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經典作為壹種特殊的歷史文化資源,並沒有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成為封存的歷史。它們也是存在的,原著還在被閱讀、被觀看、被欣賞,成為當代文藝創作的資源,被反復改編、翻拍、被覆蓋。
紅色經典是《工農兵文藝》,把千百年來被忽視和鄙視的普通人塑造成英雄,有別於五四時期對平民的俯視和憐憫,把平民尤其是農民的日常生活以前所未有的細膩方式展現給讀者。
紅色經典所表達的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感、理想信念,以及超越自身利益所追求和創造的崇高藝術境界,是最珍貴的文學遺產,也是當今文學寫作所缺乏的,需要學習和吸收,尤其是在掙脫“經濟權力”束縛的時候。
如今,活躍在文藝創作第壹線的作家、藝術家,無不受到紅色經典的熏陶,紅色經典已成為當代文藝創作的傳統和資源之壹。與紅色經典誕生時風雨飄搖的革命和戰爭年代相比,當代中國也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應該能夠產生新的經典。
紅色經典是《工農兵文藝》,把千百年來被忽視被鄙視的底層普通人作為主人公,塑造成英雄。我們可以認為它也傳遞了壹種地道的平民精神。它的平民精神不同於五四時期對平民的俯視和憐憫,而是仰視和仰視。
特寫平視讓平民尤其是農民的日常生活以壹種前所未見的細膩方式呈現在讀者面前。
只有像劉清、梁斌、浩然這樣真正熟悉農民、熱愛農村生活的作家,才能如此深情的描繪蛤蟆灘、千裏堤、白洋澱、東山塢的自然風光,讓讀者在渲染時代的時候,感受到農民樸素的精神追求和世俗的悲歡離合。
梁生寶、朱老中、肖長春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比農民高。但這些人物也不乏可信度,因為他們並沒有脫離實際。他們仍然讓人感覺像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牽線木偶。
紅色經典彰顯集體主義精神。五四時期“個人”的發現具有重大的積極意義。尊重個人生命和個人權利是現代性建構中最重要的成就之壹。但是,關註和尊重個人,並不意味著個人利益至上,不強調團隊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在今天的語境下也可以翻譯成團隊精神。
人既是個體,也是社會人。個人價值是前提,集體主義和團隊精神超越了個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紅色經典以革命浪漫主義為主,傳遞出壹種非常獨特的魅力。紅巖中的英雄超越常人的地方,不是他超凡的武功,也不是他的智謀,而是他基於信仰的超強意誌力。
紅色經典的超越精神不僅僅體現在主角的精神氣質上。還體現在作品營造的藝術氛圍和審美境界的超越性上:即使讀者知道林道靜不等於楊沫,或者蔣華不同於馬建民。
知道真實的虎山並沒有小說裏寫的那麽險峻,瓊海的《扶南》和電影或者舞劇裏的情況不壹樣,我還是喜歡沈醉在作品的藝術氛圍裏,因為作品已經把大家引入了彼岸更美好的世界。
所以,時間流逝後,讀者可以批判紅色經典的局限性,但不能忘記它,我們也不應該忽視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