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上,評估團團長海因維爾·布魯根表示,中國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將為中國和體育留下獨壹無二的遺產。什麽是“獨特遺產”?這對北京奧運遺產的戰略定位提出了要求。
寶貴的奧運“遺產”
1993悉尼代表團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陳述報告中,“遺產”壹詞發揮了充分的作用。悉尼奧組委制作了壹部名為“我們的環境,我們的奧運遺產”的綠色主題電視電影。在申奧報告中,對“遺產”的討論凸顯了這個詞的多樣性。報告並沒有狹義地將其定義為經濟遺產,而是提出在奧運會之後,新南威爾士州的人們將獲得物質和情感兩方面的遺產。“情感”壹詞在國際奧委會的正式文件中並不經常出現,在《奧林匹克憲章》中也不是壹個詞。“情感遺產”壹詞由悉尼申奧報告首創,為人們了解奧運遺產提供了更廣闊的視野。
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獨特之處在於獨特的歷史遺跡、文化和現代基礎設施的結合。帕納辛奈克斯體育場在奧運會射箭和馬拉松比賽中的使用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這座體育場是雅典重要的紀念碑之壹。它建於公元前4世紀,為舉辦第1屆現代奧運會而重建。2004年雅典奧運會前,考古學家再次對其進行了重新設計和翻新。對於雅典來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遠遠超出了奧運會本身。
北京如何兌現莊嚴承諾,給中國和世界留下寶貴遺產?筆者認為,最能體現北京奧運會的特點,最能彰顯其獨特價值,最能為奧林匹克運動和世界做出貢獻的,在於對“人文奧運”理念的詮釋和具體落實。正如美國學者蘇珊·布朗奈爾在《奧林匹克評論》中所說,“北京奧運會留下的最大遺產將是不可估量的人類遺產。這壹目標被表述為北京奧運會的三大理念之壹:人文奧運。”“人文奧運”不僅是壹種理念,更是壹種發展戰略和行動計劃,因此會同時產生壹系列有形和無形的遺產。
人性化的場館和市政設施
“人文奧運”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三大理念的核心,要求各地以人為本做好奧運準備。具體到場館建設,要註重人性化設計,盡可能讓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和廣大觀眾感到方便舒適,充分體現對各類人群特別是殘疾人的關懷。擁有91000個座位的國家體育場之所以最初被打造為不完全封閉的鳥巢形狀,是考慮到既能使空氣自然流通,又能為觀眾和運動員提供遮擋,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在功能設計上,奧運場館不僅可以舉辦體育比賽,還可以兼顧群眾健身、展覽、表演等多種需求。比如北京西部社區體育設施相對較少,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的建成將彌補這壹短板,為市民健身帶來福音。
為迎接奧運會和殘奧會,弘揚“人文奧運”理念,北京市有關部門積極推進全市無障礙環境建設和改造,在主幹道、地鐵、車站、機場、大型交通樞紐、奧運場館及周邊等重要公共場所設置必要的無障礙設施;規範和完善全市公共場所的語言文字和導向標識,在重點公共場所臨時搭建壹批大型電子屏幕墻,播放有關奧運會的宣傳片、新聞片、旅遊片,並在奧運會期間播放奧運會賽事直播。
東方風格的奧運會視覺形象
奧林匹克運動誕生已有100多年了。他繼承了古代奧運會的人文傳統,同時在發展過程中與人類創造的各種藝術緊密結合,逐漸書寫了壹部波瀾壯闊的體育文化藝術史,奧運會的視覺形象是兩者結合的典型外在表現,其元素包括:奧運會徽、色彩形象系統、吉祥物、海報、體育圖標、環境標誌、紀念品、服飾。可以說,奧運會不僅是壹項體育賽事,也是壹項文化賽事,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視覺形象展示活動之壹。塑造奧運會的視覺形象,使我們有機會展示現存的、唯壹未中斷的以華夏-漢族為主體的東方文明及其人文景觀、科技成果和體育形象,以競技的方式呈現北京獨特的風土人情、悠久的歷史和嶄新的面貌,與世界共同領略五千年的華夏文化和古今的北京風貌。北京奧運會視覺形象工程把“人文奧運”的理念變成看得見、摸得著、買得到的有形之物,帶到世界的每壹個角落,把東方文明傳播到全世界。
運動員主導地位的回歸
20世紀是競技體育全面發展的時期。數百萬觀眾在電視上觀看精彩的體育表演,這使得今天的運動員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聲譽和社會關註。然而遺憾的是,運動員的真正價值往往在光環的籠罩下被忽略。當社會物質利益被置於人的價值之上,當競技體育的結果被置於過程之上,運動員被異化為工具,競技體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目的被扭曲。“以人為本的奧運”就是以人為本的奧運。在競技體育嚴重異化的當代體壇,他極力主張:摒棄政治和金錢的影響,充分尊重運動員的主體地位,盡量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培養身心和諧發展的運動員,體現競技體育的真諦。
國民素質的提高
北京迎來的不僅僅是壹場國際體育賽事,更是壹場國民素質的洗禮。北京奧運會能否取得高分,不僅取決於東道主運動員在賽場上的表現,還取決於場外公眾的言行。任何舉辦奧運會的國家都需要每個公民的大力支持。每個人的表現往往影響遊客對整個國家國民素質的評價,更關系到主辦城市乃至國家的形象。“人文奧運”對公民文明素質的影響是壹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包括禮儀教育、法制教育、誠信教育等。它將推動以提高素質、轉變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為主要內涵的中國人的現代化,提升中國的整體民族素質。
誌願者精神的傳播
奧運誌願服務不僅是壹項光榮的歷史使命,更是壹項實實在在的公益行動。在強調個性和自我價值的現代社會,誌願者追求“我為人人,實現自我”的精神,在努力的同時體驗“妳快樂,我也快樂”的成就感和滿足感。現代意義上的誌願者精神來源於對公民身份的認同和對公民責任的自覺承擔,是當前社會急需培養的。“人文奧運”理念深度挖掘了奧林匹克運動的人文價值,即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由個人組成的社會的和諧進步,促進建立由和諧社會組成的和平、公正、友好的國際社會,這與誌願精神高度契合。奧運誌願者的行動不僅弘揚了奧林匹克精神,也使誌願服務之火在中華大地上進壹步蔓延,倡導樂於助人、樂於奉獻、勤於學習的社會氛圍,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誌願者理念深入人心,誌願者活動得以普及。
政府執政理念的更新
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以胡錦濤同誌為核心的新壹屆中央領導集體明確提出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以人為本。“人文奧運”與政府倡導的科學發展觀在“以人為本”的核心問題上是統壹的。它是科學發展觀執政理念在籌備和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的具體集中體現,是運用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生動實踐。在2006年6月3日的BOCOG成立大會上,5438+0,12,13,提出了2008年奧運會要堅持“五項原則”,其中之壹就是貫徹“廉潔辦奧”的方針。為了落實這壹政策,在奧運會籌備期間,北京市成立了奧運場館建設監管領導小組,負責奧運場館建設的全過程監管,確保奧運場館建設的廉潔和節儉。同時,通過適當的渠道,將監理的過程和結果如實、及時地向社會和人民群眾發布,讓輿論和人民群眾了解奧運工程建設的情況和監理組的監理情況。這壹舉措充分體現了在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指導下,政府角色由權力政府向責任政府轉變,公眾形象由“神秘”向“透明”轉變,治理方式由“人治”向“法治”轉變。
加強中國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的地位
創立於歐洲,產生於工業文明背景下的奧林匹克運動,在其發展過程中對世界產生了極大的重視。
下頁始終沒有擺脫“歐洲中心主義”的根深蒂固的影響,依然深深地烙上了西方文化的烙印。危害奧林匹克理想的問題,如過度商業化和濫用興奮劑,都可以在他所生活的西方文化背景中找到答案。在此背景下,北京2008年奧運會將給奧林匹克運動的全球化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奧運會期間,中國傳統體育將通過奧林匹克文化節等文化活動得到充分展示和宣傳,讓奧林匹克大家庭成員“了解”東方體育文化,為中國傳統體育融入國際體育大家庭創造條件。更重要的是,傳承了幾千年的中國傳統體育,將以其充滿人格魅力的價值觀、文化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對奧林匹克運動產生深遠的影響。此外,通過舉辦奧運會,中國將有壹批優秀的國際體育管理人才進入奧運組織體系,為中國體育爭取更多話語權。
中國國際形象的提升
奧運會具有強大的國際展示功能,使奧運會主辦國在籌辦和舉辦過程中能夠全方位向世界充分展示自己。壹屆成功的奧運會之後,主辦國的國際形象往往會得到相當程度的提升。1964東京奧運會向世界展示了戰後重建的日本。1988首爾奧運會讓處於國際社會邊緣的韓國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成為韓國發展史上的裏程碑。2000年悉尼奧運會改善了澳大利亞長期以來在亞洲國家眼中“重歐美輕亞洲”的政治形象。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籌備和舉辦將有助於世界了解中國的真實情況,糾正西方主流媒體和政客妖魔化中國的錯誤印象。“人文奧運”閃耀著文化的巨大力量,呼喚著中華文明價值的重建,把中國文化推了出去,給了我們壹個重建文化中國國際形象的絕佳機會,為21世紀的中國發展提供了壹個良好而持久的文化發展機遇。“人文奧運”遺產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帶給中國的寶貴財富,其獨特之處在於它更具無形性和易逝性。非物質遺產是文化多樣性的載體,是可持續發展的保障,是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促進全人類理解與交流的因素,其作用不可估量。所以,誰早點意識到它的價值,誰就能保住這些珍貴的遺產。相關機構應盡快確立科學的運作原則,使“人文奧運”的理念不僅在中國發揚光大,而且惠及世界,拓展和培育具有代表性和時代性的奧林匹克文化新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