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之際儒家略有起色;宋朝在張載程頤程顥等人的推廣之下,儒學又有了進壹步的發展,至南宋朱熹集其大成終於登堂入室——皇室,由壹門學問變成統治階級治理天下的宗教,儒教。
儒,是春秋時代從祝、巫、蔔、史中分化出來的熟悉詩書禮樂而為貴族服務的人;也有人說最初儒是從事喪葬行業的司儀。這是不是也找到了為什麽從兩漢以降都那麽重視葬禮的原因。
壹、孔儒
1、孔儒特點:言必及三代(夏商周),最高目標:克己復禮,恢復舊制度,脫離社會現實不適應時代變革,在當時各個國家都不受待見。
2、孔儒的哲學思想:核心“仁”,“禮”。強調等級。
3、孔儒的社會意義:
把教育辦成了民間壹件事,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專有特權;儒學只是當時各種學說中的壹種,與其他學說並無本質差異,是認知社會的壹個角度,壹種方法論;因為主張復古,在當時並不受待見(孔子遍行七十余國謀職而不得)。
孔子後的儒學大師如孟子、荀子等等,因為對其學說理解不同,在學術上有了分支,經過數百年發展到漢分為今文儒學和古文儒學。
最初的儒學是華夏文化百花園中的壹株。
二、董儒
西漢時期,儒學經過董仲舒的演繹發展成為儒家學說,成為帝王、等級社會存在合理的理論依據。
1、董儒特點:迎合時代要求,為大壹統社會現實提供理論依據,成功抱住皇權的大腿,排斥其他學說具有了宗教的特點——排他性。
2、董儒哲學思想:天人感應,君權神授,三綱五常。
3、董儒學的社會意義:新儒學誕生,標誌著儒學從過去的喪家之犬,搖身壹變成為皇權看家護院有力助手;新儒學通過所謂的天人合壹,強調天與劉姓天子的同壹性,用壹整套封建倫理綱常和統治秩序,構成壹個巨大的監獄,極大地限制了人們身心自由;
此時的新儒學不僅有孔子儒學的核心理論,還有對孔子理論的修改和新解釋,是孔儒的嬗變和升級版,此時的儒學前腳已經邁進宗教門檻;後期經學與讖緯神學結合,使之成為官方的意識形態,也導致它逐漸走向末路。
華夏文化百草園裏其他花草被鋤掉或是連根拔掉,剩下儒家壹枝獨秀。偶爾有其它植物生長,也會被擠壓得生存空間狹小。
附:董仲舒其人
最簡單評價,有水平,對《春秋》頗有研究;對社會認識深刻,從政不犯同樣的錯誤;能揣摩上意,分得清大小王。
三、兩晉南北朝的儒學:
1、特點:神秘化和迂腐繁瑣;儒釋道三家學說大碰撞,處處被佛道擠兌打擊,處於衰微狀態。
2、哲學思想:沒有大師級人物,也沒有拿得出手的理論。在與佛道的各種論戰中經常處於下風。
3、社會意義: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學日漸衰微,但其核心傳統並未中斷——作為曾經的主流意識形態,總有人對其保持足夠的熱情,因而儒學得以延續。經隋唐浸瀝,儒學再度博興。魏晉南北朝儒學成為兩漢經學與宋明理學之間的過渡,紐帶或是橋梁。
初級儒教還沒有得到政權機關的全力支持,被佛教、道教吊打。皇權也在摸索壹個支撐其存在的理論。
四、宋代,儒學到儒教
1、宋代儒學特點:儒釋道三位壹體。
宋代是儒學發展的最重要時期,從孔丘(儒學)——董仲舒(經學),再到張載程頤程顥,直至南宋朱熹(理學),儒學從壹家之言壹種形而上學的思想,漸漸變成壹種完全被官方認可推廣的教派;
儒教不是真正的哲學,是研究人如何維護等級社會的學問;因為自身發展所限,它從內容到形式都不得不援佛、援道入儒,是儒家學說的變態形式,又稱為道學;又因其主要討論的內容為義理、性命之學,故稱為理學,是融合佛、儒、道三教三位壹體的思想體系。
2、哲學思想:存天理,滅人欲
3、社會意義:宋代儒學試圖並努力從萬物本源的角度解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解釋人間的倫理綱常。在民族精神等級化的塑造及價值觀的形成等方面發揮決定性作用。給生活在巨大監獄裏的每個人再加上壹個具體而微的精神桎梏。
經過宋儒的整理變通,儒學正式得到皇權的認可,成為維護統治的理論。堂而皇之地變成整個文化中唯壹的花朵。
五、元明清時期的儒教
1、儒教特點:王陽明反對朱熹把心與理視為兩種事物的觀點,創立與朱熹相對立的主觀唯心主義理論——心學。理學由客觀唯心主義向主觀唯心主義演變,說明它已經走到極端。
2、哲學思想:“心外無物”,“知行合壹”,“致良知”
3、社會意義:
儒學的發展在明朝走向末路。引導社會價值取向的科舉考試只考四書五經的內容,而且必須是朱熹註釋版。在巨大的社會監獄裏,又給每壹個帶著桎梏的人制造了壹個精神小黑屋。
生活在壹個巨大醬缸裏的所有生命,都無法擺脫它的影響。
無戒第四期90天訓練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