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節課由東風學校馮老師授課,二年級“勿因惡而為,勿因善而為”
馮老師的傳統文化課緊扣生活實際,從生活中與孩子息息相關的小事做起,引導學生知行合壹;並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動畫歌曲吸引學生註意力,讓二年級的豆豆在輕松愉快中學習知識和道理!
第二個班由羅京學校的曾劍波老師授課。題目是五年級第15課“因此,天降大任,人也在”。
曾老師巧妙地運用了教育戲劇的元素,將整個班級串聯起來,通過與主題相聯系的戲劇遊戲,在體驗中引導學習和感受。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壹度被拉至高潮!動感活潑的情景表演,綻放著傳統文化與音樂文化融合的獨特魅力!
第三節課由金馬學院的老師張敏教授。題目是五年級的《隱居不是我的誌向,但我願意去憂國》。
張老師引入“精忠報國”二字,用古詩詞和故事帶領同學們穿越古今,講述古代先賢熱愛祖國的故事,感受當代英雄報效祖國的童心,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愛國的種子。整個班級書香四溢,文化氛圍濃厚。
上了三節精彩的課,大家在接待室集合,老師簡單講課,講述備課的思路和意圖。然後,評委們給出了詳細的、有策略的點評和指導。
耿副校長對傳記課堂設計的廣度進行了評價,特別提到傳統文化課堂具有優越的目標導向,包括文化理解、文化認同和文化實踐,最終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
領軍人才李毅老師從思想、做人、自我改造三個方面對三位老師的課進行了點評。馮老師關註低年級的閱讀,聯系生活可以關註和提煉更多生活中真實的小善小惡。曾老師的班劇元素豐富,從聞雞起舞的故事中可以更好的展開。張老師的課堂起點高,更符合孩子從小到大,從古到今的情感升華過程。
初中語文教研員肖敏老師從“如何傳播文字,給孩子留下什麽”的思考入手,告訴我們,最終要把古聖先賢的智慧與學生自身聯系起來。這個過程需要先把基礎打通,有了充分的了解後再去實踐,最後內化於心,形成文化自信。所以,如何真正把文化傳遞給孩子,還需要進壹步的思考和破解!
傳統文化研究者張健老師講了傳統文化教材編排的四個內容,引導大家區分文學的教學和語文、思維的教學的區別,提倡中庸,各有側重。還提供了讀、釋、思、想、說、演、辯、逐行等教學模式。老師們受益匪淺!
最後,未來實驗學校趙磊做了總結。傳統文化需要傳承,需要積累到壹定程度。這個過程要求教師處理好兩個關系。首先,處理好廣度和深度的問題。雖然每節課的材料很多,但課堂形式要避免重復,環節的設計要考慮目標的達成。二是處理好動與靜的關系。課堂不會太枯燥,追求的不僅僅是活動,還有來自表面的活躍思維。
這次活動從思想上糾正了大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滲透了新的思想和理念,凝聚了社會主義新時代創新發展的元素,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值得教師們傳承。
這次活動也對老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要研究教材,挖掘資源,研究經典,積累文化,才能在課堂上綻放文化自信,讓孩子受到感染和啟發,真正傳承和落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