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的春節特產有哪些?
1,嬌子
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在北方人的血液裏,“餃子”是奔騰的“動脈”,缺壹不可。餃子有很多吉祥的含義,餃子象征著與相思重逢;同時意味著辭舊迎新;此外,餃子的形狀像中國古代用金銀制成的“元寶”。吃餃子有“發財”的意思。溫馨的家庭氛圍,才是人們依然珍愛餃子的最重要原因。
2.油角
油角是廣州的壹種家常小吃。不同的地方味道不壹樣,用的原料也不壹樣。有些是甜的,有些是蔬菜。方法基本壹樣,就是用的餡不壹樣,甜的包糖,鹹的換成蔬菜。在廣東過年,油角是必不可少的。以前離春節還有10天、20天,家家戶戶都會燒鍋炸油角。開個炒鍋炒點炸油角,這樣第二年就像那個炒鍋壹樣——油油的,濃郁的。
3.蘭姆糕
糍粑也是春節的美味小吃,尤其是在南方的武夷山壹代,全家人壹起玩糍粑,愉快地準備春節。糍粑主要以糯米為原料,浸泡後放入蒸籠中蒸熟,然後迅速放入石勺中,使其變得柔軟有彈性。趁熱把米糊做成壹個或大或小的球,用芝麻炒粉拌白糖(或黃豆炒粉拌白糖)卷在盤子裏吃。它嘗起來很甜。每當有喜事,當地人都要做紅糖拌年糕招待客人,以示吉祥。
4.湯圓
元宵節吃餃子,團團圓圓。湯圓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小吃之壹,歷史悠久。相傳,湯圓起源於宋代。當時全國流行壹種新穎的食物,就是用各種水果魚餌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好後,吃起來香甜可口,很有意思。因為這種在鍋裏煮的湯圓會漂浮下沈,所以最初被稱為“漂浮的紫苑”,後來在壹些地區改名為元宵。
5.春卷
春卷是春節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春卷,也被稱為春餅和煎餅,是福州流行的傳統小吃,歷史悠久,是慶祝春節的好兆頭。春卷是由古代春餅演變而來的。據古書陳《歲時廣記》記載“春天吃春餅、萵筍、春菜。”在清代的《燕京年間》中也有這樣壹句話:“打春是富家多吃春餅。”可見,春天做春餅、吃春餅的民俗由來已久。
中國古代新年飲食習俗
《荊楚年夜飯編年史》中提到的“花椒白酒”、“屠蘇酒”、“五香板”,都是隋唐時期接受並發揚光大的,尤其是“五香板”這道菜,在中唐以前是人們年夜飯的必備。
所謂“五香盤”,就是把蒜、蒜、韭菜、芥菜、香菜等五種辣菜放在壹個盤子裏,有點像今天過年餐桌上素菜的涼拌拼盤。這種拼盤的營養價值在於它的保健功能。
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忌食》中說:“正月初壹,食五香消癤。”他在《養生戰術》中也說“元旦吃五辣,使人五臟開竅,祛暑”。過年的時候,感冒過去了,春天來了,氣溫還低,人就很容易感冒生病。這五種蔬菜有疏通臟氣、散汗的作用,可以起到預防流行性感冒的作用。所以在正月初壹吃“五香菜”在隋唐時期特別流行,是不可或缺的涼菜。
魏晉時期的“五香菜”壹般放在正月初壹的早晨,也就是晉周的《方誌》中說:“迎晨之時,吐五香菜,助五臟之氣,求幸福。”好像沒有記載唐代是否吃了壹上午。
中唐以後,“春節”再次流行。春盤又稱春餅,以“五香盤”為原型。除了五香盤,還加入了壹些時令蔬菜,合並成壹盤。之所以叫“春盤”,取其萌動迎春之意。《關中記》記載:“唐人每天立春做春餅,用青蒿、韭菜、辣蓼芽包著吃。”從這段話透露出的制作方法來看,今天同樣流行的油炸春卷,可能起源於春菜。
然而,春菜不是在農歷正月初壹吃,而是必須在立春那天吃。杜甫《立春》詩:“細萵苣作春菜,忽憶北京梅花開的時候。”這就是春季飲食習俗的開始。
可以說“五香板”是中國古代人過年必不可少的涼菜。明嘉靖《福建漳平縣誌》中說:“人無貴賤服,欲與親人過年。他們度過這壹天很正常。”意思是過年從家裏來的人壹定會上五個新菜招待客人。
明代“五心盤”的菜品較唐代有所調整。明代名醫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大年初壹,立春稱為五心盤,由蔥、蒜、韭菜、辣蓼、青蒿、芥菜等混合而成。”
“五香板”在中國古代的流行,說明古人對新年期間的飲食健康非常重視。“椒柏酒”、“屠蘇酒”和“五香板”壹樣,也是古人眼中的健康食品。
春節的新年傳說
從前,有壹個叫“年”的怪物。它頭上有角,很厲害。平時年獸躲在海底,快過年了。年獸會爬出海面,吃牛、羊、雞、豬,甚至人。
有壹次,老百姓知道年獸來了,都帶著動物進山躲避。這時,來了壹位白胡子老爺爺。壹位老奶奶勸白胡子爺爺趕緊躲起來。白胡子爺爺說,我住在這裏,不怕年獸,只有年獸怕我。
原來年獸最怕紅色,最怕噪音,最怕火。
從此,大家都知道了壹個敢走年獸的好辦法。春節將至,人們會在門口貼紅對聯,貼紅福字,在窗戶上貼紅窗花,放鞭炮,放煙花。
民間有哪些關於春節特產的文章?
★春節有哪些傳統美食?
★春節有什麽特色美食推薦?
★春節有哪些傳統的飲食習俗?
★中國春節傳統小吃
★春節的飲食習俗有哪些?
★春節期間有哪些傳統的飲食習俗?
★春節有哪些傳統食品?
★中國春節有哪些特色美食?
★中國春節傳統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