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安公園南至龍華西路,北至中山南二路,占地近2萬平方米。原為清代張姓私家園林,建國後改名東安苗圃,面積1.1.3萬平方米。1980苗圃改造成公園,征用相鄰土地7000多平方米。1983年5月1日部分開放,5月1日全園開放1984。園區獲得1986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優秀設計三等獎,1986上海市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二等獎。
東安公園是江南園林式公園,以竹子為主。公園布局采用傳統院落與現代園林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植物、地形、水面、建築等園林元素,形成自然簡潔的園林空間。運用造園的手法創造出多樣的園林意境,避免單調和陳詞濫調。門戶、漏窗、遊廊相連,形成壹個曲折幽深、環境優雅的深院。花墻環繞,庭院布局時而幽深,時而歡快;植物有時被竹子遮蔽,有時被茂盛的花草樹木遮蔽。園內以竹子為主要植物,15個品種,400多叢箬竹、毛竹、毛竹、毛竹、毛竹、毛竹、毛竹、南竹、黃竹、大小觀音竹等,錯落有致。庭院、亭臺樓閣都配有花架和花壇,花壇是用太湖石砌成的,四周是常青的夾竹桃、香樟和柏樹。獨具風格的翠竹樓、朱芳亭、紅星亭、李倩亭、福建軒;栩栩如生的花仙子、婀娜多姿的孔雀姑娘玻璃鋼雕塑;翠竹湖、觀魚池、山泉溪、碧泉、水質清澈的新奇兒童樂園等20多個景點分布在各個院落,構成了壹幅精美的立體畫卷。
主要景點(區)
大門,第壹庭院:公園北面正門采用民居風格的吊花門,設計獨特,三面青瓦白墻,植以翠竹。中間建壹個民居風格的小吊花門,樸實無華,沒有復雜的裝飾。門內是壹個用鮮花和假山裝飾的小庭院。向左轉,步入青竹流水環繞的“水竹園”,讓人頓悟。小院正南,透過墻上的格子窗,隱約可見內院的景色,卻無門可入,有壹種高不可攀的效果。水竹院左右粉墻上有各種漏雨的窗戶,西側有壹個通往第二個小院的門道。
第二個院子左邊的院子是封閉的,右邊的第三個院子通向壹邊的翠竹樓,另壹邊是第四個院子。
翠竹樓:第四個院子裏的壹個水池反映了周圍的風景,壹個年輕女孩的雕像矗立在池畔。翠竹樓位於小院的西北方。樓前有壹池清水,水面上有亭子和小橋。該建築為兩層四開間的混合結構,占地約200平方米。建築中的桌子、椅子、凳子、繪畫、懸掛、天花板和護墻都是由竹子制成的。樓門口掛著壹副半圓柱形的竹對聯,上面刻著蘇東坡的名句“寧食無肉,不生無竹”;由滬上書法家張森書寫,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從欄桿上俯瞰,竹影婀娜,整個園林景色盡收眼底。
迎春院:公園西南側的迎春院,粉墻黛瓦,墻上有格子漏窗,還有壹個圓形門洞與其他院落相通。公園裏種植了榆樹、香樟、雪松和桂花等樹木。院子裏有壹個門廊,壹個亭子和壹個畫廊。玄關名為“福建”,朝南混合結構,面積約160平方米。在門廊的東面有壹個與李倩亭相連的遊廊。陽臺和李倩館都是混合結構,頂部是藍色的小瓷磚。這組建築是老年遊客的遊樂場所,軒亭之名意為“老人騎在馬上,誌在千裏”。
朱芳亭:朱芳亭在花園的中間,有壹個竹結構和竹屋頂,它的四個角是平的。亭的東側建有半磚墻。墻上有漏窗,墻上擺了壹套石桌板凳,壹點也不搞笑。亭子南面是大草坪,北面與花園水池相連,景色優美。
相思亭:園西南角建有雙檐八角相思亭,均為竹制結構,角上翹,亭身以竹欄桿、竹凳為材料。亭子周圍有郁郁蔥蔥的樹木。環境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