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瀝青路面在建成當年或建成後不久的2 ~ 3年內,就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車轍、坑槽、網狀裂縫等早期損壞,其中很多是由水損害或疲勞引起的。這些損壞的最直接原因是施工質量差和離析。這些項目大多經過維護或局部銑改後,能在短時間內逐漸變得相對穩定。這類早期損壞往往與管理倉促、使用材料不良、離析嚴重、壓實不到位、排水設計不合理、經常有嚴重超載車輛經過有關,有些還與路基變形有關。這些項目到最後,撓度往往不大,甚至小至個位數,接近於零。但是基層裂縫嚴重,或者路面嚴重離析。從路面裂縫和孔隙進入的水不能迅速從基層排出,基層和瀝青表面之間的層變得不連續。壹些路面的瀝青層也因施工汙染嚴重而不連續,使瀝青層處於不利的受力狀態。在重載交通作用下,大拉應變下出現裂縫,發生唧泥。另外,有些路段,尤其是大上坡路段,在高溫下無法抵抗大交通量和車轍的巨大剪切變形。
另壹類早期損壞是指壹般達不到路面設計要求的設計壽命(多為l5年,少數為20年),與國際上20年甚至30 ~ 40年的較長設計壽命無法相比。最多也就是7 ~ 8年,或者10年左右必須大修壹次,而這種大修往往是“破腸破肚”的,不僅是瀝青路面養護,同時,這種使用壽命短,耐用性不足,讓我們非常擔心。在日本國內,從1963年的沈明高速到1998年的7月,高速公路總裏程已達6450公裏,其中34%修建於10年以下,32%修建於10年至20年之間,34%修建於20年以上。使用年限在20年以上的高速公路約占總裏程的30%。瀝青路面的設計壽命雖然是10年,但已經遠遠超過了規定的設計壽命,能夠造成結構破壞的段落很少。壹般都是經過表面反復維護才壹直使用到現在。根據路面損壞原因分析,維修裏程占60%以上,因裂縫而維修的裏程占20%左右,其中很多是路面老化造成的。這種情況與我國瀝青路面的使用壽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鑒於我國的實際情況,全厚式路面的瀝青層要求非常厚,短期內在我國應用不太現實。引進和發展柔性基層瀝青路面和混合基層瀝青路面具有重要意義。由於我國在半剛性基層方面有著豐富的應用經驗,為了有充分的把握,應該首先發展混合基層瀝青路面。即瀝青混凝土作為面層,瀝青穩定碎石作為基層,無機結合料穩定集料作為基層。也可以在半剛性基層上鋪級配碎石過渡層,防止反射裂縫,便於排水。我們不能完全否定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但需要認真總結和借鑒國內外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改進其設計和應用,明確其適用範圍,重新認識和分析其優缺點,不是要完全否定這種結構,而是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優缺點,最大限度地減少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的早期損壞,延長瀝青路面的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