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龍宮遺址位於隴西縣南安鄉壹心村廟兒巷,相傳為李氏家族居住地。唐朝中期,這裏有三組宏偉的建築,稱為李嘉龍宮,殿宇眾多,建築雄偉,規模龐大,規格高於寺廟。自古以來,李姓子孫就在這裏祭祀祖先,其中龍喜堂的牌位就掛在主紀念館裏。寺門上掛著龍禧堂的巨幅牌匾;這裏有李氏始祖李、李氏始祖伯、李氏始祖伯有公、李氏始祖三塊牌位和漢白玉雕刻的李祖像,已成為世界上主要的李氏祭祖場所。龍禧堂龍禧堂前有戲臺五棟,後有龍宮建築五座假山,均毀於軍災。現在五樓和三座假山已被夷為平地,僅存十壹座龍宮建築,建築面積約800平方米,兩座假山。今天只剩下牌樓了,叫頭天門。黎族人還繪制並保存了壹幅李嘉龍宮圖,古建築需要重建。隴西四中1958改建時,所有古建築都是簡單改建。1993年9月,李嘉龍宮西正殿和北首門恢復原貌。現存於古建築中的雕龍,栩栩如生,栩栩如生,蜿蜒繞梁,高聳入雲,似龍形之樹,鐫刻著歲月的流逝,記錄著中國隴西李文化發源地的變遷。
仁壽山
仁壽山是壹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素有“天涯上仁壽”的傳說。以前這裏亭臺樓閣眾多,花木繁茂,壹派郁郁蔥蔥的繁榮景象。建於唐中期的龍禧堂,曾依山而立,雕梁畫棟,丹青彩繪,飛檐翹角,氣勢磅礴。壹整天,香煙彌漫在空氣中。自古以來,李的子孫就在這裏祭祀祖先,緬懷先賢的豐功偉績。唐末,社會動蕩,民族交融,李在隴西大規模南遷,隴西會館數次被毀,成為壹片廢墟。改革開放以來,在上級支持下,積極爭取資金,大規模建設仁壽山旅遊景區,成為省級森林公園。同時,我們在仁壽山設立了“龍禧堂”。1994年,我們在國內外提出了恢復龍喜堂的設想,並組織力量進行了可行性論證,制定了龍喜堂的建設方案。2000年,我們又組織專家對規劃進行了修改,撰寫了《仁壽山省級森林公園龍溪堂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並經縣委、政府批準。該項目利用現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充分挖掘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建設迎賓區(太白飯店和購物中心)、祖區(設有“六堂-廳”,即畫像廳、忠義堂、名人廳、金石廳、展廳、藏書廳、功德廳,並依地形建有亭、臺、樓、閣)和祭祀區。本項目建設總投資3044165438+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2937.23萬元。項目建成後,將為古絲綢之路增添壹道亮麗的風景,也為更多的李氏和海內外各界遊客來隴西尋根祭祖、旅遊觀光提供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