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過年”。燃放鞭炮意味著辭舊迎新。早上吃餃子,中午吃年夜飯,晚上吃甜點。白天不鬥嘴,不摔盤子,壹下子說“歲歲平安”。這是壹個好兆頭,預示著來年壹切順利,家庭幸福。鄰居見面,互道吉祥話。晚輩向長輩磕頭,長輩給孩子發壓歲錢。
初二到初五,已婚女性要父母“拜年”。帶上包子、條(排骨)和四種新鮮蔬菜(四季的長親)。
元宵節
又叫上元節,元宵。正月十五,晚上看花燈,十五、十六還有各種民俗娛樂活動。在家裏,形狀像蟲子、刺猬、口袋和棗山的大饅頭用白面粉蒸,象征著來年的豐收。
農歷二月初二
也被稱為龍擡頭。民間有“正月不剃頭,剃頭就死”的禁忌,所以人們等待這壹天剃頭以求好運。家家攤煎餅,爆米花,炒黃豆。
清明節
掃墓祭祖。墳前燒紙,掛白條喚魂。
端午節
俗稱五月端午節。家家戶戶門口插著艾草,孩子們戴著香囊,脖子上、手上、腳踝上綁著五彩線。日出前去河邊洗臉吃粽子。
鬼節
俗稱鬼節,7月15日,煎包子,上墳祭祖。
中秋節
也就是8月15日。節前帶月餅水果交新朋友。晚上,全家人在拜月團聚。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習俗。
十月
俗稱鬼節。去墳前給墳添土。家家戶戶都吃油包子。俗話說“十月壹日,妳唧唧喳喳。”
冬季至日節
二十四節氣之壹。從冬季至日數到九。家家戶戶都吃餃子,俗話說:不吃餃子耳朵會凍。
臘八節
俗稱拉巴兒。民間有句話叫“吃臘八飯,開年”。臘八粥象征著豐收,有人把臘八粥畫在樹上,祈禱大樹小樹吃臘八粥,來年結更多的節。
向竈神獻祭
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裝飾廚房糖果,把老竈主送上天,並叮囑他“在天說好話,在下世界保平安。”為了來年有個安穩的家。正月初壹上午,請回棗師傅。“臘月二十三去,初壹十五來。”
除夕
家人團聚也叫“留福”。睡得越晚,來年越有福氣。
農歷正月十五是中國漢族人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壹月,古人稱夜為“宵”,十五是壹年中第壹個月圓之夜,所以正月十五叫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根據中國的民間傳統,在春回的節日夜晚,月亮高高掛在天上,地上掛著成千上萬的燈籠。人們會看燈籠,猜燈謎,吃元宵,合家團圓。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和春節結束時慶祝。
元宵節,也被稱為小元月,元宵節或元宵節,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是春節後的第壹個重要節日。錢塘瞿佑《雙頭牡丹燈》:“每年明州放五夜燈。全城的女人都得看。”
正月是農歷的第壹個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正月十五叫做“元宵節”。正月十五是壹年中第壹個月圓之夜,也是春回的夜晚,所以人們慶祝它,慶祝春節的延續。元宵節也叫“上元節”或“燈節”。
正月十五叫上元節,也叫元宵節,歷史悠久。上元節的內容非常豐富,晚上人們可以“玩花燈”,即放花燈、看花燈、玩花燈、放煙花。元宵,上元節的喜慶食品,香甜可口,深受大家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