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的工匠精神特點如下:
1、敬業。
敬業是從業者基於對職業的敬畏和熱愛而產生的壹種全身心投入的認認真真、盡職盡責的職業精神狀態。中華民族歷來有“敬業樂群”“忠於職守”的傳統,敬業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也是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之壹。
2、精益。
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從業者對每件產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職業品質。所謂精益求精,是指已經做得很好了,還要求做得更好,“即使做壹顆螺絲釘也要做到最好”。
3、專註。
專註就是內心篤定而著眼於細節的耐心、執著、堅持的精神,這是壹切“大國工匠”所必須具備的精神特質。從中外實踐經驗來看,工匠精神都意味著壹種執著,即壹種幾十年如壹日的堅持與韌性。
4、創新。
“工匠精神”還包括著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創新內蘊。古往今來,熱衷於創新和發明的工匠們壹直是世界科技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湧現出壹大批優秀的工匠,如倪誌福、郝建秀等,他們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擴展資料“工匠精神”壹詞,最早出自於聶聖哲,他培養出來的壹流木工匠士,正是來自於這種精神。相信隨著國家產業戰略和教育戰略的調整,人們的求學觀念、就業觀念以及單位的用人觀念都會隨之轉變,“工匠精神”將成為普遍追求,除了“匠士”,還會有更多的“士”脫穎而出。
傳授手藝的同時,也傳遞了耐心、專註、堅持的精神,這是壹切手工匠人所必須具備的特質。這種特質的培養,只能依賴於人與人的情感交流和行為感染,這是現代的大工業的組織制度與操作流程無法承載的。
“工匠精神”的傳承,依靠言傳身教地自然傳承,無法以文字記錄,以程序指引,它體現了舊時代師徒制度與家族傳承的歷史價值。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