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常禮教,三從四德”壹些民族的傳統精髓還是要繼承和沿襲的,孔孟思想還應是我們做人、做事之本。“仁、義、禮、智、信”,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仁,不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以仁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懷,經過現代改造,可以轉化為現代人文精神。義,與仁並用為道德的代表:“仁至義盡”。義成為壹種人生觀、人生價值觀,如“義不容辭”,“義無反顧”,“見義勇為”,“大義凜然”,“大義滅親”,“義正辭嚴”等,義是人生的責任和奉獻。禮,與仁互為表裏,仁是禮的內在精神,重禮是“禮儀之邦”的重要傳統美德。“明禮”從廣義說,就是講文明;從狹義說,作為待人接物的表現,謂“禮節”、“禮儀”;作為個體修養涵養,謂“禮貌”;用於處理與他人的關系,謂“禮讓”。這些已經成為壹個人、壹個社會、壹個國家文明程度的壹種表征和直觀展現。“禮之用,和為貴”,其價值取向為“和諧”。繼承發揚禮,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智,從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學智慧,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結合和統壹起來,這是我們今天仍要發揚的。信,是做人的根本,是興業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講信義是中華民族***認的價值標準和基本美德。
當今社會,家庭經濟相對富裕,家家基本都是獨生子女,視為掌上明珠,舍不得讓孩子受壹點委曲,讓他們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更談不上對他們進行磨難教育,壹些傳統的精髓擯棄了。培養壹個孩子的孝心,其實是培養他對整個宇宙,整個大自然的壹份感恩和敬畏。以孝敬為美,以孝敬為樂,以孝敬為榮,以孝敬為風尚,要追就追孝敬星。讓孝成為壹個民族的.美德和高度,小家是大家的壹個縮影,是大家的壹個細胞,當壹個小家其樂融融,那麽無數個其樂融融最後會變成壹個大的其樂融融,那就是和諧社會。
再說壹說當今的部分女性吧,過去對女人來講,笑不露齒,足不出戶,講三從四德等。當今社會女人的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我認為要有壹個度,女性賢惠、端莊的形象不能丟失,君不見,某辦事機構,壹些“摩登女狼”,濃裝艷抹,眼光露骨,媚態盡現,舉手投足之間,裸露著肚臍,不知是在工作,還是在獻媚,有損於女性的形象。著裝打扮要分場合地點,若在海邊,穿泳裝都覺得合情合理。所以,做為女性要自愛,雖然社會地位提高了,但壹些本質的東西不能丟失。
再說說當今職場的部分年青人,因大都是80、90後出生的,在家裏嬌生慣養,步入職場後,缺少主動性,沈迷於網絡、手機、短信……,更談不上象過去的年青人,提前到工作單位,打掃衛生、打水,臟活、累活搶著幹,那個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思想已經淡然了。當然,此壹時,彼壹時,我們不能以老眼光去衡量他們,但至少中華民族壹些傳統的精髓不能丟失。
中華民族傳統的精髓是幾千年的精神結晶,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但是傳統的精髓是每個時代都要傳承的,不能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