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質上,現代主義設計的基礎是功能主義,主張形式服從功能。德國現代主義設計大師d·拉美西斯(D. Ramses)闡述了現代主義設計的基本原則:“簡單勝於復雜,平淡勝於輝煌;單壹色調勝於多彩;耐用勝於趕時髦,合理的結構勝於盲目跟風。“這種風格引領了世界設計的主流。以至於戰後被稱為國際主義風格。1919包豪斯的建立奠定了現代主義設計的基礎。它主張以理性主義為出發點,以人類對自然的認識和改造為前提,強調壹種以客觀物理規律決定和影響人的主觀人性的規律。許多現代主義者,從德國的Baehrens和Gropes到美國的密斯、賴特、法國的柯布西耶,都以重視功能、造型簡潔、反對多余的裝飾、追求“少即是多”的原則為設計和創作的基礎。
當代現代主義的精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壹是註重形式和風格。第二,具體轉向抽象。第三,性能比繁衍更重要。第四,創作高於審美。從古至今,西方藝術創作的傳統就是求真,註重對客觀外界事物的真實描述和記錄描寫。然而,隨著資本主義工業時代的開始,人們發現物質的東西並不那麽重要。人們因為經濟發展而變得疏離、心理變態,思想變得扭曲。上帝死了,人沒有了精神支柱,孤獨無助,唯利是圖。於是作家們開始在作品中尋找生活的意義,傾訴自己的內心。現代主義文學的這壹轉向也與弗洛伊德對人的意識的關註有關。
在形式上,現代主義采用了壹系列西方古典文學中從未使用過的創新筆法,如《尤利西斯》按照古希臘諸神體系結構化,《喧嘩與騷動》在語言上采用不間斷意識流的寫作手法,《奧蘭多》在情節上大膽改變主角性別,等等。這些作品為西方文學註入了新鮮的活力。
工藝美術運動時期和新藝術運動時期都是古典主義(新舊)向現代主義的過渡時期。後現代主義。
從形式上講,後現代主義是壹種源於現代主義但又反叛現代主義的思潮,它與現代主義之間存在著壹種既是繼承又是反叛的關系。從內容上看,後現代主義是對工業文明負面效應的反思和回答,是對現代化進程中人的主體性的剝奪、感情豐富性的僵化、機械統壹性的整體性、中心性和同壹性的批判和解構,也是對西方傳統哲學的本質主義、基礎主義、“形而上學在場”和“邏各斯中心主義”的批判和解構。後現代主義本質上是對西方傳統哲學和西方現代社會的修正和反叛,是壹種必然走向另壹個極端——懷疑主義和虛無主義的“矯枉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