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成員:
講師:
背景: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不斷完善,消費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中國中學生人數高達7300萬,中學生消費市場成為商家必爭之地。中學生的消費狀況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註。中學生的消費存在很多問題,引起了中學生朋友和家長的關註。為了更深入的了解本地區中學生的消費情況,從而分析中學生的消費傾向,讓人們對中學生的消費情況有更全面的了解,讓中學生走上正確的消費道路!我們小組做了這個調查。
結合這壹地區的實際情況,我們小組在我們學校和周邊學校發放了調查問卷,對學生家長進行了抽樣調查,並走訪了鎮上的壹些商店。以便獲得本研究所需的信息。
從調查中獲得的信息:
關於消費結構:(居民去掉生活必需品)
69.5%的學生每月花費不到100元,5.6%的中學生花費超過200元。
學生的零花錢95%來自父母,4%來自親戚(包括壓歲錢)。65,438+0%通過工作或其他方式就業。
8%的學生花了100%的零花錢:24%的學生花了75%-99%的零花錢;48%的學生花費約50%-74%: 20%的學生花費不到50%。
消費:52%主要是精神消費,其中21%是電影,31%是電腦(包括上網和遊戲),35%是學習用品,13%是其他。物質消費占48%,其中服裝占42%,食品占53%,其他占5%。
12%經常去麥當勞等高消費的地方進行個人消費。
據調查,中學生中的人情消費極其突出!中學校園裏沒有互贈禮物的同學很少。男生壹般會請他們吃飯,女生主要送小飾品,手工藝品,玩具。每個學生壹年的“人情消費”至少幾十元,有的甚至上百元。據了解,這些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靠父母。
關於消費者心理:
超過壹半的中學生能夠接受父母的消費觀。中學生自己最贊成的消費觀是“按計劃消費,適度儲蓄”,贊成人數高達71%。
據統計,約五分之壹的學生在選擇購買的商品時追趕時尚:約四分之壹的學生更註重品牌;約39%的學生以商品質量為選擇標準:約14%的學生既註重外觀又註重質量。
在購物方面,大約壹半的學生選擇了討價還價;少數同學不知道或者不會講價;有相當多的學生從不討價還價。
關於財務管理能力:
壹些中學生對“如何使用錢”感興趣“在理財這個基本問題上,存在著各種不成熟的偏見和誤解。他們壹般不會想到零花錢定期結算和預算的必要性,甚至“身無分文”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的錢都花在哪裏了。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留在房子裏,許多中學生提高了他們的財務控制能力。根據筆者的采訪,大部分留在宿舍的同學都會定期對自己的財務進行總結和預算。約14%的住校生采取定期記賬。
經過調查和訪談,我們小組成員進壹步分析了收集到的數據,得出以下結論:
中學生作為壹種“有生力量”,活躍在社會的消費大軍中。家長和老師都無法理解現在中學生的消費現象。其中壹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現在的中學生消費心理和過去有很大的不同。那麽中學生的消費行為反映了怎樣的消費心理特征呢?壹般來說,應該有以下內容:
新奇:中學生正處於新奇好奇的年齡,對外界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別強。於是被社會上很多新奇的東西吸引,“嘗試”的想法就成了這種心理的來源。
興趣:據了解,由於有些同學是“追星族”,他們每月的大部分開銷都花在購買偶像的磁帶或CD上;有些同學是DIY(組裝電腦愛好者)或者“小網蟲”,錢包裏的大量儲備自然花在了購買相應的軟件、硬件或者書籍上...簡而言之,主要消費者與他們的興趣愛好有關。換句話說,妳的愛好越廣泛,花的錢就越多。更重要的是,現在的學生興趣廣泛是很常見的。
從眾:周圍都是同齡人,而且很多同學家境都不錯,特別容易和別人攀比。這讓很多人產生了“別人有什麽我就要什麽”的想法,當下的壹些時尚主題也推動了這種心理的形成,跟風流行。
盲目性:這種心理特征的形成是建立在前心理學的基礎上的,從眾心理起主導作用。另外,受很多因素影響,比如很多商家看到學生的消費心理,推出很多商品,導致中學生消費流失。比如,某歌手發行了新專輯;壹個運動品牌上市新款式,用不了多久就是“妳有我有”。其實買的商品是否實用,甚至有用,學生買的時候可能不會多想。“盡早買”似乎已經成為當代中學生消費的壹個重要特征。
市場經濟給每個家庭帶來了經濟收入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學生雖然是經濟依賴群體,但卻是市場經濟的最大受益者。“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先富起來”是很多父母的共同願望。父母對孩子的付出和關註,往往超過了對自己的關愛。“殺犢子”的感覺讓他們在孩子身上花了很多錢。在這樣優越的條件下長大的孩子,吃的漂亮,穿的名牌,用的新奇,似乎是自然而然的要求。於是,不知不覺中,校園裏刮起了引領消費之風,同學之間的相互攀比助長了“風”的趨勢。但是,同在壹個教室的學生,經濟條件是不壹樣的。面對收入低的父母、下崗的父母、經濟負擔重的父母,“窮孩子”如何伸手要錢?如此“寒酸”和“不瀟灑”,讓這些學生覺得自己“失業了”,臉上無光,心理失衡。
有條件高消費的同學,物質優越感對他們來說未必是好事。俗話說“玩物喪誌”,物質欲望的滿足往往會抵消精神上的追求。怕吃苦,貪圖享樂,缺乏進取心,使青少年意誌消沈,害怕困難。他們很難經得起挫折和失敗的考驗。
追求高消費對中學生的危害顯而易見。美國心理學家羅博士希望成長中的壹代多壹些“維生素NO”,就是要主動拒絕消費的要求和欲望,就是要時刻說“不”。他相信人的壹生不會事事順心。如果妳想在未來面對挫折和挑戰,妳必須在童年時期打好基礎。壹個年輕人不能指望自己所有的要求都得到滿足,但要控制自己的消費欲望,這關系到他十年二十年後的人生道路、社會地位和競爭力。
但並不意味著消費對中學生弊大於利,因為社會經濟活動畢竟不是泥潭。因此,中學生必須養成正確的消費習慣和正常的消費心理,以適應現實中經濟活動的需要。不要做壹個不會花錢的有錢人。
中學生應該有怎樣的消費觀?
首先要樹立適度的消費觀。適度就是適合家庭經濟條件和學生正常需求的程度。
花錢要考慮家庭的承受能力,不考慮家庭生活條件,追求超前消費是不合適的。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不容易。他們怎麽能用自己能花或不能花的消費要求來增加自己的負擔?適度的學生消費需求,也就是說鼓勵學生為自己的成長多花錢,但不要過分追求快感。比如身體發育的營養飲食,培養智力需求的有用書刊,符合中學生身份的衣服都要買。穿著打扮,吃的玩的時尚,互相攀比,花父母的血汗錢,是不合理的。中學生要繼承前人倡導的生活標準;靜以修身,儉以修身。
其次,中學生要防止盲目消費。盲目消費表現在好不好,有沒有必要,適不適合自己,而是盲目的趕時髦,趕潮流。只要人家說“現在就這樣吧”或者“這個東西國際流行”,人家就有必要有我。中學生要提高審美水平,接受科學的消費咨詢,多聽家長和老師的意見,多思考消費的目的和效果,防止盲目消費。
第三,中學生要抵制不健康的消費內容。資料顯示,某市對中學生做了壹個調查,35%的中學生抽煙,38%喝酒,70%打麻將。此外,壹些學生進入商業舞廳,在電子遊戲上賭博,這些都是不良的消費行為。抵制不良消費,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學生是否建立了正確的審美觀和良好的生活方式。中學生要在修身、勵誌、促學、健身上下功夫,做壹個體面優雅的少年。
消費模式反映了人類文明的水平。中學生的消費模式應該符合社會文明,健康有益。
消費分為生存、享受、發展三個層次。在不愁溫飽的基礎上,中學生的消費應該更多的投入到發展層面。比如訂購有用的書刊,學習電腦,參加促進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我們應該時刻警惕有害消費,防止在某些誘惑下誤入歧途。無論社會多麽發達,節儉的美德總是受到尊重,因為世界上的資源是有限的。過去人們說:“我不敢忘記我貧窮的雄心。”今天,我們仍然需要倡導勤勞節儉的人生觀。中學生應從消費行為中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如何讓中學生有正確的消費觀?
首先要凈化中學生的消費環境。因為中學生自身的因素,很難抵擋很多不健康消費的誘惑。再加上社會上的不良風氣,追求名牌蔚然成風。因此,凈化中學生消費環境勢在必行。
其次,要從各個方面對中學生進行健康消費教育,讓中學生學會什麽是健康消費,如何正確消費。而不是只提倡努力的精神,學生首先要學會怎麽做!
另外,組織中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感受父母的血汗錢!
同時,我們也受益匪淺。首先,我們在日常消費中發現了各種問題,這對以後如何正確消費有很大的幫助。其次,在開發研究項目的過程中,我們小組的每個成員都充滿了責任感,假期的許多活動也增進了我們的友誼。第三,通過大家的努力,充分感受到了研究的樂趣,嘗到了分工合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