法就是在世博園內增設臨時性餐位,如餐飲大篷車、臨時餐廳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們將承擔大部分入園旅遊者的餐飲需求,是世博會最主要的供餐設施。為此,世博會期間應吸引上海市各飯店、餐飲企業增設壹批臨時餐連鎖店、餐飲大篷車,供應快餐,以解決餐飲的短缺需求。臨時餐廳或大篷車可設置在世博園的各出入口附近,也可利用展館內的可用空間,搭建臨時甚至永久性餐飲設施。
四、旅遊公益服務設施配置
設置相關公益服務設施,為旅遊者,尤其是自助旅遊者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旅遊服務,是打造世博會良好旅遊環境的重要基礎。
1.按國際規範建設旅遊咨詢中心,創辦聲訊旅遊服務
上海應在已有22個旅遊咨詢中心基礎上,於主要街區、景區、機場、車站、碼頭及世博園內增設咨詢中心(點)或自助“觸摸式旅遊信息系統”。所有旅遊咨詢中心的外部形象、服務內容都應國際化,如國際通用“i”標識,免費提供旅遊宣傳資料等,並能使用多種外語服務。並建議創辦如“114”之類的旅遊咨詢聲詢服務,消除咨詢中心的時空障礙,更好地服務旅遊者。
2.設立旅遊救助中心
建立和健全旅遊緊急救援系統,確保世博園及上海旅遊景區點的社會治安、交通疏導與安全、衛生防疫、緊急救援工作的及時進行。旅遊救助中心及110, 120報警等救護系統要適應國際旅遊需要,增強外語受理緊急事宜的能力。
3.創辦旅遊誌願者服務中心
為滿足旅遊者多方面的需求,世博園及全市所有公***場所、旅遊景點、特色街區都應設立誌願者服務中心,成立“紅帽子服務隊”,為旅遊者免費提供存物、代寄郵件、代轉交禮物、行李手推車出租、嬰幼兒臨時照料、嬰兒車出租,並為殘疾人提供全方位周到的服務。
五、旅遊吸引物建設
2010上海世博會展旅遊的熾盛,離不開各類旅遊吸引物的輝映與支撐。這也就是俗話所說的“紅花尚需綠葉配”,各類吸引物爭奇鬥艷,其濃蔭“綠葉”更印襯了世博會這朵碩大“紅花”的嬌美無比,使上海城市旅遊吸引力倍增。
1.打造黃浦江水系旅遊品牌
開發上海水域旅遊資源,形成以黃浦江、蘇州河兩岸城市建築、城市基礎設施為主的水系景觀。尤其要做好外灘源的保護性開發,以復其舊觀為上策,慎用將外灘源按所謂“餐飲區”、“娛樂區”、“商業區”之類的“異化”開發政策。為滿足旅遊者的求異需求,對外灘源旅遊觀光進行功能性的開發,主要是配全景觀說明牌,提供必須的相關服務設施與服務內容,使外灘旅遊資源利用時間由目前的日8小時增至12、16小時。同時,對黃浦江市區段實施全線亮化工程,在兩岸樓宇建築物的燈光布局、色彩、造型、動感等方面下功夫,以改變黃浦江夜景殘缺不全的現局,使黃浦江夜景更加奪目光彩。
2.建設大型主題公園
上海自開埠來就以“開天下風氣之先”為最大特色,其文化娛樂精彩紛呈,是上海最具活力的表現之壹。為再塑上海昔日之風采,上海應重拳出擊業已衰落的娛樂業,重點建設環球影視城、Fl國際賽車場、跑馬場等壹批重量級主題公園,全力推出富有時代特色的娛樂項目。
3.辟建特色旅遊街區
旅遊街區具有專業化、集中化、便利化之特點,為中外旅遊者所青睞。上海壹方面應做強、做優如南京路購物街、新天地石庫門文化街等具有國際品牌的特色街區;另壹方面則努力開發壹批新的旅遊街區。其中,尤要著力建設幾個有著強烈民族特色的文化娛樂街區,全天候表演旅遊劇(景觀劇)、時裝劇、歌舞劇、雜技等節目。並有選擇地引進象巴黎“紅磨坊”之類的著名表演藝術,打造雅俗***賞的文化廣場,豐富都市旅遊產品。
4.配合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開發新的旅遊吸引物
上海傳統人文與自然資源先天不足,但引領時代潮流的城市建設,為上海塑造了壹代代都市風景線。東方明珠電視塔、金茂大廈等許多城市工程、樓堂館所成了上海新生代的旅遊吸引物。為將上海打造成魅力無限的旅遊名城,上海在配合世博會進行的新壹輪城市開發建設中,要充分考慮壹些重大工程項目的旅遊效應,盡可能地賦予其旅遊功能,包括工程造型、服務設施設備與旅遊項目的配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