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辯證思維方式,體現在對矛盾對立物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辯證關系的深刻把握。這種所謂的模式,可以讓人在看待問題時很難走向形而上學的絕對化,避免固執、僵化和教條主義。
“無為”不僅是壹個思想命題,也是壹種具有方法論意義的思維方式。“無為”之法,教人在看待問題和處理事情時,要善於順其自然。
不要魯莽和硬碰硬,要學會換個角度思考問題,退壹步想問題,善於引導形勢,柔中有剛,以退為進。這種所謂的方式構成了中國文化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
老莊認為樸素是最美的,所謂“樸素與世無爭之美”。把“自然”和“簡約”確立為最高的審美原則。老子說“無言”,莊子說“得意忘形”,使得文學往往追求“言外之意”,“言之不盡”。
人總是在自然中,人的感情的喜怒哀樂也是與自然運動的變化相輔相成的。詩歌壹直是中國文學的主流,從《詩經》、《楚辭》到唐宋詩詞的輝煌。
中國文人的抒情對象不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而是更宏大的存在——自然。他的創作空間是在“世界是美好的,規律是四季分明”的框架內。他寫的永遠是:乘風破浪,風景如畫,春花秋月,羊群飄零,落紅。中國詩歌的最高境界是:敏銳的洞察力,捕捉到自然與人瞬間的交流。
道家觀念推翻了統治者“賞賜”法律和人民自上而下的運行秩序,而是充分肯定了人民以“自平等”、“自正”、“自決”自下而上促進社會和諧的能力。
擴展數據:
道家思想的主流流派有:黃老列莊和黃老學派、縱橫家、修真學派、法家學派、玄學和楊朱學派,可能對莊子有影響。神道、田文等齊陵之下的法家學派也是在道家思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兵家思想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
無為而治是老子對君王的告誡,不與民爭利。古代的皇帝壹向很重視道教,凡是用道教思想治國的,都會富強。現代人說道家,是中醫中平靜心靈、無為自然或養生的表面印象。真正的道學遠比這些表面印象深刻。
漢文帝和漢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國,變得強大。漢武帝崇道,儒者董仲舒提出了揚孔抑百家的主張。此後,道教逃入民間的暗流中,但它繼續對中國古代思想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百度百科-道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