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稅源普查的動態分類方法。
對納稅人進行普查,按地段、行業梳理納稅卡,並在此基礎上建立專業戶征收手冊。對專管員的基本工作要求是:在稅收征收手冊中記錄納稅人的開業、歇業、遷戶以及工商業戶的納稅情況;納稅人的內部機構、運作方式、護稅人員名單等信息,分門別類記錄在《稅收征收手冊》中。此外,稅務管理員還應傳達稅收法規,組織商人學習稅法,教育會計人員如實記賬和申報納稅,聯系工作人員和營業員協助收稅,幫助經營戶建賬開票;組織並帶領納稅組長審核申報表,督促工商業者按時納稅;收集信息,掌握情況,查經營戶,堵漏。還要求專門從事該行業的人員了解該行業的運行情況,掌握該行業的發展規律、經營利潤和季節變化;組織和掌握分管行業的民主評議。
其次,社會化分工協作的稅收管理體制。
稅收管理員制度除了對所有納稅人進行分區監管外,還建立納稅隊伍,實行工商業戶集體申報繳納工商稅收制度;此外,在分區管理的基礎上,由專業區的專業人員和相關分局組成專業小組,由專業區的專業人員擔任組長。其任務是:代表特區,加強與有關部門的聯系,與工商界進行稅務咨詢;系統收集和研究行業生產經營和納稅情況,總結交流管理經驗,制定行業稅收征管工作計劃。這些早期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稅源。
第三,稅收經濟思想。
早期的稅收管理員制度也提出了樸素的稅收經濟思想,指出“從經濟到財政”,把財政收入建立在可靠的基礎上。稅務管理人員將征收管理與促進生產結合起來。從專業活動到各項財稅工作,包括稅利檢查、財務檢查,都要著眼於供、產、銷各個環節,幫助企業“比指標、找差距、挖潛、趕先進”,以促進企業生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