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篆刻是從印章制作發展而來。
篆刻簡介:
篆刻是壹種傳統的藝術形式,因古代印章多采用篆書入印而得名。它是書法和鐫刻(包括鑿、鑄)結合,來制作印章的藝術。就制作工藝而言,它是指將在平面上設計好的紋樣或文字鐫刻在金屬、石頭、牙、角等材質上。
篆刻簡史:
印章起源於階級社會,開始作為壹種憑證的信物,以後印章又成為權益的證物。春秋戰國時期,印章的用途逐漸廣泛,有器物記名用印、金幣用印、標準器量器用印等。秦漢是印章的繁盛時期,漢代官印已形成壹整套的制度,印章的形制也更為多樣。
宋元私印範圍開始擴大,收藏印、齋館印、詞句印興起。印章無論在形制、用材、印文的鐫刻、章法布局皆有顯著變化。特別是文人、書法家、畫家參加刻印,鐫刻由工匠擴大到文人,這樣印章進入篆刻藝術時代。
篆刻三法:
1、篆法
篆法即對篆體書的認識,實為印章文字的書法。古代印章,古璽用大篆、漢印用繆篆(壹種筆畫屈曲纏繞的篆書),也有用鳥蟲書。宋元以後多用小篆,還有壹種將篆書筆畫折疊均勻,填滿印面,稱為九疊篆。
2、章法
即針對不同形狀、大小的印面,結合不同的印文,組織整體的布局。印章文字的安排和布局,即所謂分朱布白。印章在很小的範圍,以不多的文字,表現其藝術魅力,因此要求文字富有變化,其布局要豐富多彩而有藝術性。印章的布局大致分虛實疏密、欹側均衡等藝術規律。
3、刀法
即鐫刻印章時用刀的技法,前人有用刀十三法之說,實際操作中以切刀和沖刀兩法為主,切刀所刻作品線條效果凝練,沖刀所刻出的線條效果流利。明清著名篆刻家無不重視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