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篆刻是從哪裏來的如下: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包括鑿、鑄)結合,來制作印章的藝術。
知識拓展:
篆刻藝術從明清流派算起已有500年的歷史,而明清流派篆刻是由古代印章發展而來的。古代印章以獨特的風貌和實用藝術的表現性,為篆刻藝術奠定了深厚的基礎。所以,篆刻藝術史可追溯到三千七百多年前的以青銅質為主的“周璽”時代。
篆刻是壹種傳統的藝術形式,因古代印章多采用篆書入印而得名。它是書法和鐫刻(包括鑿、鑄)結合,來制作印章的藝術。就制作工藝而言,它是指將在平面上設計好的紋樣或文字鐫刻在金屬、石頭、牙、角等材質上。
中國印章隨著時代的推移和使用者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稱。秦以前印章稱為鉨(同璽)。秦始皇統壹中國後,規定皇帝用璽,壹般人的印章稱印。漢代皇帝、皇後、諸王等所用印章稱璽,官印、私印又出現章、印章和印信等名稱。
唐代稱寶。宋元以來官印和私印又有記、朱記、關防、押、圖章、戳子等名稱。篆刻起源於中國,後傳播並流行於東亞地區。
印章起源於階級社會,開始作為壹種憑證的信物,以後印章又成為權益的證物。春秋戰國時期,印章的用途逐漸廣泛,有器物記名用印、金幣用印、標準器量器用印等。
秦漢是印章的繁盛時期,漢代官印已形成壹整套的制度,印章的形制也更為多樣。印文多采用繆篆。魏晉南北朝基本上依循秦漢印章的傳統。唐代官印體積增大,印文采用小篆,鐫刻多為朱文。
宋元私印範圍開始擴大,收藏印、齋館印、詞句印興起。印章無論在形制、用材、印文的鐫刻、章法布局皆有顯著變化。特別是文人、書法家、畫家參加刻印,鐫刻由工匠擴大到文人,這樣印章進入篆刻藝術時代。
自元代趙孟頫大力提倡篆刻後,元末王冕以花乳石刻印,因鐫刻方便,使篆刻家有施展才能的天地。文人倡導自篆自刻且與書畫結合,流行更廣。明代文彭力糾宋元印章的流弊,復興漢印優秀傳統,於是篆刻藝術境界頓開。
繼文彭而起的有何震、汪關等對篆刻藝術作出貢獻。清初,程邃、巴慰祖、胡唐、汪肇龍等人的創作開創了皖派,大盛於印壇。當皖派盛行時,丁敬開創浙派以取代皖派,浙派名家有蔣仁、黃易、奚岡、陳豫鐘、陳鴻壽、趙之琛、錢松和丁敬,他們被稱為西泠八家。
繼而鄧石如又承繼皖派異軍突起,使篆刻藝術再開新局面。清代後期吳熙載、趙之謙、黃士陵、吳昌碩等篆刻家崛起,各樹壹幟,爭奇鬥艷,將篆刻藝術推向新高峰。