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中國的“文化斷層”是什麽意思?

中國的“文化斷層”是什麽意思?

中國的“文化斷層”是指文化斷層是預期的文化規範和價值觀與實際的文化規範和價值觀之間的差異。大多數人看不懂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學不會傳統文化。

在20世紀初的中國文化界,壹群受過西方教育的人(當時叫新教育)發起了壹場革新運動。文言文原本是古代口語的總結,早在先秦時期就出現了。到了西漢,封建統治者獨尊儒術,記錄這些經典文言文成為千古不變的模式。後世的文言文離實際口語越遠。

這種情況不能適應社會和語言的發展。唐宋以來,書面白話文逐漸興盛起來。1919五四前夕,陳獨秀在他主編的《新青年》上發表文章,呼籲倡導科學民主,推翻孔家店。思想的解放帶來了文體的解放,覺醒的廣大人民群眾掀起了民主的浪潮,奠定了白話文運動的群眾基礎。

由於新文化運動主張推翻孔家店,全面否定中國傳統文化,導致國學被忽視,國學衰落。以至於大部分人都看不懂中國的古代文化典籍。現代人在閱讀和研究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時,不得不依靠專業翻譯來理解壹些東西。這就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第三個斷層。

擴展數據:

中國文化斷層的問題,兩岸都有,但也有所不同。妳可能知道,在20世紀60年代,大陸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與資本主義決裂”。這個“同資本主義決裂”,就是所謂同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決裂。當年的“文革”其實就是大革命文化的宿命,對文物、書畫古籍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對中國文化造成了浩劫。

可以說,“破四舊”對大陸的中華文化造成了極大的負面沖擊和影響,導致了中華文化斷層的問題,教訓深刻,記憶猶新。

改革開放30年來,大陸下大力氣“撥亂反正”比如全民閱讀活動。十幾年前,大陸開展了全民閱讀活動。目前,400多個省區市定期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產生了深圳閱讀月、北京閱讀季、蘇州閱讀節等壹批有影響力的全民閱讀活動品牌。

再比如,2007年開始實施的農家書屋工程,初步解決了8億農民讀書看報難的問題,促進了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豐富了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多年來,大陸特別註重加強對青少年的中華文化傳統教育,為中小學生組織了多種形式的中華傳統經典誦讀活動。在普及中華文化的活動中,也出現了“國學熱”的現象。

百度百科-文化斷層

中國新聞網-梁:五六百年來,中國文化有壹個斷層。

  • 上一篇:中國優秀傳統誠信文化稱號
  • 下一篇:中國局部差異層序模式綜述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