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比較優勢理論與中國外貿發展戰略有什麽區別?

比較優勢理論與中國外貿發展戰略有什麽區別?

比較優勢理論是傳統國際貿易理論的基礎,主要指比較成本理論和要素稟賦理論。根據這壹理論,不同國家的要素稟賦不同導致要素價格不同,不同國家的產品使用的要素比例也不同,因此不同國家的產品成本不同,從而導致國際貿易。比較優勢貿易模式壹般表現為發達國家應出口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發展中國家應出口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20世紀80年代,美國波特教授提出了競爭優勢理論,即波特的鉆石理論。這壹理論要回答的問題是,為什麽壹個國家能夠在某壹特定行業獲得長期的國際競爭力,中國應該采取的對外貿易戰略。中國既不能采取片面追求擴大出口的外貿戰略,也不能以過度開放進口來換取擴大出口。保護國內市場和產業至關重要。唯壹的問題是哪些行業應該保護,哪些行業應該開放。

關於保護幼稚產業的理論分析指出,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最有利的貿易政策是保護其生產率相對較低但提高生產率潛力巨大的產業,這可以將國內產業的技術密集程度提高到壹個新的水平。中國在根據這個考慮選擇貿易保護的對象時,有壹個很好的參照系,就是現有的產業結構。

在轉向改革開放政策之前,為了不受美蘇等超級大國的支配,中國致力於建立獨立的工業體系,從而形成了壹個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幾乎包括任何壹種工業部門。以中國現在乃至當時的科技水平來看,這樣建立起來的工業部門,很多肯定是產品性能質量差,成本高,導致缺乏國際競爭力,尤其是生產所需的技術含量更高的部門。這在航空工業等部門非常明顯。改革開放後,這壹行業的大多數企業陷入了虧損的困境,成為經濟負擔。

從經濟發展需要技術密集型的產業結構來看,這些目前不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產品的生產,才是中國未來幾十年產業升級中應該大力發展的生產部門。壹個行業的成長需要時間和經驗,絕不是有資金買設備就能壹下子完成的。

臺灣省的經濟在90年代初已經足夠發達,但是當它想建立自己的航空工業時,卻沒有基礎支撐。當時臺灣省為了發展自己的飛機制造業,曾試圖收購美國的麥道飛機公司,但因為美國政府的幹預而失敗。這個例子說明了壹個經濟體的工業基礎是多麽重要,是社會最寶貴的財富。

如果我們采取適當措施保護和支持這些目前在國際上沒有競爭力的高技術產品的生產,保存和發展它們的技術力量,將大大加快整個國家技術能力的提高,為國家將來達到發達水平時的經濟準備支柱工業部門。如果任由這些沒有競爭力的部門在市場競爭中消亡,國家還是要解決這些部門中那些往往是高科技的員工的就業和生活救濟問題,否則就要承擔沈重的經濟負擔。最好的得失不是放棄,而是進壹步支持和發展這些部門的生產。支持這些現有高技術產品生產的主要方式是在對外貿易中保護這些部門的國內市場,此外還有國家通過各種渠道給予的補貼。

經濟發展的壹般規律是,壹個國家新生產的壹種產品,通常會先占領自己的市場,然後發展到出口。

。對於中國這樣壹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只要人均收入能夠快速提高,任何高科技產品都可以在中國擁有極其廣闊的市場。對於客機等技術水平最高的產品,中國已經是世界上需求量最大的國家之壹。唯壹的問題是用適當的貿易政策來保護我們的國內市場。

從中國目前的生產和貿易模式來看,中國的技術密集型產業結構已經達到這樣的水平:中國的技術含量相當於造船和家用電器生產的部門已經具有國際競爭力,因為中國已經開始出口大量低技術含量的家用電器和船舶。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應該完全放棄對技術含量低於這些產品生產的部門的貿易保護措施,而將關稅和非關稅貿易保護的有限可能性集中在技術含量高於這些產品生產的部門。那些原則上放棄保護的低技術生產部門,從紡織服裝生產部門到鋼鐵生產部門都有。在這些部門的國內生產中,只有少數技術含量高的產品需要保護。因此,限制這些部門產品進口的貿易保護措施應側重於其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品種,如壹些特種紡織面料、壹些特種合金鋼或鋼材等。在這些低技術含量的生產部門中,只有壹個部門應該是例外,那就是農業部門。雖然農產品的技術含量普遍較低,但中國應該對農產品實施高貿易保護措施,盡可能地保護本國的農業生產。這不僅是為了確保中國的農業和糧食安全,也是為了保護仍然占中國人口壹半以上的農民的利益。

按照這樣的外貿戰略,我國目前需要保護的國內產業部門包括:化學工業(包括石油化工)、機械設備制造、汽車制造、飛機制造和計算機行業的高技術零部件生產(如集成電路生產和軟件開發)。國家應該利用壹切可能的關稅和非關稅貿易保護措施來保護這些部門的國內生產。因此,有必要對現行的關稅和其他外貿政策進行重大調整。目前,我國的關稅和外貿政策鼓勵企業使用國外制造的設備而不是國產設備,鼓勵企業使用進口飛機而不是國產飛機。這種情況不應繼續下去。

目前,機械設備的進口占中國進口的很大壹部分。向高技術含量的重點保護產業轉移可能導致中國進口的增加,從而使整個對外貿易的增長放緩,甚至導致對外貿易在中國GDP中的比重下降。在經濟進壹步快速增長的過程中,統計上的外貿依存度下降是正常的。就中國而言,只要下降是漸進的而不是急劇的,在對外貿易占GDP的比重下降到20%之前,沒有必要大驚小怪。

未來中國真正的經濟問題是中國的人均資源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中國要成為經濟發達國家,必須成為以生產包括機械設備在內的高科技產品為支柱產業的國家,在國際分工體系中以生產機械設備等高科技產品為重點。中國的經濟發展是朝著這壹方向發展的過程,為了完成這壹發展,中國必須在對外貿易中充分保護和發展這壹產業。如果能完成向這種經濟結構的過渡,中國將主要進口資源和初級產品,尤其是原油;向這種經濟結構的轉變也是進口結構向原油等初級產品的轉變。中國現在必須準備和開始這種轉變,因此有必要對整個外貿戰略和整個國家的經濟和科技政策進行重大調整。

外貿戰略最大的調整就是全力以赴用關稅和非關稅手段保護我們的裝備和機械制造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壹方面,它將加快中國的技術密集型產業結構,從而加快中國的長期經濟增長;另壹方面,它將節省出口的外匯收入,以進口石油和其他重要的原材料。在成功做到這壹點的前提下,中國應該學習美國的戰略,減少自己境內石油資源的開采,把自己的石油資源儲存起來,作為應對重大國際危機的戰略儲備。在對外經濟關系方面,中國也應盡量參與俄羅斯和中亞的石油開發,並與這些國家達成協議,以換取投資開發後的油氣供應。這將使中國未來的原油進口來源多樣化。壹方面會分散供給風險。更重要的是,它將使中國能夠抵禦未來可能出現的西方禁運和封鎖。與國外的這些戰略相適應,我國應結合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以節能技術特別是節油技術的應用為重點,在自主開發先進技術和獲得自主知識產權的過程中,把發展新能源特別是無汙染能源(風能、太陽能)作為自主科技發展的重點之壹,爭取有所突破。

  • 上一篇:歐洲宮廷舞蹈在芭蕾舞和其他藝術中的作用
  • 下一篇:水果商業計劃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