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居世界之首,體現了農民淳樸的性格和拙巧的審美趣味,反映了中國民間藝術崇尚自然、追求和諧的審美趨向,這類藝術品深受國內外市場的歡迎,英國維多利亞博物館收藏了世界上第壹批三色彩陶。界首的彩陶色彩鮮艷,深受歐洲人的喜愛。建國不久,很多國家領導人都喜歡帶在身邊,送給蘇聯、東歐等國家的壹些重要人物。
界首彩陶獨特的造型和裝飾藝術是由多種元素構成的。比如黃金分割率的無意識應用,空間的處理,畫面的布局等等。許多元素的最佳組合創造了第壹件彩陶獨特的藝術個性。但界首彩陶是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不斷觀察、發現、提煉、創造的結晶。從簡單的模仿到全面的藝術創造,從偶然的發現到熟練的掌握,創造美的原理是經過反復的實踐、啟發和規律性總結出來的。因此,彩陶的對稱美、平衡美和裝飾美首先是源於生活、植根於當地的美的集合。界首彩陶的主要材料取自何英河兩岸的水泥層,因此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從而形成了具有個性和獨特藝術語言的界首彩陶。
彩陶最初的形狀多為圓形。據考證,具有圓形特征的決定性因素有兩個。第壹,源於這裏的民俗。陶有道的諧音,圓有團團圓圓的意思。兩者合起來就是道圓而不圓。解放前,淮河中遊盛行婚俗,女方要嫁三彩壇。圓形陶壇上刻有牡丹、梅花喜鵲、蓮鯉等內容。牡丹象征富貴,梅花喜鵲喜氣洋洋,蓮鯉多壹年之意。這些流行的主題都反映了對已婚夫婦美好生活的向往。其次,圓形陶器比其他形狀的容量更大,實用性更強,燒制時不易變形。
界首彩陶造型在圖形的基礎上,廣泛而科學地運用S線,使造型的外輪廓富於變化。立面兩側S弧度的大小、寬度和高度的變化,對陶器的容量和整體美感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從實例中可以看出,界首彩陶的造型符合黃金分割法。在眾多世界著名的彩陶中,圓形陶壇和陶罐的高度與直徑之比大多在6: 4左右。三彩掛盤的底與底的比例也在6: 4之間,所以在自然幹燥燒制過程中其變形率最低。
彩陶首先在世界上使用更多的變化和統壹的法律造型藝術。S形線條的連續變化突出了車身的個性特征,即以弧線為主,直線為輔;從側面看,罐子是由從底部到頸部有張力的弧線組成,而從頸部到口部則用了幾條直線。如此明顯的對比,凸顯了其鮮明的主次分明、對比直截了當的個性。主體部分(也就是祭壇的腹部)的曲線擴張,形成壹個類似於圓形的擴張體,使得S形極為誇張,視覺效果飽滿豐碩。頸部直線的運用可謂點到為止,恰到好處。這些短直線的運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烘托作用,使圓圈更加圓潤飽滿,豐富了造型語言,即曲中有直,柔中有剛,避免了造型單調沈悶的弊端。直線只是長度的變化,而弧線具有力度和形狀的多樣性。直線和弧線的有機結合首先形成了彩陶統壹、協調、平衡、穩定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