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具體主題和抽象應用
吉祥圖案中的主要題材直接或間接地取自自然界和平民生活中常見的動植物、器皿和器具。這些具象的東西和吉祥的圖案,在造型上並不局限於具體的意象,往往服從於視覺的愉悅,並突破了普通的牢籠,體現出抽象形式的藝術美。
2.對稱和平衡是常用的構圖方法。
吉祥圖案往往有壹條中心線(或中心點),圍繞它(三邊、四邊、多邊)排列著相同形狀、相同顏色、相同數量或不同形狀(顏色)但數量相同或相近的圖案。這種構圖形式叫做對稱平衡構圖。其中,對稱和不對稱以圖案的空間位置為基礎,解釋了吉祥圖案組織單元的布局;平衡與不平衡是指圖案各部分的力量分配,決定了吉祥圖案的平衡美感。吉祥圖案通過對稱均衡的構圖手法,表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更有條理,這是吉祥圖案具有裝飾性的重要前提。
3.復雜中的變化和混沌中的有序。
傳統圖案的復雜程度不同於現代藝術,但傳統吉祥圖案的復雜程度不同於現代應用藝術圖案。但傳統吉祥圖案的復雜,絕不是簡單的羅列,而是簡單的重復。它更註重在復雜中體現節奏與韻律,對比與調和,協調密度、大小、主次、虛實、動靜、聚散的組織,做到整體統壹,局部變化,局部變化服從整體。這增加了吉祥圖案的層次和內涵,但從裝飾應用的角度來看,其對加工工藝的要求明顯苛刻。
......“吉祥”,意思是好運、吉祥的標誌。語《莊子·人間》:“空室生白,好運止。”成書:“幸運的人是好東西;吉祥,嘉慶之兆。”在古代,祝福和喜慶的事物都借助於感性的表現形式,即繪畫,俗稱“吉祥圖”或“吉祥圖”,早在殷周時期的玉雕和青銅器上,這就是“吉祥圖案”或“寓意圖案”的起源。如北京平谷、河南鄭州等地出土的商代青銅器,往往飾有首尾相連的魚紋,反映了當時的人們賦予了魚“吉祥”的含義或“吉祥”的象征,並依托“魚腹多子”這壹生物形態的現實存在,表達了人們祈求多子多福的美好願望和夢想。這種在後世帶有“吉祥”的意象,正如“吉祥”所寓意的那樣,是意料之中的:“瓜子臉開滿花”,而且還在延續。如春秋戰國時期的銅鏡,秦漢時期的瓦片、畫像石,南北朝時期的窯洞壁畫,隋唐時期的碑刻、石雕,宋代的陶瓷、掛毯等,都有豐富精彩的“吉祥”圖像或“吉祥”圖案。真正具有“吉祥”圖案審美文化內涵和形式美特征的是漢武帝劉虹建寧四年(公元171)繪制的五瑞圖,左邊是黃龍,右邊是白鹿,左下是兩樹四枝,中間是壹片金色的豐收,河中有九莖。右邊有壹棵樹,樹下有壹個人拿著壹盤“露珠”,這是中國最早的吉祥圖案。此外,三國時吳主孫良制作彩色玻璃屏風,並在其上雕刻“瑞影圖”,多達120種,可謂集吉祥、吉祥圖案於壹身。①元代以後,吉祥圖案在民間廣泛流行,明清時期開始流行,成為壹種流行的民俗現象。正所謂“圖必有意,意必吉祥。”此時,吉祥圖案仍在建築、汽車、日用器皿中使用,應用的中心已移到織物、帽子、鞋子等服飾的審美文化現象上。我們對吉祥圖案有壹個大概的了解,這樣才能對吉祥圖案做壹個描述性的規定。
吉祥圖案,即運用諧音、嵌字、符號、象征或“似德”、比喻或“似德”,運用傳統構圖風格如畫②或色、球徑、鏈、拱墻、漢瓦、八韻、四向對稱連續(即“四向連續”)等,用於陶瓷審美和文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