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是三裏屯壹個留著臟辮的嘻哈潮人,晚上愛上年代劇裏的魯迅先生;
平日裏穿著帥氣西裝和高跟鞋的陸家嘴白領,可能是某個漢服文化節的常客;
不僅在網上名人店踩坑種草的怪圈裏浮沈,在博物館打卡,在考古盲盒上蹲著也“真香”。
這些看似支離破碎、矛盾重重的生活側面,反映了當代青年的真實寫照:每個年輕人的胸膛,或多或少都跳動著壹顆跨越中國五千年的心。
當傳統文化被新青年拾起時,市場也直接掀起了壹波“國潮”。大數據也支持這壹趨勢:年輕人正在擁抱傳統文化。
2021年5月,報告百度2021國潮驕傲搜索大數據顯示,“國潮”相關內容的搜索熱度十年增長528%,現在市場已經進入國潮3.0時代。壹些優質國產品牌十年完成品牌升級,確實影響到年輕人的消費選擇。
來源:百度2021國潮驕傲搜索大數據
影響有多深遠?消費數據證明壹切。年輕人比誰都清楚什麽是“喜歡就野,愛就花錢買”的道理。
第13期雙11已經結束。天貓數據顯示,今年雙十壹天貓平臺總GMV為5403億,其中國時尚、老字號以及非遺相關產品異常亮眼。
165438+10月1在第壹波銷售的第壹個小時,20款新銳民族時尚服裝銷售額增長近100%;
漢服市場持續火爆,漢服品牌十三在第壹波預售第壹小時的銷量是去年同期的2.7倍;
00後消費筆、墨、紙、硯的人數和金額同比增長超過100%,榮寶齋、善璉湖筆、李廷貴等“古董級”老字號銷售額同比翻番;
今年有近100家博物館參與了雙十壹。開賣首日,該館文創產品迎來爆發,同比激增超過400%。
Soul對站內用戶的調查也印證了這壹點。據Soul發布的《Soul“Z世代”雙十壹消費行為報告》顯示,10位“Z世代”中,有4位更傾向於購買國貨。
來源:正義之魂研究院
傳統文化不僅侵入當代年輕人的日常生活,也為年輕人選擇工作提供了另類的“就業指南”。
90後與“老古董”
1990年出生的侯老師,是壹個不善言辭的山東小夥,但說起自己的文物修復生涯,字裏行間充滿了“愛”。
2016年,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播出,幾位故宮文物修復師在網上走紅,引來無數粉。“文物修復者”第壹次從幕後走到臺前,受到大眾關註。然而,2014,侯老師入行的時候,“文物修復師”還在專業市場上隱形。可以說侯老師和文物修復真的是“年紀輕輕就相見恨晚”。
來源:靈魂用戶主頁截圖ID:文物修復師
侯老師2013齊魯工業大學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畢業。在2014北京的壹場招聘會上,他偶然註意到“文物修復師”這個異常冷門的職業。對於喜歡歷史、喜歡逛博物館、從小就有設計和繪畫基礎的侯先生來說,他的第壹直覺是,這份工作應該適合他。侯先生毫不猶豫地提交了簡歷,並成功加入該公司,開始了他的“老古董”職業生涯。
“去博物館修文物”是很多年輕人的精神烏托邦,卻鮮有踐行者。因為在這個非常重視高“ROI”的社會,文物修復是個性價比很低的苦差事。相對於修復的高專業性和難度,文物修復師的平均工資並不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