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記載的九針之二――鈹針和前針主要用於外科醫生。戰國時期著名的醫生扁鵲曾經給病人做過手術。
但要進行外科手術,除了先進的儀器外,還必須滿足壹些必備的條件,比如術前麻醉;手術後的止血、消毒、鎮痛、防護等。漢代以前,這些條件都沒有完全具備,所以手術只是零星的,並不普及。
東漢名醫華佗發明並使用了壹種麻醉劑——麻沸散。最著名的兩個例子是關羽刮骨和曹操開顱。這兩個操作我想大家都很了解。
華佗傳中腹外手術的治療方法和愈合時間與現代外科基本壹致,沒有具體依據。壹個不懂醫術的歷史學家發明的,真是神了。其實中國古代就有外科發展的基礎。首先,冷兵器時代連年戰亂,中國古代兵器眾多,武術的技巧也是在對人體充分了解後才發展起來的。其次是古代刑法的殘酷,如年終、剝皮、車裂等。,都是對解剖學有幫助的。新朝王莽派大夫觀察刑了解人體解剖記錄。現代民間也有傳統的閹豬閹雞技藝,精湛到普通外科醫生都不壹定能做到。
至於為什麽手術沒有傳下來,我覺得有三個原因。壹個是中國人的觀念,認為身體和皮膚的父母不應該被破壞。這種觀念在宋明時期進壹步強化,阻礙了外科學的發展,這方面的醫學書籍也被禁止失傳。第二,中國的醫學強調整體論,其理論框架是基於動態的生命體,強調經絡和氣血,而不是西醫的靜態解剖。第三,中國人的學術交流,除了儒家經典之外,技巧多為深奧,媳婦不傳給姑娘,以免泄密,容易造成技術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