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火把節手抄報

火把節手抄報

火把節手稿:

火把節是彜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時間舉行火把節,大多是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動有鬥牛、打山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比賽等。在新時期,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2021年7月,涼山喜德、昭覺兩縣火把節因各種原因取消。

火把節的起源:

雲南各民族的火把節傳說各具特色。納西族關於火把節傳說的諺語保存了火把節起源的重要信息,與《玉溪誌》、《祿勸縣誌》、《屯溪縣誌》中的記載壹起,為探索火把節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線索。雖然大理和昆明關於火把節的傳說隱藏了火把節的起源,但他們的“七夕節”也揭示了火把節的源頭及其深厚的文化。

火把節的寓意:

火把節習俗和傳說的形成,與同源的彜語各民族的原始崇拜有關,特別是對火的信仰。在西南彜語各民族的火把節活動中,仍然保持著用火熏田、驅邪、殺蟲、保苗、催苗、祈福、招光、迎傅銳的民間功能,其中的民間心理和信仰觀念是趨吉避兇。涼山彜族火把節傳說反映了原始社會對火這種具有神秘因素的超自然力量的崇拜,至今仍體現著火把節習俗和傳說的原生態民俗基因。它屬於火把節習俗的早期形式,其文化核心是火崇拜,這與邊強體系中彜族崇拜火的文化傳統是壹脈相承的。

火把節的傳說有很多變體。雖然來源不同,但都差不多。故事的文本結構按照人神鬥爭→人征服神→神報復→人再次征服神→慶祝勝利獲得大豐收的敘事程序展開。這些不同的文本都具有強烈的人文精神,都以宣告人的勝利和神的失敗而告終,這與神話中以神為主導的敘事模式不同。隨著社會的發展,歷史的變遷,人類生存核心問題的轉移(從自然到社會)和階級社會矛盾沖突的加劇,火把節傳說與廣大復雜的各族社會生活緊密交織,進而成為表達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口頭敘事方式。這類傳說是以歌頌祖先和英雄為主題的次級火把節習俗傳說。

  • 上一篇: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 下一篇:現代漢服的宣傳過程中需要註意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