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流域是當代中國經濟發展的脊梁,“長江經濟帶”是我國綜合競爭力和戰略意義最強的經濟區域。廣泛分布於長江流域的文化遺產是保護、傳承和弘揚長江文化的重要載體。在長江流域“* * *重在大保護而非大開發”的背景下,為了保護和傳承長江流域的文化遺產資源,長江流域各城市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取得了壹定的成績,但仍面臨壹些突出的問題。
(壹)長江流域文化遺產保護取得成效。
首先,考古和學術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年來,長江流域的考古發掘取得了許多突出的進展。長江下遊良渚遺址、河姆渡遺址等古遺址中絲織品或紡車的進壹步發掘,長江中遊湖北京山屈家嶺、湖南安鄉唐家崗等古遺址中陶瓷或石制紡車的發掘,長江上遊三星堆遺址等古遺址中絲綢殘跡的發掘,進壹步證實了長江流域在4000年前中國早期絲綢文明中的重要地位。特別是2019年至2021年,三星堆遺址壹系列豐富的考古發掘,不僅使進壹步追溯長江流域乃至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和文明史成為可能,也為長江流域上中下遊乃至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的早期文化交流提供了實物支持。隨著長江文明考古研究所等專業學術機構的建立,大量長江文化學術研究的開展,為進壹步闡釋長江文化的歷史淵源、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是長江流域文化遺產資源保護得到加強。長江流域文化遺產資源豐富。長江經濟帶有11個省市* * *擁有14項世界文化遺產,3項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1600多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近1300個,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6000多項。近年來,長江流域各省市進壹步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在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中,應遵循規劃先行、保護與開發並重的原則,註重文化遺產的立法保護。貫徹依法、及早、科學保護理念,重視文化遺產保護法制建設,不斷完善文物保護體制機制,落實文物保護監管責任。統籌推進城鄉建設中的文物保護工作,劃定文物保護範圍,加強文物保護管理。註重文化遺產的科學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培養,完善遺產保護的制度建設,積極探索數字化保護手段,加強文化遺產的展示和傳播,加強文化遺產與旅遊的融合發展。
三是文化遺產旅遊項目開發力度加大。長江流域重要節點城市,特別是成都、重慶、武漢、南京、上海等地,統籌城市、山水、人文等要素,推動城市景觀、農業、文化旅遊深度融合,文化遺產保護與旅遊融合,努力打造長江流域黃金旅遊目的地。壹是圍繞文化遺產和沿江景觀,開展重要遺址公園和生態公園建設,提升原有景區,如重慶黃花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武漢盤龍城遺址公園項目、南京九大“城市客廳”建設等。二是積極引入社會資本註入活力,打造長江文化遺產旅遊項目,不斷提升城市的文化影響力,如重慶嚴豐三國文化旅遊項目、武漢尹稚郵輪項目、黃鶴樓夜遊項目等文化遺產旅遊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