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我們漢族延續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午時節、龍舟節、崇武節、艾節等。雖然名字不同,但世界各地的人們的風俗習慣基本相同。這裏有壹些習俗要告訴妳。

1,佩戴香包:

孩子們在端午節戴香囊,據說有避邪驅除瘟疫的意思。其實是用來裝飾內頭的。香囊內含朱砂、雄黃、香藥,用絹布包裹,香氣四溢,再用五色絲線系成壹繩,做成壹串形狀各異,各種精致可愛。

2、綁五色絲線: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五色是吉祥的顏色。所以在節日的淩晨,大人起床後第壹件重要的事就是在孩子的手腕、腳踝、脖子上系上五色線。綁線時,禁止小孩說話。五色線不能隨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壹場大雨或第壹次洗澡時扔進河裏。據說小孩穿五色線可以避免蛇和蠍子的傷害;扔到河裏就是讓河水沖走瘟疫和疾病,讓孩子平安健康。

3.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人的另壹個傳統習俗。家家都要泡糯米,洗粽子葉,包粽子,品種更是五花八門。從餡的角度來說,北方有很多小棗的北京棗子餃子;南方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

4.塗抹雄黃酒:

端午節前後,我國南方許多地區進入雨季,天氣條件有利於蚊蠅和害蟲的活動和繁殖。雄黃是壹味解毒殺蟲的中藥。含有有毒的砷鹽,害蟲聞了會中毒,人塗了也能避開。端午節時,將雄黃與酒混合制成雄黃酒,撒在房間角落和床下,有強烈的滅蚊殺蟲作用。因為雄黃可以從皮膚吸收,所以不宜大面積外用,以防中毒。

5.插艾葉

相傳西周時,五月初五,人們在門戶上掛艾葉(又稱人艾葉)和菖蒲,寓意辟邪。這壹習俗代代相傳,本溪地區的人們至今仍遵循著。

五月初五,居住在東北的漢族、滿族、回族、朝鮮族等民族,日出前都要在各家的屋檐下種上艾葉,門楣上插上桃枝,縫上黃布的小猴子,綁上綠麻的掃帚。兒童的手腕、腳踝和脖子上有雙色線。男女早起,壹起到山野和河邊,走壹趟露水,用流水洗臉,在頭頂上拔艾葉,俗稱避禍除疾。

雖然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傳說,有的說是為了紀念屈原,有的說是為了紀念伍子胥,有的說是為了紀念曹娥,我們無從考證,但是這些端午節的習俗代代相傳。如果妳還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請在下面留言討論。

  • 上一篇:書目的解釋什麽是書目的解釋?
  • 下一篇:有多少種結婚方式,有多少種結婚方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