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學中,小說是“樸實無華”的,但在當今社會,小說已經成為最通俗、最受歡迎的體裁,尤其是壹大批經得起時間考驗、流傳至今的優秀古典小說,在中學語文課本中也占有壹定的比重。
那麽,剛接觸中國古代小說的中學生應該如何欣賞呢?
首先要對古代小說的歷史發展有基本的了解。
很多同學都知道小說的成功在於曲折的故事和鮮明的人物形象,卻不知道不同時期的古代小說有不同的欣賞角度。縱觀中國古代小說發展史,早期作品多註重故事的敘述,較少註重人物的刻畫。在這個階段,小說中的人物只是故事的載體,是展開故事的工具;人物性格單壹,具有魔幻和傳奇的特點,這與他們起源於神話傳說有很大關系。比如先秦時期的寓言,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誌怪”、“誌人”小說以及唐代的傳說等。,大多側重於故事的情節。後來小說的重心開始轉移到人本身,註重人物的塑造,故事成為人格的載體。這種巨大的變化可以說是古代小說發展史上的壹次輝煌。正如老舍所說:“...壹切都轉瞬即逝,新奇壹陣,很快就變味了;只有人物是不朽的。所以“施公案”的延續,還不如壹個宋武的價值。”在這個階段,出現了壹大批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優秀作品,成為古典文學藝術的寶貴財富。
有了這種對劇情的了解,對人物在不同階段的地位的了解,我們才能有的放矢地欣賞作品,把閱讀和品味作為重點。
其次,在欣賞古代小說時,要多註意其特點。
(1)情節曲折,故事完整。縱觀整個發展史,不難發現這是小說獨特的藝術傳統。曲折跌宕的情節不僅使小說具有故事性,貼近讀者的心弦,吸引他們關心小說中人物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通過壹系列的情節反映社會現實中的矛盾和沖突,使主題更加深刻。如《水滸傳》緊緊圍繞“官逼民反”這壹總線索,情節引人入勝,從林沖被趕上梁山,到“智取生辰綱”、“華容道在清風寨大鬧”、“宋公明打三寨”。大大小小的事件,跌宕起伏,變化多端,既反映了起義從小到大的全過程,也揭示了小說“官逼民反”的主題。故事情節,哪怕是壹個短篇,從頭到尾都是完整的,基本可以分為開頭、發展、高潮、結局。
(二)個性鮮明,具有典型意義。在欣賞古代小說時,如果只著眼於曲折的情節而忽視其人物塑造,就不能真正深刻地理解其主題,收益也會大打折扣。大量優秀的古代小說給人們留下了不朽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因其鮮明而典型的個性而不朽。劉備、關羽、諸葛亮、宋江、、魯、孫悟空、林黛玉等小說人物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
中國古代小說往往通過壹系列的矛盾沖突來表現人物。在《赤壁之戰》的尖銳矛盾中,作者不僅寫出了周瑜和孔明的英雄才華,也寫出了魯肅的赤誠忠義、黃蓋的赤膽忠心和蔣幹的愚忠自用。作者還運用對比的方法來突出不同人物各自的個性。說到《三國演義》,我們自然會把曹操和劉備相提並論。壹個處處奸詐,壹個處處厚道。這種正反對比讓人物性格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