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當時貞豐裏只是壹個集鎮的雛形,和壹個村子差不多。1127,金二香跟著宋高宗往南走。搬到這裏,人口逐漸密集。元朝中期。傳說中的江南富豪沈萬三的父親沈悠,從湖州南潯遷到周莊東邊的東寨村(元末又遷到銀子浜)。他因經商逐漸發家,使貞豐顯得繁華,在南北城市形成了以富安橋為中心的河兩岸老集鎮。
到了明代,該鎮的輪廓擴大了,向西發展到後港街傅宏橋和鐘石街普慶橋壹帶,並遷入後港街。
到了清代,居民越來越密集,紮西地區逐漸成為壹排,商業中心從後港街轉移到鐘石街。此時已演變為江南重鎮,但仍稱貞豐裏。直到康熙初年才正式更名為周莊鎮。
另據資料顯示,春秋至漢代周莊有“搖城”之說。相傳,周莊的歷史更為悠久,因為吳王、韓越之子都被封在這裏。鎮郊太師湖發掘的良渚文化遺跡也證明了這壹點。
周莊在元代屬於蘇州常州縣。明代中期屬松江府華亭縣,清初歸常州縣。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周莊鎮因元和郡而壹分為二,約五分之四屬於元和郡(今吳縣市)。五分之壹屬於吳江郡(今吳江市)。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江蘇巡撫陳文恭將原來設在吳縣交趾鎮的巡檢司遷至周莊,轄胡成湖、黃天蕩湖、獨墅湖、陰山湖、白仙湖,幾乎覆蓋了半個縣。
周莊從壹個小集鎮迅速發展成為商業重鎮,與江南富豪沈萬三的發跡密切相關。沈萬三利用西部連接京杭大運河的白仙河(即東江)和東北的柳河出海通商,把周莊變成了糧食、絲綢和各種手工業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促進了周莊手工業和商業的迅速發展。最突出的產品是絲綢,刺繡,竹制品,腳爐和酒。
周莊環境幽靜,建築簡單。雖然經歷了900多年的滄桑,但仍然完整地保留了原始水鄉的建築風貌。鎮上60%以上的房子還是明清建築。只有0.47平方公裏的古鎮,有近百座古典民居,60多座磚雕門樓。周莊古民居依然存在,最具代表性的是申廷和張婷。同時,周莊還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橋,* * *同構地營造出壹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絕妙山水畫。
歷史悠久的周莊為古鎮創造了許多景點。著名建築師羅稱贊周莊“不僅是江蘇的瑰寶,也是國家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