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求八年級下冊地理大綱。中文版。

求八年級下冊地理大綱。中文版。

八年級下冊地理復習大綱

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①它是中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②大致相當於我國冬季65438+10月的0℃等溫線;③是我國年降水量800 mm及其他降水線普遍經過的地方;④是我國半濕潤區和濕潤區的分界線;⑤是我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第五章,中國的四個地理區域

第壹節,四個地理區域的劃分

1.區域劃分的原因:根據不同的需要,壹個區域可以同時擁有多個“身份”,同壹類型的區域可以劃分為不同規模或層次的區域。

2.地區類型:自然地區(熱帶地區、長江三角洲等。)、經濟區域(工業區域等。)和行政區域。

3.中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差異很大。根據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和人文地理特征的不同,中國分為四個地理區域,即北方區域、南方區域、西北區域和青藏區域。其中,季風區大致包括四個地理區域的北部區域和南部區域;非季風區壹般包括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註:P5活動1,2,3和P4圖5.4

第壹節,北部地區和南部地區

北部地區:(P8活動1,2;活動1)

1.位置:包括東北三省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黃河中下遊的省份、甘肅寧夏的東南部、江蘇安徽兩省的北部;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面積的20%;人口占40%,漢族占絕大多數。少數民族中有:東北的滿族和朝鮮族;寧夏、甘肅的回族;

植被和果樹:東北天然林和溫帶水果;礦產資源:鐵;主要能源:煤和石油;

主要水果:蘋果、葡萄、梨、桃、杏、柿子;

二、生態環境及其治理

生態環境脆弱:由於長期開墾,水土流失,生態環境嚴重惡化(東北:黑土流失;華北:幹旱、洪水、堿和沙塵暴的威脅;黃土高原:黃土裸露,溝壑縱橫);

東北平原:退耕還林,退耕還牧,重建生態家園;華北平原:興修水利,改善灌溉條件,建設農田林網,改良土壤,減少災害;黃土高原: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發展生態農業;

南部地區:

壹、位置範圍

包括長江中下遊、南部沿海和西南地區;面積占25%;人口占55%,漢族占絕大多數,少數民族有30多個,人口5000多萬,主要分布在廣西、雲南、貴州、四川、重慶、湖南、瓊等省。有很多人:壯族、苗族、彜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白族、哈尼族、傣族、黎族。

植被和果樹:亞熱帶、熱帶經濟作物和果樹(長三角、珠三角、四川盆地——植桑養蠶主產區——絲綢;海南島、雷州半島、雲南南部是天然橡膠的生產基地);

主要水果:產於廣東、廣西、福建、臺灣的甘蔗;香蕉、荔枝、龍眼、菠蘿、柑橘、龍眼等水果產於南部沿海地區;椰子產於海南島;礦產資源:有色金屬;主要能源:核能、水能豐富;

二、生態環境及其治理

1,長江中下遊和淮河流域是我國洪澇災害多發地區。加固大壩;疏浚水道;限期集中控制汙染源。

2.紅壤是在高溫多雨的環境中發育起來的,鐵多風多,有機質少,酸性強,土壤粘性重。是我國南方低產土壤之壹,需要改良:增施有機肥,補充熟石灰等。改變土壤的酸性,種植耐酸的經濟樹木,如茶樹、油茶、杉木、馬尾松等,抑制土壤的粘性。

P8活動1,2

秦嶺-淮河以北-秦嶺-淮河以南對比項目

自然景觀的差異

1(高於/低於0)月平均氣溫低於0,高於0。

年降水量少(壹般小於800毫米)多(壹般大於800毫米)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

主要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平原、盆地和高原、丘陵縱橫交錯。

植被類型溫帶落葉闊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河水流量有小有大。

有河流或冰河期嗎?

人類景觀差異的原因

耕作制度農作物壹年熟壹次或

兩年三熟和壹年兩熟至三熟的氣候。

耕地類型旱地水田氣候和地形

谷物、小麥和水稻的氣候

油料作物花生油菜

糖料作物甜菜甘蔗

棉花、小米和大豆等經濟作物。

傳統的房子坡小,墻厚,屋頂大。

壁式高氣候

傳統的運輸方式主要是陸運(馬車)和水運(船)

滑雪、滑冰、賽龍舟等傳統運動,遊泳地形和氣候。

第三節,西北和青藏地區

壹、西北地區:P12活動1,2

1.地理位置:大興安嶺以西,長城以北,昆侖山-阿爾金山:內蒙古自治區,新疆,寧夏,甘肅北部,面積30%,人口4%。人口密度小,人口稀少,以漢族為主,約占2/3。少數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和維吾爾族,分別居住在內蒙古、寧夏和新疆。

2.西北地區的地形主要是高原和盆地。氣候主要是幹旱和半幹旱溫帶大陸性氣候;植被景觀自東向西依次為草原、荒漠草原、沙漠(原因:自西向東降水越來越少);西部盆地有大面積沙漠;只有罕見的綠洲出現在盆地邊緣。西北地區河流較少,多為內陸河和季節性河流。

這些都說明西北地區是壹個以幹旱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區。P12活動1,2

3.青藏地區因為地勢高而成為壹個獨特的地區。青藏地區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氣候以高山氣候為主;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山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被譽為“世界屋脊”。河流特點:河流湖泊眾多,是大江大河的發源地。這個地區最重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4.西北和青藏是我國的主要牧區,草場和主要牲畜品種各具特色。

中國西北的青藏地區

牧場類型:內蒙古草原牧場、新疆山地牧場、青海高山牧場、西藏高山牧場。

主要養殖三河馬、三牛、細毛羊、牦牛、藏羊、灘羊。

農耕型灌溉農業(寧夏平原、河西走廊、天山山麓)河谷農業(湟水河谷、藏南河谷)

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長絨棉、甜瓜等青稞和小麥。

3.西北地區的生態環境建設。

沙塵暴的形成:西北地區主要是幹旱缺水,植被覆蓋率低,管理粗放,過度放牧,盲目開墾造成的,沙化面積逐年擴大。

目前,西北人民正在通過退耕還林還草、建設生態林、大力發展人工草地、推進圍欄封育等措施和技術,重建西部生態環境。

6.青藏地區豐富的能源和礦產資源P14活動2

①豐富的太陽能資源:由於該地區地勢高,空氣稀薄,透明度好,所以當太陽光線穿過時,熱量損失較少,到達地面的也較多。拉薩被稱為“日光城”。1000小時以上,羊八井地熱站。

②偉大河流的發源地:

海拔高,氣候寒冷,蒸發量小,冰雪融水成為河流的主要水源。

③柴達木盆地——聚寶盆、察爾汗鹽湖區。

7.青藏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三江源。

三江源頭區位於青海省,素有“中華水塔”之稱,是黃河上遊49%、長江上遊25%、瀾滄江上遊15%最重要的水源涵養區。

長期不合理的毀林、放牧、農耕——湖泊萎縮,濕地退化,徑流減少,草原嚴重退化,土壤沙化迅速,藏羚羊、野驢數量銳減,生態環境嚴重惡化——恢復林草植被,治理退化草原,改善三江源區生態環境。

第六章,認識省區

第壹節,北京

壹、地理位置:P19活動1

1,位於華北平原北部,東距渤海150KM,東南與天津接壤,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圍。北京的面積是1。68萬平方公裏,現有人口1382萬。

2.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①地形:西北和東北三面環山,地勢較高,東南是華北平原的壹部分;②氣候:北京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幹燥,夏季高溫多雨,年降水量609毫米;③河流:北京的河流屬於海河水系,有永定河、溫榆河、晁陂河三大河流。

3.北京地理位置的優勢:①優越的緯度和海陸位置,北京地處中緯度溫度帶,內陸,離海不遠,這就使北京適宜於中度寒冷、炎熱、幹燥的氣候優勢;戰略位置優越,北京的地形決定了戰時易守難攻,和平時期適合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經濟區位優越,北京西部背靠中國黃土高原能源原材料基地;黃淮海平原以南,盛產糧、棉、油等產品;到達內蒙古北部,中國最大的牧區。這些地區為北京的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北京的城市功能:

北京是我國的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中心:①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的最高權力機構,國務院,中國的最高行政機關,中共中央都在北京;北京是我們國家的文化中心:這裏有北大、清華、人大、中科院等數百所高校和研究機構,還有許多體育場、博物館和許多全國性的文藝團體。(3)北京是中國重要的國際交流中心。這裏有許多外國大使館、國際組織代表處、海外企業代表處、外國記者駐京站,各國的國際會議也經常在這裏舉行。

第三,歷史悠久的古城

1.古城格局:古城格局形成於明清時期,城內建築呈棋盤狀排列,宮殿居中,從中心穿過。

有壹條從北向南延伸並使城市左右對稱的中軸線,呈“凸”字形,房屋南北朝向。

2.北京有許多名勝古跡,如長城、頤和園、天壇、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其中,北京故宮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

3.北京遺址自遼代以來經歷了兩次空間上的大變動,這兩次變動都與水源密切相關。

第四,城市現代化

1.城市現代化表現在經濟的各個方面,如交通便利、信息暢通、環境優美、功能齊全、設施先進、文化教育科研水平高等。

2.北京是中國的心臟,是中國的象征,所以北京必須向現代化大都市發展,因為北京是壹座歷史文化古城,它的歷史對今天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在北京的建設和發展中,我們應該註意在建設現代建築的同時保持老城的格局和原有的風度,這使北京成為傳統和現代並存的特殊景觀。

3.為了北京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和國際競爭力、服務功能的不斷增強,北京壹方面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另壹方面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使北京越來越成為人地協調發展的國際化現代化大都市。

第二節。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

壹,港澳概況比較

回歸祖國時人口(萬人)面積(KM2);主要居民的構成。

香港1997.7.16.78萬1092珠江口以東,毗鄰中國深圳,98%英國人(多來自廣東省),另外2%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及其周圍200多個島嶼。

澳門1999.1224400 16珠江口西岸,鄰近中國珠海,95%(祖籍廣東省),葡萄牙,3%,澳門半島及附近兩個島嶼。

第二,香港人多地少,地形特點是多山少平地。城市建設用地擴張的兩種方式:“上天”——建高樓;“下海”——填海修路。

第三,香港經濟發達——“東方明珠”和“購物天堂”

1,香港第三產業非常發達,是國際貿易中心、金融中心、交通中心、信息服務中心、旅遊中心。

2.香港轉口貿易發達,靠的是以下條件:①優越的地理位置;②靈活的經濟政策(自由貿易港)③與中國大陸的緊密聯系。P31香港與中國內地的優勢互補

轉口貿易是指從壹個國家購買的貨物直接銷往其他國家而不是在當地銷售的貿易形式。中國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轉口貿易夥伴。

香港與內地經濟合作的原則: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出口產品:服裝、電子電器、塑料制品、紡織品、鐘表、玩具主要是消費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

三。澳門經濟與發展戰略

博彩旅遊是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經濟支柱。

攜手內地在珠海發展,形成澳門-珠海-廣州發展軸。

第三節。祖國的神聖領土——臺灣省

1,地理位置(P33活動1,2)臺灣省省包括臺灣省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眾多小島。臺灣省島是中國最大的島嶼,北瀕東海,東瀕太平洋,南臨南海,西與福建省隔臺灣省海峽相望。

2.臺灣省的地形特征:多山,丘陵占2/3,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其中,玉山是最高峰,

3.臺灣省島是壹座富饒的寶島,自然環境優越,森林、礦產、水產等資源豐富,被譽為“東南海域的明珠”。

4.臺灣島屬亞熱帶和熱帶氣候,溫暖濕潤。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產水稻、甘蔗、茶葉和熱帶亞熱帶水果。島上約壹半的土地覆蓋著茂密的森林,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香樟是臺灣省最著名的樹種,其樟腦產量居世界第壹。

此外,臺灣省島還被稱為“海上米倉、東方甜島、水果之鄉、森林之海、東南鹽岸”。P36活動1,2,3。

臺灣省物產豐富的原因:

低緯度(北回歸線穿過臺灣省中部),四面環海;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板塊碰撞構造帶;山區地形;壹條短而湍急的河流。

5.20世紀60年代以前,臺灣省經濟以農業和農產品為主,出口蔗糖、菠蘿、大米和樟腦。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臺灣省重點發展出口加工業,形成了“進口-加工-出口”的經濟。

6.臺灣省的工業主要分布在臺北、臺中、高雄等地。它們位於臺灣西部的沿海平原。影響這種分布特征形成的因素有地形條件、交通條件、人口分布和悠久的發展歷史。P38-39活動1,2

6.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臺灣省第三產業大幅增長,第二產業波動略有增加,第壹產業持續下滑,顯示了臺灣省經濟的快速發展。

第四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壹、地理位置:P41活動1,2

位於中國西北邊陲,從東到西南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8個國家毗鄰,是中國周邊國家最多的省級行政區。面積1.6萬多平方公裏,是中國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是以維吾爾族、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

二、自然環境:

1.地形:三山兩盆,阿爾金山、準噶爾盆地、天山、塔裏木盆地、昆侖山。

2.河流:河流很少,主要是內河。

該地區有兩條主要河流:中國最大的內陸河塔裏木河和流入北冰洋的額爾齊斯河。

3.氣候幹旱。原因:由於遠離海洋,四周高山環繞,來自海洋的氣流不易到達,所以新疆降水稀少,氣候幹燥。

影響:氣候幹燥少雨,水源主要來自高山冰雪冰川融水。在冰雪冰川融水的滋潤下,盆地邊緣山麓出現了許多綠洲,新疆的人口城市都集中在這些綠洲中。

4.新疆(綠洲)是最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夏季(高溫)和(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適宜種植多種農作物。人們利用古代的引水工程(坎兒井)發展有特色的(灌溉)農業。小麥、玉米和高粱是這裏的主要作物。基於獨特的光熱條件,(棉花、甜菜和多種水果)成為新疆綠洲的特色農產品。圖6.36 P43和P43活動1,2,3

5.能源開發:新疆油氣儲量約占全國陸地總儲量的1/3,其中塔裏木盆地天然氣資源占。

占中國陸上天然氣總儲量的22%。

為了穩定東部,大力發展西部,國家實施了“西氣東輸”工程,起於塔裏木盆地的輪南,止於上海,即目標是長江三角洲。西氣東輸概況及其對東西方的好處,P47圖6.40。

第七章,了解省內各地區

第壹部分:珠江三角洲,壹個面向海洋的開放區域

第壹,對外開放的前沿

1.地理位置: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下遊,毗鄰港澳,與東南亞隔海相望。被稱為中國的“南大門”。

2.成為對外開放前沿的有利條件:①區位因素:南臨南海、港澳,與東南亞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優越,海陸交通便利,被稱為中國的“南大門”;②人為因素:人口密集,勞動力資源豐富。有著對外開放的歷史傳統,許多地方都是著名的僑鄉;③政策因素:國家在珠三角地區實行“對外開放,優先發展”的政策(設立特區,全面開放,先富帶後富)。

二、經濟特征:P53活性1,2。三

1.外向型經濟:加工制造業為主導產業,出口為經營方向。

2.珠三角地區外資主要來源是港澳,產品主要通過港澳貿易渠道出口,出口東南亞、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區,創匯很多。到20世紀末,它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和日用消費品生產和出口基地之壹。

他們之間的分工合作模式是“前店後廠”,“前店”指港澳,“後廠”指珠三角。

3.遼中南與珠三角的比較:學習指導與培訓。

第三,城鎮的發展

重要標誌:土地利用格局發生重大變化

原因:①外向型經濟日益繁榮;(2)產業結構變化。

第二段,西雙版納,西南邊陲特色旅遊區。

壹、地理位置:P60活動1,2

1,位於中國西南邊陲雲南省南部,北回歸線以南,橫斷山脈最南端,南與老撾、緬甸接壤,還通過瀾滄江-湄公河與泰國、越南相連。

2.受來自印度洋的濕潤西南季風影響,西雙版納屬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溫較高,明顯分為旱季和雨季。

在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下,西雙版納形成了原始的熱帶雨林景觀。除了海南省,中國的原始熱帶雨林是保存最完整的地方,有高大的樹木,板根,勒死的植物,單樹的森林,亞洲象,綠孔雀,長尾猿等等。

第二,豐富的旅遊資源

1.地處邊境,可以就近發展邊境旅遊和出境旅遊;

2.這裏地理位置優越,風景獨特,動植物資源豐富。被譽為“熱帶動物王國”。

3.這裏少數民族聚居,文化底蘊深厚,民族風情誘人。

註:西雙版納的主要少數民族是傣族,他們住在竹樓裏,吃竹筒飯,過潑水節,跳孔雀舞。這些文化習俗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P60活動2

第三,蓬勃發展的旅遊業

1.長期以來,西雙版納以農業生產為主。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在國家和雲南省相關政策的鼓勵下,西雙版納旅遊業迅速崛起,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促進了西雙版納的經濟發展。

2.旅遊業衰落的原因:①周邊景點增多;②當地景點分散;(3)無良商販不道德;(4)生態環境壓力大;⑤景點都差不多。P63活動2和3

振興對策:P63活動二①科學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旅遊資源;②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第八章:了解省際區域

第壹段,黃土高原,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

壹.地理位置和範圍:P67活動1

1,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至秦嶺,北至長城,橫跨山西、陜西、甘肅、寧夏四省。總面積64萬平方公裏。

2.黃土的形成:風成學說——認為黃土是從中亞和蒙古的沙漠和戈壁上吹來的。P67活動:2

3.黃土地貌景觀:黃土高原、黃土梁、黃土海角。

二。嚴重水土流失P12活動1,3

1.水土流失原因:1。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質組成)、植被等。(1)地形壹般為山地,坡度較大;②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有大雨;③黃土結構松散,許多物質易溶於水;(4)地表裸露裸露,缺乏植被的保護。2.人為因素:①毀林、毀草、陡坡開荒破壞了地面植被;(2)采礦、築路等基本建設不註意水土保持,破壞了地面植被和穩定的地形,同時將大量廢棄土石方隨意傾倒入河溝,造成新的砂石流失。

P69活動三:水土流失易發區: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華北北部山區。形成條件:壹般降水量大,降水季節變化大;地形壹般為山地,地表坡度較大。

2.土壤侵蝕的後果。P68

第三,脆弱的生態環境

1,黃土高原人地關系惡性循環:P71圖8.6438+00。

2.黃土高原生態環境脆弱的原因:P72活動2。

3.幹旱和洪水是黃土高原最重要的自然災害。此外,還有崩塌、滑坡、泥石流。

4.生態建設措施:①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修建梯田、修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控制水土流失;(2)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退耕還林還草,減少過度放牧地區的放牧牲畜數量。

解決黃土高原生態建設的措施:①加強計劃生育,嚴格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②將生態環境脆弱的人口遷移到其他地方,建立新的移民村;(3)政府部門要大力宣傳,為農民提供糧食和補貼,使他們響應退耕號召,積極進行生態建設;④在黃土高原生態建設過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自然條件發展多種經營,增加收入,解決黃土高原人多地少的問題。

第二節-以河流為生命線的地區-長江沿岸地區

壹、地理位置和範圍:P75活動1,2

1.地理位置:長江沿江東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東西綿延3000多公裏;南北寬度大致在長江兩岸100-200公裏範圍內。這是壹個典型的帶狀區域。

從東到西跨越的地形區域:長江中下遊平原、四川盆地、雲貴高原。

其中大部分位於北緯25°至35°之間。長江幹流貫穿東西,內河航運發達。該地區東部的上海、江蘇、浙江在全國海運網絡中處於中心地位,海運發達,地理位置優越。

2.獨特的自然條件:①地形:總體來說比較平坦,以平原和低丘為主;②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征:P75圖8.18),水熱條件好;③河流:河網密布,湖泊眾多,水資源豐富;④自然資源豐富,如水利水電資源、森林資源、野生動物資源、旅遊資源、農業資源、礦產資源等。

二。聯系和輻射長江沿線P78活動1

1,東西方的聯系:P77圖8.22

(1)西部地區可以借助江海運輸進入國際市場;②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商業中心沿長江由東向西相連,成為溝通東西方商業的紐帶;③沿江地區是東部沿海產業向中西部地區推進的通道;(4)沿江地區是東部技術和信息向中西部地區傳遞和轉移的通道。

2.輻射南北功能:P78活動1經過無數南北支流和交通幹道,其經濟技術優勢可以輻射南北,從而將我國南北經濟融為壹體。

3.①沿江輻射的基礎和條件——農業和工業基礎雄厚,高新技術及相關產業發展水平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水陸交通便利;②輻射長江的動力——最具活力的高科技及相關產業;③沿江輻射方向——從局部到南北;(4)沿江輻射的意義——借助沿江經濟技術優勢,整合中國南北經濟,加強區域經濟合作。

  • 上一篇:比老頭樂還便宜,五菱洪光MINI EV體驗:城市出行神器
  • 下一篇:古代的小米是怎麽進入大米的?具體壹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