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滿族的房屋分為入關前後兩種:壹種叫“私房”;壹個叫官邸。私宅是滿族普通人居住的地方。壹般來說,平民住在兩個主要房間,放置鍋和爐子。房間很雅致,三張炕,西炕最貴,是給貴客用的,北炕是大炕,是給全家長輩用的,南炕是小炕,是給家裏晚輩用的。如少女、媳婦,可以住在南康。可見滿族人是很講究輩分的。官邸,滿族官員住在“官邸”。官邸也叫“軍營”比如康熙設立“木蘭圍場”後,有三品總經理壹人,筆墨紙硯總監四人,小七派成員16人,首領16人,旗人450人。木蘭圍場,* * *按照八旗方位劃分為七十二圍,每旗有壹個“營房”,* * *有八個“營房”。每個營房負責五個五“卡倫”(滿漢翻譯崗),有四十個“卡倫”。滿族官兵主要住在營房(官邸)。這種“官邸”壹般是四室的房子,用大石頭壘成高臺階。住在這種“官邸”裏的人,只有居住的權利,沒有處理的權利。滿族人住的房子,南窗西窗多,可以冬暖夏涼,住得舒服。滿族人,尤其是女性,很講究睡姿,大多側臥,顯得“體面”。他們睡覺的時候,手放在臉頰上睡不著。手放在臉頰上睡覺是不吉利的。現在圍場縣的壹些滿族老人更註重自己的睡姿。
過去滿族人的飲食習慣很講究。滿族人喜歡吃小米和黃米糕(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黏豆包)。。每當我忙完老秋,就開始打掃庭院,家家戶戶準備米酒,淘米做餅(當然是指比較富裕的住戶,窮人吃不起)。穆昆達(氏族中德高望重者),其姓為,也會主持殺豬以供家族祭祀。祭祀祖先,慶祝豐收,祈求全家安康,人畜興旺。春節快結束的時候,滿族家庭互相邀請,幫忙包“嘿吉格博”(滿語翻譯為餃子)。在他們幫助賈茜之後,他們幫助他們的主人互相包餃子,表示他們幸福和諧,他們壹直忙到臘月三十。餃子吃不完的時候他們會隨時冷凍,隨時儲存,放在“哈西裏”(滿語)當然蒸好的黃米糕也是冷凍的,現在是熱的。黃米糕有很多種,有蘇葉糕、荷葉糕、成沙糕、蜜餞糕等,有帶餡的也有不帶餡的。其形狀各異,如金山形、觀音形、牡丹形等。,還有魚、蟲、鳥、獸等動物造型,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春節期間,許多家庭在除夕吃手抓肉,還煮具有滿族獨特風味的水煮豬肉和烤豬肉。在蛋糕中,我喜歡做“沙琪瑪”。除夕夜會有歡迎財神的活動,晚上十二點開始,到王馬電腦結束。春節時,到處都是歡樂的氣氛。家家戶戶的大門前,庭院的影壁前,已經習慣性地堆起了雪臺,雪臺上放著閃亮明亮的冰燈(即冰燈)。冰燈的外觀非常奇特,變化多端。冰燈象征著春回大地,生活充滿光明和好運。春節過後,正月初五之前,滿族姑娘和女婿可以給父母和公婆拜年,互祝前程似錦。
穿好衣服
更早的時候,滿族人的服飾有自己的民族特色。男女的衣服和姑娘媳婦的衣服不壹樣。壹般來說,男人穿長袍,夾克,外套,壹個小帽墊,腦後紮壹條長辮子。腳上穿雙面鞋,鞋面繡壹個雲勾。另壹方面,女人戴耳環,穿寬大的直筒旗袍,小背心和木底繡花鞋。在繡花鞋底的中央,鑲嵌著壹只木質鞋底,形似馬蹄鐵,所以又叫“馬蹄鐵鞋底”或“龍魚鞋底”、“四閃鞋底”。滿族女性從小不纏足。滿族女性的發型根據年齡和地位的不同而不同。姑娘,多梳“搔”。結了婚的女人,頭發梳起來戴在頭頂上,被稱為“大宮頭”,帶著銀簪。早期滿族青年男女喜歡在衣服、帽子、馬鞍、肚臍、錢包等部位佩戴壹種寶石,象征幸福。珍貴的人穿亞麻衣服。窮人穿鹿皮鹿皮。這與長期半農半獵的生活方式有關。滿族人從東北入關,有錢人就開始講究衣著,壹般穿綢緞,普通人穿布衣。隨著社會的發展,滿族服飾和漢族越來越壹致。比如穿旗袍的習慣已經被全國各地的女性所采納。滿族婦女不纏足的習慣和優點也被其他兄弟民族的婦女所采用。現在圍場縣壹些偏遠山村的滿族婦女,尤其是老人的服飾,仍然保持著過去的服飾和發型。滿族人在衣著上非常註重整潔。不管妳穿多少件外套和夾克,都要把衣服的扣子扣整齊,講究款式。這壹優良傳統壹直保留至今。滿族女子旗鞋,稱為“寸鞋”或“馬蹄鞋”。鞋底中間,也就是腳的中心,嵌有3寸多的木板,木板上包裹著細密的白布。在木頭不能順地的地方,往往用刺繡或珠子裝飾。因鞋底平面呈馬蹄形,故名;還有壹種鞋的底部是花盆形的,叫做“花盆底鞋”;老年婦女和勞動婦女穿的旗鞋,以平木為底,稱為平繡花鞋,又稱“網雲鞋”。滿族女鞋表面繡花,襪子多為布質,鞋底有花紋。
結婚
滿族的婚姻是壹夫壹妻制。
滿族男女到了適婚年齡,通常更註重打扮。婚前女孩喜歡用“紀娜伊爾哈(滿族,鳳仙花)的汁液,加明礬,染指甲為紅色(說這樣可以驅除瘟疫和疾病,每月都要慶祝)。這雖然是迷信,但可以說明這個民族向往好運。青年男女訂婚,男方先請媒人到女方家提親。求婚要去三次。每次都讓媒人帶壹瓶酒。第三次去,就知道女方願不願意嫁了。如果女方第三次把帶的酒留下,說明她同意結婚。如果拒絕,說明雙方的婚姻還沒有完成。所以滿族人有壹句話:“失敗了,得三瓶酒”。結婚後,男方給的彩禮都是女方的財產。訂婚後,女孩子結婚前多做針線活。她想繡枕頭、煙袋和錢袋,供婚後使用。煙袋是留給親家的。舊時滿族人結婚時,用的是轎子(後改為花車)。婚禮前三天殺豬,準備招待客人。男方迎娶新娘,有兩種方式:壹種是女孩被哥哥、姑姑、叔叔、阿姨送走。女孩的父母、叔叔阿姨都不去送她。娘家和婆家同時出發,壹個免費,壹個歡迎。雙方半路相遇,要“換車”,即新娘會被家人送走,坐在婆家的車上。這時,兩車半路告別,各自回了家。第二種形式,男方的轎子(或花車)到了女方家前門,女方家關門。我該怎麽辦?男方用滿語說了各種懇求的話,女方開門讓婚車把新娘帶走。男方把新娘娶進門後,必須先坐在床上。拉開窗簾,參加婚禮的人會用滿語唱“喜歌”。嗨歌的大意是:
壹對鳳凰來自南方,
飛行帶來好運。
鳳凰,愛情,愛情,白頭偕老,
同甘共苦...
但由於年代久遠,這首快樂的歌基本失傳,壹些滿族老人也失去了記憶。
新娘進公婆家的第壹天,要“坐炕”壹天,也叫“坐福”。那天晚上,新房子裏擺了壹張桌子。桌子上有兩個酒壺和兩個小酒杯。新娘和新郎手挽著手繞著桌子走了三圈,然後喝酒。炕上點了壹對紅燭,徹夜未眠。外屋壹個或幾個人唱壹首快樂的歌,叫“拉空屋”。或者有人往新房裏撒黑豆,熱鬧兩個小時左右,人就散了。(但是結婚的時候,就不壹樣了。比如舊時北京滿族人結婚,婚禮上新郎要拉弓搭箭,射三次沒揭開“蓋頭”的新娘。這可能是氏族社會搶婚的遺留問題)。
婚後第二天,新娘由人領著去見街坊的長輩,這叫“分大小”。結婚三天後,新娘帶著新郎回娘家。
滿族人有嚴格的家規。媳婦每天要跟公婆說“早問好”“晚問好”。通常新媳婦要回娘家,必須先向公婆請假。公婆允許我媳婦在她父母家住幾天。出發前,新媳婦要拜祭公婆。新媳婦準時從父母家回來,壹定要先問候公婆,打個招呼再回房。
平日裏,親戚朋友請公婆,公婆去不了,兒子先問家長,“我兒子媳婦能不能代去?”父母同意後,可以去親戚朋友家。兒子兒媳走親訪友回來,要先跟父母“打招呼”,說“父母受不了了!”。滿族人結婚兩年後,家庭禮儀逐漸減少。
信仰薩滿教
中國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滿族人信仰薩滿教。
薩滿教是比較原始的宗教。沒有寺廟和神社,沒有專職信徒,但有侍候“老佛爺”的人,叫茶馬。
茶馬有點像和尚和道士,但又不壹樣。因為茶馬春是兼職誌願藝人。茶馬可以結婚成家,也可以參加生產勞動。成年的茶馬沒有特權,沒有獎賞,只受到家族中人的尊重。茶馬有男有女。但是壹個女生不可能是茶馬。女人應該是茶馬,但是可以結婚。做茶馬的人都是自願的,父母允許的,出自壹個願望。比如妳生病了,可以答應給“老佛爺”當茶馬,伺候“老佛爺”,這樣就可以祛病消災。如何成為茶馬?它要經過“老佛爺”的考驗:每年農歷七月初七,想當茶馬的人從山上采集壹種香葉,曬幹,磨成細粉,用蘆葦篩出來。老茶馬點燃後,把這大子香放在想當茶馬的人的鼻子底下,接受大子煙的熏陶。當“三手功”達孜香燒完的時候,如果被測者流鼻涕流眼淚,說明想當茶馬的人是真心的。否則就是不真誠,不能被接受為茶馬。經過這次考驗,成為茶馬的人要向老茶馬學習,向神獻祭。
祭祀神靈時,茶馬盛裝,穿上五顏六色的衣服,腰上系著22個形似鋤頭的弦鈴,手裏抓著壹面鼓。抓鼓就是用鞭子有節奏地用平鼓敲打,在老茶馬的指導下,學會“繞炕沿走”,邁著舞步,扭著腰肢,來回扭動,用最真誠的心表示對“老佛爺”的敬意。新茶馬最重要的是學神曲。神歌用滿語演唱,用來歌頌祖先的功德,以祈求他們的保佑和祝福。當新的茶馬在祭祀神靈的時候學會了唱歌跳舞,她就可以和老茶馬壹起去祭祀神靈了。
當茶馬成為“老佛爺”後,父母去世,茶馬可以不在死者身邊。據調查,圍場早年的滿族人就有茶馬祭祀神靈的活動。新中國誕生後,這種活動基本沒見過。
發出無聲的聲音。
滿族人家有三炕,其中西炕最貴。西康又叫“佛康”,所以女人不能坐在上面,普通客人也不能睡在上面。只有爺爺才能睡在西康。狗皮帽子和帶狗皮鞭子的鞭子不能放在西炕上。
為什麽西康這麽神聖?因為“佛箱”就供奉在西康上。佛盒太神聖了,壹般人是看不懂的。滿族人祭祀的神不是想象中的神和佛。在佛箱裏,有我們祖先和英雄的珍貴雕像。裏面有十八個神。此外,還有家譜。家譜記載了這個家族的歷史,比如這個家族的興衰,祖先的功績和貢獻。在佛箱裏,還有香燭、絲架、桌簾。滿族人到了龍虎之年,就要修改分數了。因為子子孫孫越來越多,每隔壹定年限就要修訂壹次譜。族譜分宗譜和宗譜。編曲方法如下:祭祀時,穆昆達準備三個小冊子:壹個小冊子登記已經死亡的人;出生登記在小冊子上的人;壹冊載新婚媳婦在登記家庭(或家族)的姓和旗。修改分數的時候要殺豬,氏族的人都要到場。音樂完了,也要珍藏。滿族人祭祀,有些人還崇拜“葉曼”。曼雅也是佛像的壹種。有些是木頭做的,有些是粘土做的,有些是銅做的。但供奉葉曼的地方不是在西炕上,而是在與廚房相連的“湯芳炕”上。緊挨著葉曼,壹年放兩對豬皮鈸,意思是葉曼巡邏護旗人時可以戴。事實上,葉曼也被尊為神。但是滿族人的祭祀活動,尤其是“跳家”的時候,花費很大。壹些貧窮的滿族人無力舉辦如此盛大的活動。他們應該怎麽做?然後采取另壹種祭祀儀式——拍腦袋。可見滿族人既不“在家跳”,也不“拍腦袋”,這在舊社會的滿族人中是沒有的。總有壹個儀式。如果連這都不做,那就是對祖先的不尊重。這樣,祖上不會同意,反而會生孩子的氣。
如何「拍腦袋」?這種儀式與北方漢族的“許願豬”非常相似。先殺壹頭豬,殺豬的不許進家門,大冷天的院子裏也不行。殺豬後不用熱水洗頭。相反,妳找到三塊大石頭,把它們放在架子上,點燃壹堆火。把豬殺了,讓它在火上燒。等所有的毛都燒幹凈了,就把豬頭豬尾割下來放在祭壇上祭祖。然後把豬開膛,把豬腸上掛的油挑出來,放鍋裏,小米洗幹凈,放鍋裏壹起煮。然後長輩們開始吃鍋裏的飯。全家老小都要這樣吃。吃飯時,都坐在外面,不準進屋。因為用餐時間是在繁星滿天的深夜,所以這種飯被稱為“小夜飯”,也叫“大子飯”。
吃完“點心”,把洗幹凈的豬切成八塊,放在壹起,放在祭壇上。這時,祭祖活動正式開始。首先,穆昆達帶領的眾人在祭壇前磕頭。然後按輩分排隊,走進屋內,站在西康前,給老佛爺和老祖宗磕頭。尤其是磕頭的時候,誰都不許說話,壹片寂靜。所以才叫“咬啞頭”。妳必須打破妳的頭。越是爆頭,越是向老佛爺和老祖宗表示誠意。咬完啞巴頭,把洗幹凈的豬放在三塊石頭上的大鍋裏煮熟。煮好後,請家裏所有的人吃豬肉(也請親戚朋友吃)。把肉都吃了,連湯也不吃。吃完幹凈的肉和湯,把三塊鍋石放在幹凈的地方,不要弄臟。滿族人進行這種祭祀活動,意在尊佛,求吉祥,向往更加幸福的生活。
滿族人禁止吃狗肉,愛護烏鴉:滿族人殺狗,禁止吃狗肉。他們認為烏鴉是神鳥,祭祀時要把肉放在桿子上祭祀。外賓不準把狗皮帽子和皮鞭放在西炕上。傳說:“早年努爾哈赤在山海關給連長李當茶童時,被發現腳上有壹顆七星疣。是朝廷要抓的“真龍天子”。正當李準備用囚車抓陀送他去北京的時候,李的侍女瓊花得知(或者說是李的妃子)努爾哈赤幫助他逃跑,騎上老馬的大青馬和二青馬。途中大青馬、老馬關疲憊不堪。事情敗露後,李將瓊花活活打死。努爾哈赤被人追趕,無處可躲,只好躲在雜草中,突然旁邊落下許多烏鴉。就連跑累了的努爾哈赤,躺著也睡著了。當追兵趕到時,他看到烏鴉圍著壹具屍體,但他沒有找到努爾哈赤。當他離開時,他豎起壹把火把雜草燒掉。當他醒來時,他嚇了壹跳。當他定睛壹看,周圍沒有火,地面是濕的。原來是黃色的。這壹次,是大青馬、烏鴉、黃狗救了他的命。後來努爾哈赤成了漢朝的國王。為了紀念大清馬的救世主,所有朝臣都被要求穿上馬蹄形袖口和褲子的馬褂。為了紀念烏鴉獲救,朝臣們在帽子上戴上紅色的耳朵和羽毛。為了紀念老馬,人們要在門前立馬樁。為了紀念大黃狗,八旗子弟不準吃狗肉,不準戴狗皮帽子。違者將被斬首。
影壁魔柱:滿院都是影壁。影壁前立著壹根約六尺高的魔桿,風磨銅頂裹著紅布,頂上橫著壹尺左右的短桿。魔桿底部有三塊石頭,背面的影壁用磚砌成墻頭飾雨塔。這種庭院裝飾的由來,傳說是:三仙佛庫倫在長白山天頂池吃了靈鳥銜,朱鳥懷孕,她的兒子布庫裏永順的第11代孫努爾哈赤,被後母虐待,逃到外面,帶著在七星寶地挖出的“棒錘”(人參)的八個頭進山找人參。努爾哈赤用壹根拉繩的棍子拔草,棍子下面全是鮮紅的四片葉子的花。後來,八位首領與努爾哈赤結為拜把子,賣人參換錢,招兵買馬,幾經征戰建立統壹的國家,各部都成了難得的君王,努爾哈赤使用的索博杖成了滿族人家門前的索博桿。呂振羽《中國民族簡史》中說“努爾哈赤生於建州革新之家,祖上有安。他在焦塔克西被尼堪的漢奸葛蘭所殺,努爾哈赤本人也壹度被建州部的守軍所排斥,四處流散,靠參加來往馬史的旅行過著清貧的生活。”上山挖人參要用拉繩棍,同時要在山上野餐、做飯。摘人參的時候要用背夾背下山。這個墻影是背夾的放大影,魔桿是挖人參的拉桿的裝飾,魔石是野餐的撐鍋石。這三件庭院裝飾是為了紀念努爾哈赤的文章,也是為了紀念長白山滿族先民的三件生產工具。
穆昆達:在警衛隊官兵集中居住的地方,族長是穆昆達。他的官職不是世襲的,也不是上級任命的,而是由氏族德高望重的長者擔任,他們有權決定氏族的壹切重大事務,他負責祭祀。婚禮和葬禮期間必須征求穆昆達的意見。宗族裏也有各種各樣的規矩和紀律,偷盜、私奔、尋釁滋事、打架鬥毆、不孝父母等劣跡,穆昆達都可以依規懲處。
佛箱:佛箱極其神聖,壹般人動不了。它包含了貝勒(君主)的形象,貝勒是這個家族的祖先和民族英雄。裏面有十八個神,十三個是Sori條子,五個是高麗紙。除此之外,還有壹個家譜,記載著家族的歷史、興衰、祖先的功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