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是什麽,應該怎麽學習?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是什麽,應該怎麽學習?

讀:中國古代非常強調讀書而不是看書,中國傳統文化學習的法寶,全在於開口誦讀,通過誦讀開心竅,實現天人合壹,通過誦讀才能出真知,實現孔子所說的“與古人居,與古人謀”。正所謂書讀百遍,其意自現。

習:溫習,反復實踐。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同樣的經典,學習壹百遍,就會壹次比壹次深刻,通過習,達到對於真理的無限接近,通過習,實現從知識到智慧的過渡,通過習,有所創新有所創造,在習的過程和超越中,獲得學習和人生的快樂。

問:問是中國傳統裏最得要的學習方法和路徑,“子入太廟,每事問。或問:?孰謂鄒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知禮也。'”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孔子也認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不要不懂裝懂,多向他人求教,這樣才能不會迷惑。

省:不斷總結反省。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每日的行為,是否有過錯,是否合乎道,是否有改進的地方,省是儒家成為君子的第壹法門。君子終日乾乾,夕若惕。

辯:即辯且論,辯論方能出真知。 在中國古代,很多偉大的思想都是通過反復辯中提煉出來的,春秋戰國時期,辯士成群,辯論成風,在辯的過程中明析事理,實現螺旋式的上升,在辯的過程中實現思想的碰撞,魏晉時期,清談成風,也是辯的延伸。儒家認為,學習需要聚誌同道合之友,在辯的過程實現思想的升華和思維的開闊,孔子認為: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行:儒家倡導知行合壹,在運用的過程中實現知的運用和提升。中庸的學習要強調篤行,需要不斷把所學的知識和所悟的智慧運用到生活實踐的方方面面,儒家的格物致知正心誠意是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行。毛澤東強調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鄧小平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壹標準,都是強調行的重要性。

愛:儒家認為泛愛眾,而親仁。佛家講布施是是修行成佛的法門。只有廣泛的把所學所知所行奉獻給更多的人,讓人更多的人了解國學,改變自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以愛樹德,方為立身傳道之本,以大愛行於天下者,方得福慧之真諦。

  • 上一篇:酒店月餅銷售計劃
  • 下一篇:中式饅頭的饃饃生日蛋糕怎麽做如何做好吃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