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唱結合,以說帶唱,唱中顯說。這是曲藝音樂與其他傳統音樂門類在音樂風格上相區別的最重要特征。絕大多數曲種所擁有的表演書目,都以中長篇故事為題材,靠壹人或以壹人為中心的不用舞臺表演的說唱來刻畫人物和演繹故事內容,因而特別強調唱腔中“說”與“唱”的有機結合,進而突出其敘事性能:①散白韻白,字真情切。散白接近生活語言但較之生活語言要更精煉、更準確和更富於情感;韻白即有韻律的念白,似吟詩誦詞,需使“說”體現出聲韻抑揚頓挫的節奏美感。無論散白或韻白,字字需清楚,句句見真情;②半說半唱,唱中夾說。即在大多數唱腔中插入說白似腔調,或前半句說後半句唱,或前半句唱後半句說,或樂句、句段之後接著說,或說過壹段後接著唱。總之,“說”與“唱”在結構上需交替、對比,各顯其長,使情節和感情在“說”與“唱”的變化中得到發展和揭示。③似說似唱,說唱***融。即調腔與語言聲韻緊密結合,使腔調體現出是說非說而像唱、是唱非唱卻像說的說唱***融特征,從而使唱腔娓娓入耳,聽來親切樸實。4)以唱為主,唱中顯說。即壹部分以唱為主的曲種或歌唱性較強的腔調,仍需表現出“說”的特征,除腔隨詞變,字正腔圓,使人在抒情性歌唱中品味到人物感情變化和情節發展之外,還要使人能明白地理解所唱內容的更深含義。即是說不僅要“唱聲”和“唱情”,而且還要“唱意”。
腔體多樣,各盡所需,包羅萬象。曲藝音樂來源復雜,體裁多樣,結構不拘,傳統音樂其他門類所包容的音樂形式和體裁,幾乎都可在曲藝音樂中覓尋到蹤跡。許多曲種唱腔,就地取材,以當地其他民間音樂為材料建構本曲種基本腔調,有的可能是各種民歌,有的可能是戲曲腔調,有的可能是歌舞曲目,有的可能是說白數板,有的還包容著器樂曲目。其次是音樂體式不拘壹格,形態各異,單曲體、聯曲體、板腔體、混合體以及各種各樣的句式、段式構成,都可靈活地被各曲種所采用。
唱兼伴奏,自奏自唱,另用托腔。這是曲藝音樂在音樂伴奏形式方面與眾不同的特點:①絕大多數曲藝曲種的中心說唱者,都自兼壹兩件樂器為自己伴奏,或自擊鼓、梆,或奏弦樂。如鼓詞類曲種的說唱者自擊書鼓、書板;彈詞類曲種的說唱者自彈三弦或琵琶;道情類曲種的說唱者自擊漁鼓、簡板;琴書類曲種的說唱者自敲揚琴;走唱類曲種的說唱者玩弄各式道具;板誦類曲種的說唱者自打梆、板、片。任何優秀曲藝藝人,都是“唱”、“說”、“奏”俱佳的藝術家,其他若另有樂器伴奏,亦以說唱者為中心來跟腔烘托。②伴奏樂器選用,除中心說唱者兼奏的外,其余多半是弦樂器,如三弦、月琴、琵琶,墜胡、二胡、揚琴等。伴奏音樂分“過板音樂”和“跟腔音樂”兩種。過板音樂包括前奏、引子和過門等形式。某些曲種的前奏曲,屬於獨立性較強的器樂曲牌,多稱為“開場曲”、“鬧臺曲”,如河南大調曲子的《板頭曲》、白族大本曲的《大擺三臺》和《小擺三臺》等即此。對曲藝表演來說,前奏有鬧場、靜場、練藝、定音、調嗓等功能;引子是說唱前的器樂伴奏引導,與後接的唱腔在結構上是壹個整體;過門即唱腔樂句或樂段間起連接、過渡作用的器樂伴奏,樂句間的過門壹般稱“小過門”,樂段間的過門壹般稱“大過門”。跟腔音樂即與唱腔同步配合的器樂伴奏,有“隨腔伴奏”和“對襯伴奏”兩類主要手法。隨腔伴奏即樂器伴奏音樂與唱腔曲調基本相同,似為齊奏但卻有簡繁變化,起潤腔的作用;對襯伴奏即樂器伴奏音樂與唱腔曲調構成對比,二者在節奏和旋律進行上差異較多,起豐富唱腔感情和增強唱腔表現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