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怎麽讀?個人覺得只是刷刷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什麽是美?在西方美學史上,柏拉圖開始討論美的問題。當然,在閱讀第壹章的過程中,我們還會遇到海德格爾、亞裏士多德、畢達哥拉斯、朱光潛、高爾泰、李澤厚等人。各種對美的定義和觀念相互碰撞,我們對美的理解達到了壹個新的階段。
什麽是美?美不是外在的、物化的“美”,也就是說,美不是壹個實際的對象;美不是主觀的,而是物化的“美”,也就是說,美不是頭腦中純粹的精神對象。
我們普通人習慣用主客二分來看世界,這是壹種方法論,就是把人和事分開來看。所以,我們會忽略這個現實的“生活世界”,同時,我們也無法理解這個影像世界。
美感的世界純粹是意象的世界。
審美活動是指人們與現實生活世界進行交流和聯系,產生壹個意象世界,這個意象世界不是純粹主觀的,而是人們對現實生活世界的體驗。從中國傳統美學的角度來說,叫情景交融。
也就是說,美是在人的心靈與現實世界的接觸中映射到意象世界的。既然美是壹種審美活動,那麽在審美活動中就產生了意象世界。這個世界也是胡塞爾的“生活世界”,是中國傳統美學中的“自然”。
也就是說,每個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層次,美的形象是不同的。比如壹朵花,雖然在妳看到它之前就存在了,但並沒有產生美。壹旦妳看到它,感受到它的形狀、顏色和香味,妳就在意象世界裏造了壹朵花。這是壹種審美活動,妳感受到了美。
王國維的“境界”是審美意象,是情景交融。按照中國的傳統審美,是壹個“興”字,是壹種意趣。在圖像世界裏,展示的是真實,是“展示真實”。它在影像世界中,以生活世界的面目呈現。
按照中國的美學,天地是不可分的,所以才有了易經這樣的奇書。
這種對美的理解本身就突破了主客二分的認識論局限,回到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壹”的狀態,回到了存在的自然狀態,或自然狀態。
美的對立面不是醜,醜也是審美活動之壹,但不是所有的醜都會進入形象世界,這就涉及到真善美的統壹。美的對立面是不敏感,也就是王國維所說的“迷茫”,審美的冷漠、單調、平庸。
我回想起最近去美術館看鈞窯瓷器,聽講師講解什麽是窯變,什麽是開膜,什麽是冰裂。冰裂的過程極其緩慢,大約需要40年。我也明白了為什麽鈞窯瓷器是國寶,明白了氧化銅作為著色劑,經過窯變,產生了各種彩線,五彩斑斕,絢麗多彩。
了解這些知識有助於我理解鈞窯瓷器,但這與我的審美活動無關。
我的審美活動是當我直視鈞窯瓷器的碎片,並通過色彩和形狀將它們投射到我的影像世界時的美好體驗。
但是瓷器的知識可以提高我對瓷器的感情,就像壹朵花,在原始人眼裏沒有獵物漂亮。瓷器的知識相當於把我從瓷器的原始人中解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