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兩者都主張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幼兒園教育。
陶行知在《創辦鄉村幼兒園宣言》中指出,目前我國幼兒園存在三大頑疾:外來病、花錢病、有錢病。他指出,中國的幼兒園應該改革成中國的、經濟的、平民的幼兒園。
陶行知也為這個目標努力了壹輩子。陳鶴琴認為,當時中國的幼兒園都是美國的,要建適合中國國情的幼兒園,是真正以兒童為中心的中國幼兒園。
2.每個人都提倡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陶行知指出,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首先要建立良好的習慣。陳鶴琴認為,幼兒園應該註意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因為人類的行為10個有89個是習慣。
3.大家都反對傳統教育中“讀死書,讀死書”的觀點。
陶行知堅決反對沒有“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學校、書籍的死亡。陶行知還把“傳統教育”稱為“吃人教育”。他主張把舊傳統教育中“廢紙簍、死讀書、死教學”的教學方法,改變到註重培養學生生活能力的軌道上來。
陳鶴琴先生認為,中國傳統教育課程中的教材內容是壹成不變的,與現實生活相距甚遠,需要改變。
(2)差異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和陳鶴琴的《生活教育》
陶行知認為:“生命教育是生命本原的、自主的、生活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改變生活。生活總是如此,即生活總是包含著教育的意義。”“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
陳鶴琴倡導生活教育的理念,即“自然和社會都是活教材”
2.論教育的目的論。
陶行知倡導的生命教育是“為生命而教育”,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全面發展。其核心是啟發兒童、青少年和廣大群眾改造社會生命意識,手腦結合,創造新生活、新中國、新世界。
陳鶴琴倡導的生活教育理念認為,生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是中國人,是現代中國人。
3.關於教育方法論
“教學做合壹”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方法論,也是他第壹次提出生活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校訓。
陳鶴琴說:“生活教育的教學方法有壹個基本原則,就是在做中學,在做中學,在做中進步。”他主張在教學過程中貫徹生活教育的思想,將教學過程分為實驗觀察、閱讀參考、發表創作、批判討論四個步驟。
4.論課程理論
陶行知主張生活是教育,社會是學校,所以整個社會活動都是教育的範圍。陶行知把整個社會和生活都納入生命教育的範疇。這和我們現代社會提倡的“素質教育”有相通之處。
陳鶴琴先生強調從活的教科書中學習,只有親自接觸自然,才能真正理解書本知識。希望大家摒棄過去那種“書無所不能”的錯誤觀念,到活生生的、直接的知識寶庫中去討論學習。
5.關於教育思想的內容構成。
陶行知和陳鶴琴的思想也各有側重。樸素師範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普及教育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生活教育”理論的重要方面。陶行知主張改革和創辦幼稚師範學校,並提出用“藝友制”的方法培養幼稚教育教師。
但陳鶴琴主要研究家庭教育,並借鑒他人教育子女的經驗寫了《家庭教育》壹書,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擴展數據:
1,陶行知的主要貢獻:
陶行知先生壹生致力於教育事業,為中國教育的現代化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不僅建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而且進行了大量的教育實踐。
審視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創新猶如壹根金線,貫穿於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始終。這裏的創新是指擺脫不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舊”,創造符合社會歷史進步的“新”。創新還有破除偶像、迷信、教條、僵化習慣思維的意義。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創新還表現在培養目標上。他針對舊教育以培養“人才”為目標的現象,指出新教育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早在創辦南京安徽學院時,他就為這所學校提出了三個教育目標:學習知識,具有科學精神;改造環境,要有審美意境;在處理緊急事件時,妳應該有高尚的道德修養。
2.陳鶴琴的主要貢獻:
陳鶴琴在中國創立了完整的學前教育和學前師範教育體系。
他的幼教生涯是全面的、整體的,從托兒所、育嬰院開始,到幼兒園、小學;在教師培訓方面,建立了中等幼兒園教師和高等幼兒園教師學院。為了滿足學前教育和兒童教育的需要,陳教授創辦了兒童玩具和教具廠,按照兒童心理的發展程序,制作各種類型的玩具和教具。
為了豐富孩子們的知識,陳教授編輯出版了許多兒童課外書,如《中國歷史故事叢書》、《小學自然故事叢書》。根據兒童心理特點,語言生動活潑,圖文並茂。他還主編了多種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的輔導刊物,如:《天真教育》、《兒童教育》、《生活教育》等。
為了普及學前教育和兒童教育,陳教授創辦並領導了中國兒童教育學會和中國兒童教育學會,並通過學術團體的活動對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和教育研究者進行指導。
陳鶴琴出版的《文體應用詞匯》是我國第壹部漢字頻率檢索材料,開創了我國漢字數量科學研究的先河。促進了小學教材的編寫和教育的普及,也為陶行知、朱經農編寫《千言萬語為庶人》教材提供了文字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