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是漢人最早的娛樂工具,又名首陀羅,閩南語稱“甘樂”,北方稱“冰漂”或“打老牛”。河北省吳橋地區叫博。形狀上半部為圓形,下半部為尖形。它過去是由木頭制成的,但現在大多是由塑料或鐵制成的。玩的時候可以用繩子纏繞,用力拉繩子讓它直立旋轉。或者利用彈簧的彈力旋轉。傳統的古陀螺,大致是木頭或鐵做的倒錐,玩法是用鞭子劈開。或者用發射器發射。近代出現了颶風戰魂的戰鬥陀螺,戰鬥之王。當然,也有壹些“手扭陀螺”很受歡迎。陀螺儀是青少年非常熟悉的玩具。風靡全球。中國是陀螺的故鄉。在中國山西省夏縣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了壹個石陀螺。可見陀螺儀在中國至少有四五千年的歷史。分為戰鬥陀螺和健身陀螺。
陀螺儀歷史
1700多年前的晉代,中國出現了另壹種有趣的玩具——竹蜻蜓。這種玩具在18世紀傳入歐洲後,被西方人稱為“中國陀螺”。可見真正的陀螺到達國外的時間比這還要早。
竹蜻蜓為什麽叫“中國陀螺”?最初,“陀螺”壹詞是由法國物理學家波酷網在19世紀中葉正式提出的。在英語中,陀螺的意思是“旋轉體”。陀螺是在地上旋轉的旋轉體,竹蜻蜓是在空中旋轉的旋轉體,所以竹蜻蜓也可以說是陀螺。
這樣,任何旋轉體都可以看作陀螺。像我們玩的空竹,雜技中的旋轉、玩盤、拋帽,快速旋轉的芭蕾,都是利用了陀螺原理。陀螺儀在我們周圍的世界隨處可見。小到原子,大到地球,都可以看作是旋轉的螺旋。
陀螺的起源,由於歷史久遠,不作詳細記載,以供進壹步考慮。陀螺儀先出來。
頂端
現在的後魏時期的史籍,當時叫獨樂。在壹般的書籍或者網上的資料查詢中,我們可以知道,在宋朝的時候,有壹個類似陀螺遊戲的小玩意,名叫千千,類似於今天的手扭陀螺造型。它由象牙制成,圓盤直徑約4英寸,中心插有壹根鐵針作為軸心。這是古代女仆用來打發時間的貴族遊戲。它的玩法是將壹個長約3厘米的針狀物體放入壹個象牙盤中,用手扭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