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靶向制劑的分類

靶向制劑的分類

被動靶向制劑是壹種天然的靶向制劑。載藥微粒被單核-巨噬細胞系統中的巨噬細胞(尤其是肝臟中的庫普弗細胞)攝取,通過正常生理過程轉運到肝臟、脾臟等器官,但很難到達其他靶點。靜脈註射後,被動靶向顆粒在體內的分布首先取決於顆粒大小。通常粒徑在2.5~10微米時,大部分積聚在巨噬細胞內。當小於7微米時,它通常被肝臟和脾臟中的巨噬細胞吸收。200~400 nm的納米顆粒集中在肝臟並被肝臟迅速清除,而小於10 nm的納米顆粒則在骨髓中緩慢積累。大於7微米的顆粒通常通過機械過濾被肺的最小毛細血管床攔截,並被單核白細胞吸收到肺組織或肺泡中。除了粒徑,顆粒表面性質也對分布起重要作用。

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對微粒的攝取主要是通過血液中調理素(包括igg、c3b或纖連蛋白)及相關受體在巨噬細胞上的吸附來完成的:吸附了調理素的微粒粘附在巨噬細胞表面,然後通過內部生化作用(內吞、融合等)被巨噬細胞吸收。).顆粒的粒徑和表面性質決定了哪些調理素成分被吸附以及吸附的程度,也決定了吞噬的方式和機制。

被動靶向制劑的載藥顆粒包括脂質體、乳劑、微囊和微球、納米膠囊和納米球。

①脂質體

指將藥物包裹在類脂質雙層中形成的微囊泡,為脂質小球或液晶微膠囊。

②靶向乳劑

乳劑的靶向性在於其對淋巴的親和力。

油性藥物或親脂性藥物制成的O/W或O/W/O靜脈乳劑乳劑,使原藥集中於肝、脾、腎等富含巨噬細胞的組織器官。

③微囊和微球

指藥物在輔料中溶解或分散形成的微小球形實體或囊泡。

④納米膠囊和納米球

納米膠囊屬於藥物庫的膜殼型,納米球屬於基質骨架型。粒徑為10~1000nm的溶液在水中形成膠囊。能穿透細胞壁擊中靶點,不堵塞血管,能靶向肝、脾、骨髓。微囊化是利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或* * *聚合物(膠囊材料)包裹藥物的壹種新劑型。膠囊具有隔離外界與藥物接觸,防止藥物氧化、水解和揮發,掩蓋不良氣味,減少復方制劑中配伍禁忌的作用。我國已開發的中藥揮發油微膠囊有10多種,如能提高穩定性的芥子油微膠囊、能掩蓋不良氣味的大蒜素微膠囊等。,還可以制備特殊性能的微膠囊(磁性微膠囊、pH敏感微膠囊)用於靶向藥物釋放。

微球是將藥物分子溶解或分散在輔料中形成的微小球形實體,常用生物可降解材料作為載體,如蛋白質(明膠、白蛋白等。)、糖類(瓊脂糖、澱粉、葡萄糖、殼聚糖等。)和合成聚酯(如聚乳酸、丙交酯-乙交酯聚合物等。),而由二乙氨基乙基葡萄糖、血清白蛋白和可降解澱粉制成的微球則具有生物特性。

靶向微球可分為三類:普通註射微球、栓塞微球和磁性微球。例如,以可生物降解的聚碳酸酯[聚(DTC-co-TMC)90∶10]為載體,制備了壹種具有腫瘤壞死因子(INF)和強磁性的新型聚碳酸酯磁性微球。以殼聚糖為載體制成的染料木黃酮(4 ',5,7-三羥基異黃酮)微球膠囊制劑,對肺和脾具有很強的選擇性,藥物長時間保持壹定的血藥濃度,具有壹定的緩釋性。納米顆粒是由天然高分子物質(如白蛋白、明膠、乙基纖維素等)制成的粒徑為納米的固體膠體顆粒。)或合成高分子物質(如聚氰基丙烯酸烷基酯(PACA)、丙烯酸* * *聚合物等。),又分為藥物儲庫膜殼型納米膠囊和基質骨架型納米顆粒。這類載體制劑的優點是可生物降解、免疫低、劑型多樣、包封率高、穩定性好。例如,用乳液法制備了125I-白蛋白-黃芪多糖納米粒(168 62) nm。研究表明,小鼠口服後主要分布在肝、脾和肺中。采用熱熔分散技術制備喜樹堿固體脂質體納米粒,動物實驗表明該制劑具有良好的體內靶向性。最新研究表明,甘油三酯和油結合的固液兩相載藥系統比傳統的硬脂酸載藥系統具有更大的載藥量,更適合臨床應用。

  • 上一篇:難忘的老蔡記蒸餃
  • 下一篇:餐廳不再提供人工點餐,只提供掃碼點餐,是否合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