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江陰雖然有很多自然資源,但目前的發展是環保和循環利用,主要是科技和下壹代的教育。江陰的老師沒有名氣,也沒有很強的高科技。都是電子廠。雖然有發展潛力,但是前途肯定不高,大部分人力資源都在蘇州南京。
江陰現有社會事業參考;
科學與技術
2019年,江陰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16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500家;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器企業190家;748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無錫雛鷹3家,瞪羚、準獨角獸企業6家,分別為1。高技術產業產值達到2257.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37.2%。
2019年,江陰獲批建設1企業省級重點實驗室,8個省級研究生工作站,與省工業技術研究院共建1聯合創新中心。
江陰新建企業院士工作站3個,獲批省級、無錫市級企業院士工作站3個;江陰有195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無錫有27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14個,共有省級工程技術中心162個。
2019年,江陰獲得省級科技成果轉化項目5項,省級R&D重點項目6項。引進科技人才項目18個,引進外籍高端人才47人,引進外籍專業人才200人。入選省科技副院長8名,入選省雙創團隊、省雙創(創新)博士3名;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1項,省級科學技術獎6項。
衛生保健
截至2019年底,江陰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626個,其中醫院35個,衛生院1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1個,開放床位9591張。* * *衛生技術人員11463。
2019年,江陰市醫療服務總量為11458200人次,住院306800人次。
教育業務
截至2019年底,江陰有各類學校教職工17705人,在校學生179225人。幼兒園在園幼兒44682人,小學和初中普及率均達到100%,初中畢業生畢業率達到96.7%。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江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